15秒,50万元!这是一档省电视台节目的广告费用。
7月13日,浙江卫视一档看似普通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悄然出现,首播就取得了4.11%的全国收视份额,收视率全国第二。此后,其收视率以每周超过2%的速度增长,并一跃而成全国冠军。与收视率同样飙升的还有广告费用。两个月前,《中国好声音》首播时,15秒的广告费用不过十多万元,如今则攀上50万元。
《中国好声音》为什么这样红?
制作者:我们咋炼“好声音”?
引进节目,结合实际保留精髓
“第一次录像后,我们感觉这档节目就会成功,片子出来的效果打动了我们所有人,大家都非常激动!”《中国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说,虽然引进国外先进节目样本,《中国好声音》并不是首开先河,但却做得最原汁原味。不论是那只拿着麦克风的手的标志性LOGO,还是那些造价昂贵的椅子,就连椅子转过来的后期声效,都没有走样,坚持了原版节目的精髓——寻找真正的好声音。
不过,《中国好声音》也并非完全复制原版节目。陆伟说,在操作过程中与版权方沟通过很多次,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整,如版权方要求四位导师中要有一位来自草根歌唱类选秀节目,我们曾考虑过李宇春,但她拒绝了。我们跟版权方说了这些情况,最终达成了一致。
盲选声音,避免了节目跑偏题
从其运作过程来看,究竟是什么东西抓住了观众的心?
“选手上台后,导师们都背向舞台,只用耳朵去听选手的演唱,长相、身材、年龄都不是评判标准,只有选手的声音打动了导师,他们才会转过身来。这才是选择真正好声音的最好方式。”在导师杨坤看来,用真实来打动人,成了这档节目成功的保证。
其实,在最初节目录制时,那英曾专门叫停了两小时和节目组讨论,就是担心每个选手都在台上“痛说家史”,导致节目跑偏了题。
为了好声音,节目组花重金请来奥运会音响总工程师金少刚担任音乐总监。学员刘悦说:“金少刚老师就在我们身后,现场每个声音他都听得很仔细,会提出音响怎么调。他的耳朵非常‘毒’,一字一句都能调出来。”
追求共鸣,唤起对美好的向往
“我们希望讲述的是中国人的故事、情感和梦想,在这个大主题下会有很多分支。我们所传递出的是每个人心中的音乐梦想。”陆伟说,“不管是郑虹安静地唱着歌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坚定的力量,还是金志文希望通过歌声唱出对女朋友的情感……这些都能唤起我们对美好的向往,对生活的信念。”
来自重庆的歌手山野说:“我们都渴望能站在这个舞台上,所以我并没有穿华丽的演出服,只是穿着最普通的衣服,却能唱出心中最纯粹的音乐梦想。”
“我想到可能会火,但没想到会这么火!”杨坤分析说,“它是中国第一档励志音乐评论类节目,和以往的选秀节目大不相同。”
导师被选,拉近距离专业又温馨
《中国好声音》与以往选秀节目的不同之处,在于导师也要被选。
《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堪称如今国内所有选秀节目最大牌的组合,但是他们并没有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四位大牌导师不仅非常专业地培养学员,就连有些已经离开了舞台的学员,他们也十分关心。“两场导师考核下来,我们非常吃惊,因为学员们和最初比起来已有了跳跃式的成长。”陆伟坦言,在台前,大家看到学员们的精彩表现,但导师们却是幕后的主角。
杨坤说:“盲选时,当有两位以上导师选择同一名学员时,学员便拥有了‘导师选择权’。导师们为了争抢学员,除了要‘自我叫卖’,还免不了要相互‘打压’、拌嘴‘拆台’。在这个过程中,与不同风格的歌手之间的交流,使我对音乐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同时这本身也是节目的一大看点。”
“当我从杨坤老师手里接过话筒的那一瞬间,我就真的绷不住了。”在刘悦眼里,这就是舞台最有魅力的部分:大牌导师争抢学员,却又真心地呵护学员。
敬业团队,
像“打了鸡血”一样地干活
当然,一档节目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好的制作团队。
跟这个团队打过交道的人,几乎都称赞他们的专业。一位工作人员说,他们通常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但每个人却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地工作。
其实,这几年火爆的《中国达人秀》也由这个团队打造。陆伟说,这个团队从2006年《加油!好男儿》就开始工作了,其间虽然有人退出,但更多的人坚持了下来。如今整个团队有百多号人。
旁观者:
“好声音”为什么这样火?
