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是指除去海水中的盐分以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又称“海水脱盐”。目前海水淡化技术主要采用多级闪蒸、膜蒸馏、低温多效法、反渗透法等,其中以反渗透技术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相对便捷的流程和几乎没有污染,成为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海水淡化技术,备受沿海缺水城市的青睐。海水淡化是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对解决水资源短缺“瓶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水资源紧缺的海洋大省,浙江最早面向海洋要淡水。1997 年,在舟山诞生了我国首个民用海水淡化工程——嵊泗日产500 吨海水淡化工程。2005 年,浙江又成立了“省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协调小组”,协调推进全省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是全国最早从事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开发的创始单位,目前在国内海水淡化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并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浙江已具备更大规模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抢占海水淡化产业高地的良好基础。
当前随着“四大国家战略举措”的实施,特别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沿海地区淡水资源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的培育发展,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发展,特别是中心城市人口大增,用水缺口越来越大,这些都给予了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坚固基石,海水淡化产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据国务院办公厅年初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到2015 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20 万- 260万立方米/ 日,对海岛新增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对沿海缺水地区新增工业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均已将海水淡化产业作为重要内容,并将《浙江省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纳入了浙江省“十二五”专项规划体系,编制实施的《浙江省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专项实施方案》已把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与海洋经济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在财税、价格、金融等方面采取扶持政策,支持海水淡化产业做强做大。
时下,立足海洋资源,向大海要水,已是浙江较为明确的发展战略。虽然多年发展下,浙江海水淡化技术不断突破,单位制水成本不断降低,海水利用范围不断扩展,但不可否认,要想抢占海水淡化产业高地仍然十分艰巨。要提升对海水淡化的认识和导向,让民众愿意喝淡化水、让企业愿意用淡化水,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水淡化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要继续产业技术的研发利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淡化设备的全部国产化,不断通过技术改进降低产水成本,尽快实现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