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江 潘 军 骆志国 明帮春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十堰 442000
脑胶质瘤(glioma)是发病率最高的脑部肿瘤,约占40%。发病年龄多在30~40岁。脑胶质瘤中以星形细胞瘤最多,其次为胶质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其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复视、癫痫等[1]。因脑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且位于重要结构,单纯手术难以完全切除,术后易复发。临床上常规手术治疗后放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复发,但效果仍不理想。替莫唑胺是一种新型烷化剂-咪唑四嗪类衍生物,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生物利用度高[2]。本研究在脑胶质瘤术后采用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78例。其中,男38例,女40例;年龄18~69岁,平均(35.2±4.1)岁;肿瘤部位:额叶25例,颞叶19例,顶叶19例,枕叶12例,其他3例;术后检查残留46例,复发32例;病理分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2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3例,髓母细胞瘤5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7例,间变性室管膜瘤5例,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2例,间变混合少枝星形胶质细胞瘤4例。KPS评分≥60分,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随机将78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调强放疗,实验组在调强放疗的基础上使用替莫唑胺化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级、肿瘤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调强放疗:患者仰卧,面膜固定体位。CT断层扫描,层厚5mm,采集解剖图像和数据。根据ICRU50号文件进行靶区勾画肿瘤靶区GTV,GTV外扩3 cm为PTV(计划靶区)。PTV每次95%剂量曲线为2.0 Gy。GTV外扩3 cm放射至50 Gy,后缩野推量至60 Gy。替莫唑胺:口服给药,剂量200 mg/(m2·d),4周重复1次。根据患者自身情况3~5个疗程。
观察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以及半年、一年生存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按WHO实体瘤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4周内无新病灶出现;部分缓解(PR):肿瘤最大直径和最大垂直径乘积缩小50%以上,4周内无新病灶出现;稳定(SD):肿瘤最大直径和最大垂直径乘积缩小或增大<25%;进展(PD):肿瘤体积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的病灶。有效率(RR)=CR+PR,疾病控制率(DCR)=CR+PR+SD。
本研究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其中CR 9例,PR 16例,SD 11例,PD 3例,有效率为64.1%,疾病控制率为92.3%。对照组中CR 7例,PR8例,SD 14例,PD 10例,有效率为38.5%,疾病控制率为74.4%。两组患者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例)
实验组半年生存率为76.9%,一年生存率为64.1%;对照组半年生存率为59.0%,一年生存率为3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远期疗效比较[n(%)]
实验组出现脱发30例,恶心、呕吐33例,骨髓抑制17例,头痛、头晕12例;对照组出现脱发28例,恶心、呕吐32例,骨髓抑制19例,头痛、头晕8例。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脑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临床主要表现包括颅内压增高及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及体征[4]。脑胶质瘤主要依通过MRI、CT、术中活检确诊。由于脑胶质瘤为浸润性生长,与周围正常脑组织分界不清,手术难以完全切除,目前脑胶质瘤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术后放疗、化疗等的综合治疗方法。
调强放疗是近年发展的一项先进的放射治疗手段,采用多野分散照射技术,根据肿瘤形态和部位调整靶区的照射剂量,集中照射肿瘤部位,有效提高放疗效果。与常规放疗相比,调强放疗具有精确、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分布均匀的优点,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替莫唑胺(TMZ)是新型的口服烷化剂-咪唑四嗪类衍生物,TMZ进入人体内后,吸收迅速,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5]。研究表明[6],在肿瘤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TMZ均能产生抑制效果,不仅对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有抑制作用,对间变性少突胶质瘤及脑转移瘤也有较好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实验组采用调强放疗结合替莫唑胺化疗,有效率为64.1%,疾病控制率为92.3%;对照组有效率为38.5%,疾病控制率为74.4%。两组患者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中,实验组的半年生存率和一年生存率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调强放疗的基础上加用替莫唑胺化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
替莫唑胺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本研究中实验组不良反应稍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目前尚无因替莫唑胺治疗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的报道,其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后均逆转。脑胶质瘤术后联合放化疗不仅具有协同增强效应,提高治疗效果,还可减少化疗药物的使用剂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1]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00.
[2]齐洪武,王政刚,樊丰势,等.TMZ应用于恶性胶质瘤的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8,6(4):260-264.
[3]Reardon DA,Rich JN,Friedman HS,et al.Recent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astrocytoma[J].J Clin Oncol,2006,24(8):1253-1265.
[4]张纪.深入开展胶质瘤综合治疗及其基础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19(1):1-2.
[5]熊晓鹏,孔琳,胡超苏.放射治疗合并替莫唑胺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研究[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5,3(4):290-295.
[6]Stupp R,Mason WP,Vanden MJ,et al.Radiotherapy plus concomitant and adjuvant temozolomidefor glioblastoma[J].N Engl J Med,2005,325(10):987-996.
[7]范益民,刘晓东,王宏.胶质瘤耐药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5):11-14.
[8]张烨,朴浩哲,姚冰.脑胶质瘤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