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民生及实现路径探析

2012-12-23 10:32李萍
行政与法 2012年7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民生消费

□李萍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山东 烟台 264000)

文化民生及实现路径探析

□李萍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山东 烟台 264000)

文化民生即人民群众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包括文化记忆、文化消费、文化发展三个层次的内容。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人全面自由发展的促进、社会关系的规范调控、社会发展生态的改善以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上。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制约文化民生的主要因素,探讨文化民生中的政府责任以及实现路径。

文化民生;制约因素;政府责任

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春节团拜会上就曾明确指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所谓“民生”,即国民生计,主要是指民众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与权益。在全世界从经济高温时代转向文化高热时代的21世纪,文化的力量将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的今天,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日趋强烈。因此,文化民生是民众的要求,更是政府的责任。

一、文化民生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要在人民总体小康基础上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民生建设必须是更高层次的,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满足人们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文化民生就成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⒈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民生主要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包括文化记忆、文化消费、文化发展三个层次的内容。

文化记忆。要保留、保护和挖掘现存的历史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除了要对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和历史建筑等人类文化记忆有形设施进行保护外,一些无形的文化记忆也需要保存和传承下来。例如:一些老地名是记载一个地区或一个区域演变过程中的痕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是一个地区的文脉和灵魂。作为文化记忆,它不仅蕴含着当地的人文地理特征和历史风貌,也寄托着人们深厚的感情。因此,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不能随意更改或废止老地名。还有一些地方戏曲和民间艺术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记忆。文化记忆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更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人们在这个精神家园里感受着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味着人类历史的沧桑巨变,思考着未来,找寻着方向。有了文化记忆的民生才能满足人民的文化享受权和文化发展权。文化记忆是文化民生的根。

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是文化产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是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过程。包括对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基本文化场馆的享用,对文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等多种多样文化产品的享用。人们在文化消费中实现文化生活参与权、文化选择权、文化享受权和文化评价权等民生目标。

文化发展。人的精神需求具有无限性。,要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文化民生就必须不断发展创新文化,因此,以机会均等与成果共享为原则的文化发展,就成为文化民生的永恒主题。有了文化发展的民生才能满足人民的文化参与权、文化创造权、文化评价权以及文化成果受保护权。文化发展是文化民生最高次层的内容,是文化民生的动力和源泉。

⒉对促进社会文明全面进步不可或缺。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共同繁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特征。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化,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识。文化民生对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不可或缺。

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核心和基本原则。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不断地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需求。在人的物质需求基本满足的现阶段,衣、食、住、行、医疗等基本生存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为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现实的物质前提。文化民生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他们喜爱的、优秀健康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产品;可以实现对人的文化熏陶、心灵净化和境界提升的目标;可以使人们得到全面的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规范调控社会关系。社会是一个多元结构,社会的异质性越强,分化的程度越高,多元结构就越复杂。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行为方式等日益多元化,各种矛盾和冲突也不断显现。文化民生通过构建健康向上、协同进步的文化体系,能够发挥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的作用,愉悦民众身心,丰富其精神内涵,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从而增强减少和化解矛盾的精神力量。通过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通过有说服力的、贴近民众的方式,倡导社会公平、公正、平等,规范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准则,进而把社会成员的行为纳入一定的轨道和模式,使社会秩序协调融洽、和谐。

改善社会发展生态。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然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社会,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必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同发展的国家。文化民生可以使民生具有了更多文化含量;使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可以普遍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社会因此可获得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文化民生也必然带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文化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特点,是典型的“低碳经济”,能极大地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推动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文化民生不仅具有提高民众生活质量的功能,更具有通过对社会发展的导向驱动,改善社会发展生态的功能。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文化是每个社会成员都自觉认同、接受、慕求和实践的生活理念与价值尺度。而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革命文化和时代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构成要素,文化民生通过全方位的文化建设,发掘这些文化要素的历史资源和当代资源,发挥“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作用。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使人们真正懂得真善美,自觉抵制假恶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把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中华文化的旗帜下,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当前制约文化民生的主要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文化权益的实现是需要成本的。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投入文化建设的力度就越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越完善,文化权益的实现程度也就越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稳步增长,但人均资源还很有限。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受财力所限,政府无力顾及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经济和文化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而对部分百姓来说,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文化消费仍然属于“奢侈消费”。因此,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民生的发展。

