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君,马池方,李克才,施通武,邱来玉,陈 伟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农林局植保站,浙江台州 318000)
目前,农资市场上品牌林立、厂家众多,同质化严重,使农民无所适从。面对繁多的农资产品,很多农户感到无所选择。因此,为明确市面上常规农药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2012年5-6月选择5%丁虫腈乳油,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16 000 IU·mg-1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万PIB·μL-1·2 000 IU·μL-1茶核·苏云菌悬浮剂等5种农药在浙江椒江早稻田进行了1代二化螟田间小区及示范试验,现对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供试药剂为5%丁虫腈乳油 (大连瑞泽农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美国杜邦公司生产),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 (拜耳作物科学 (中国)有限公司生产),16 000 IU·mg-1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 (湖北天泽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1万PIB·μL-1·2 000 IU·μL-1茶核·苏云菌悬浮剂 (江苏省扬州绿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供试作物为早稻品种中早319。
试验于2012年5月23日至6月13日在浙江椒江区三甲街道优良村田上进行。试验设7个处理:处理1为5%丁虫腈乳油30 mL(667 m2用量,下同);处理2为5%丁虫腈乳油50 mL;处理3为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处理4为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30 mL;处理5为16 000 IU·mg-1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0 g;处理6为1万PIB·μL-1·2 000 IU·μL-1茶核·苏云菌悬浮剂50 mL;处理7为空白对照 (CK)。每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100 m2,随机区组排列,田间管理与常规相同。该田肥力均匀中等,前茬为晚稻田,2012年4月16日插种,插种方式为机插,有缺株情况,667 m2栽插密度为1.55万丛,稻田有少量杂草。
试验于2012年5月23日上午按各处理设计浓度对水50 kg均匀喷雾,施药药械为手动喷雾器,施药时田间1代二化螟为1~3龄幼虫高峰期。1龄幼虫占35%,2龄幼虫占47%,3龄幼虫占18%,施药前枯鞘丛率41%、枯株率12.1%。施药当天上午多云天气,药后3 d内均有小雨至中雨。
施药前调查枯丛率、枯梢率及幼虫龄期,施药后5 d,随机取样剥查每小区枯鞘株,计算幼虫死亡率,根据施药区与对照区幼虫死亡率的差异,计算杀虫效果。在水稻被害稳定期 (药后20 d),每小区采取直线双行连续取100丛稻,每丛平均10.3株,调查枯心株率和二化螟残留虫量,计算保苗效果和二化螟虫害控制效果[1]。同时观察水稻是否有药害现象发生。并对试验结果应用新复极差法分析处理间差异显著性[2]。
从表1,2中可以看出,药后5 d所有参试药剂防效均不理想,其中以5%丁虫腈乳油50 mL处理防效72.04%最佳,极显著优于5%丁虫腈乳油30 mL和16 000 IU·mg-1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0 g处理,与其他3样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药后20 d(水稻枯心稳定期)5%丁虫腈乳油50 mL处理的平均虫口减退率为97.88%,显著优于5%丁虫腈乳油30 mL处理,略逊于阿维·氟酰胺30 mL、氯虫苯甲酰胺10 mL和茶核·苏云菌悬浮剂50 mL,略好于苏云金杆菌50 g,与这4种处理无显著差异。
表1 不同药剂药后5 d防治第1代二化螟幼虫的效果
表2 不同药剂药后20 d防治第1代二化螟幼虫的效果
5%丁虫腈乳油30 mL用量处理与16 000 IU·mg-1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0 g平均保苗效果无显著差异,但极显著差于5%丁虫腈乳油50 mL用量处理、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处理、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30 mL处理和1万PIB·μL-1·2 000 IU·μL-1茶核·苏云菌悬浮剂50 mL处理。
施用以上5种农药,在小区及示范试验条件下未发现药剂对水稻产生任何不良影响,施药后水稻植株生长正常。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5%丁虫腈乳油50 mL、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30 mL和1万PIB·μL-1·2 000 IU·μL-1茶核·苏云菌悬浮剂50 mL处理对水稻第1代二化螟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药效发挥较缓慢,持效期长。在二化螟低龄幼虫高峰期,保苗效果和控虫效果均可达到93%以上,其保苗效果、控虫效果优于5%丁虫腈乳油30 mL和16 000 IU·mg-1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0 g处理,且安全性较好,因此在生产上应加大推广应用。
生产上应掌握在水稻二化螟低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及时用药,667 m2使用量建议5%丁虫腈乳油50 mL,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 30 mL,1万 PIB·μL-1·2 000 IU·μL-1茶核·苏云菌悬浮剂50 mL,交替轮换使用,避免单一使用同一种农药而导致二化螟抗药性的上升。
[1] 董明兆,张文勇.氟虫双酰胺防治水稻第1代二化螟的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1(2):388-99.
[2] 马池芳,李克才,施通武,等.福戈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09(6):1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