“好声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火遍全国?
观众:不以貌取人更让人感动
国内的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其中不少节目以“恶俗、毒舌、冷酷、拜金、富二代、造假”等吸引观众眼球,千篇一律。
自由职业者胡佳认为,《中国好声音》与之前看过的选秀节目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选手的水平普遍很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一些改编后的歌曲甚至不逊于原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导师只听声音的选拔方式很新颖,不以貌取人,最喜欢看的就是导师们像卖菜大叔大婶一样抢学员的镜头了。这种不加修饰的演出,更贴近生活,更容易让人感动,抓住了观众的需求。
退休员工李虹表示,四位导师本身在国内娱乐界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力,这增加了节目的震撼性和权威性,能够借助名人效应迅速赢得观众和参赛者的信任。
大学生田媛则称,四位导师表现得非常真实,观众在这个节目中看到了他们平时不为人知的一面。同时,这些选手唱歌都非常厉害,总能听到与原作不一样的好音乐。对喜欢音乐的人而言,看《中国好声音》是一种享受。
专家:关注普通人梦想易引共鸣
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腾之认为,首先,《中国好声音》在创新理念和运作机制上非常先进、专业以及市场化,采用了平民化的视角,关注普通人的梦想,每个选手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中国好声音》把草根群体的情感力量做到了目前的极致。其次,在《中国好声音》中,当选手出现负面消息时,栏目组就会通过另一档辅助节目《酷我真声音》来正面回应和反馈,让话题发酵,在质疑中确保节目和选手的正面人气。最后,《中国好声音》与以往选秀节目不同,不做海选和排名,以及过早的媒体投票,更多是靠专业老师的适配选择。明星变身导师,而四位导师摇滚、通俗、大腕、草根的搭配,以及杨坤的经历,庾澄庆的港台背景,刘欢和那英的男女大牌搭配,也非常丰富和多元,能吸引更多不同年龄、喜好、特点的观众。
要想成功,必须颠覆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为中国娱乐节目带来哪些启示,从中我们可以借鉴哪些经验?
著名电视节目策划人、评论人“舞美师”说,《中国好声音》成功的要素,首先是学员们的“好声音”,其次是大牌评委成为一大看点,最后是盲选模式。只有当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了才能产生话题,才会成功。草根选秀节目发展到现在,已进入草根与明星互动的新形式。
一个节目的成功,往往会导致电视台一窝蜂一拥而上。但“舞美师”认为,“好声音”的成功却很难复制。
“至少要有明星导师的娱乐精神,他们彼此调侃又与选手互动,否则就会索然无味,这是人家独家的东西。假如明年换成其他评委,如果没有这样的效果和火花,节目效果会大打折扣。此外,这个节目的制作团队是不可复制的,他们在细节方面做得非常好,从制作到宣传,各个方面的细节都非常到位。”“舞美师”认为,“国内的节目如果要想成功,必须要有颠覆性的东西,比如在‘好声音’里,导师就不再高高在上,他们要接受学员的选择。再比如为什么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能火起来?同为益智节目,但他们限时答题的形式、惩罚的形式都很有颠覆性。”在“舞美师”看来,中国文化创意创新能力整体上还比较弱。
张腾之认为,《中国好声音》按照制播分离、分成参股的资源整合模式,具备了利益一体化的产业链特性,这种运作模式值得借鉴。比如大胆地通过“借船出海”,专业化分工,尝试制播分离,与市场化运作结合,打造全媒体、全营销、全资源整合的产业链条,灵活运用参股、分红、风险利益共担手段。另外,在营销方面,综艺节目可以借助社会力量,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让话题、热点、悬念、期待不断,搅动线上线下,激发企业、媒体、观众、网民所有的关注欲望。
(摘自2012年9月10日《重庆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