2.政府财政文化投入不足。近年来,我国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总体来看,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全国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只有0.4%。[1]投入不足已经成为直接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很多地方即使兴建了文化设施也只是“形象工程”,缺少必要的实际内涵,严重影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3.文化产业相对落后。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不仅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传统产业,而且在产业发展规模上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普遍高于10%。 “韩国、日本的文化产业占GDP15%以上,美国占30%,我们连5%都不到。[2]文化产业的规模、结构及社会化产业化程度都有限。“如果说公共文化服务是用来保障最基本的文化民生需求,那么文化产业的发展就主要是为了改善与提高文化民生水平。”[3]相对落后的文化产业势必影响到文化民生的建设水平。

4.思想观念陈旧。一方面体现在政府文化发展的理念上。对文化民生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文化民生的内涵、特征、规律研究得不够,还没有把文化产业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来组织和发展。个别地方的领导甚至把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当成“包袱”。另一方面体现在民众的文化消费理念上。不少民众的消费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物质生活享受阶段,以文化作为休闲消费方式的观念还没有形成,文化消费还没进入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当中。据相关调查显示,超过60%的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占人均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不到6%,这说明我国居民真正用于文化休闲方面的有效支出还相对较少。[4]与物质消费的增长相比,文化消费的增长严重滞后,减弱了文化消费对文化民生的驱动力。

5.文化民生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不够系统和规范。发达国家文化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用于支持和保护文化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而我国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法规,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目前看仍然存在不规范、不健全、不系统等问题,没有形成文化市场机制化的法律法规调控手段。政府也缺少科学完善的文化民生实施考核标准,监督、问责机制明显缺失。文化民生没有完善的政策、法制和有效监督考核机制作保障。

三、文化民生的实现路径

1.政府应明确职责范围,遵循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先进性等基本原则,推进文化民生建设。公益性原则要求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上是免费服务,或是低于成本、收费很少的服务。均等性原则要求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富人穷人,不分城市农村,不分东、中、西部,都能平等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性原则是指政府提供的是基本文化服务,而不是所有文化服务。便民性原则要求文化设施要网点化,做到一定空间范围内必须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方便群众就近参与。先进性原则要求文化民生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融入文化民生全过程,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促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

2.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和权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政府应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覆盖城乡的六级 (国家、省、市、县、乡镇、村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政策,明确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文化产品主要供给者的职责,开发多元、健康的文化产品,提供优质、优惠、免费的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3.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总量不断增长,需求内容更加丰富,需求层次越来越高。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在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政府必须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为文化民生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教育产业群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经营性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建设繁荣的文化市场,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

4.以人民为文化民生主体,推进文化民生发展。文化民生涉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是文化民生的建设者、享有者,无论性别、种族、民族、宗教、信仰、教育背景、经济地位等自然和社会属性有何不同,都应一视同仁地成为文化民生的主体。政府要关切人民群众真实的文化需求,为民众参与文化民生建设创造机会,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民众不仅成为文化民生的享有者,更成为文化民生的建设者。让民众成为文化民生的主角,推动文化发展,实现文化民生的建设目标。

5.加大促进文化消费的工作力度,以文化消费驱动文化民生的发展。消费需求包括物质消费需求和文化消费需求两部分。物质消费基于人的物质和生理需求,文化消费则是基于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几年来,政府在促进城乡居民物质消费需求方面,相继出台了对购买家电、汽车给予补贴的政策,对刺激消费和拉动经济起到了明显作用。但在促进文化消费方面,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因此政府应加大促进文化消费工作的力度,让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实现合理流动,以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产品品质和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拉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让民众通过文化消费获得文化享受,提升生活品位,文化民生也在文化消费的驱动下进一步发展。

6.建立文化民生稳定发展保障机制。一方面,要加快研究对文化民生的立法工作,通过制定完备的法律体系,保障文化民生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考核监督机制,把文化民生纳入政府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考核标准,完善监督反馈机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文化民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政府既要责任到位,又不能包揽过多。政府要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尽全面担当之责,在文化产业大发展中尽推动扶持之责,在文化民生落实中尽管理监督之责。即以政府为主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更高水平面的小康社会。

[1]程天赐.文化部长谈“文化民生”建设[N].农民日报,2010-11-30(01).

[2]放飞“文化强国”之梦——代表委员聚焦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EB /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11-03-06.

[3]单庆等集体采访.文化当自觉 文化当自信 文化当自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十人谈”[J].党建,2010,(09).

[4]许小丹,祝伟.加强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百姓心中的文化民生之路”问卷调查分析(下)[J].半月谈,2012,(07).

(责任编辑:牟春野)

The Path of the Achievement of Culture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Li Ping

Culture,the basic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should include the cultural memory,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ree levels of content.Its function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ull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human promotion,regulation of social relations,norm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improvement of the Chinese total spiritual home construction.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nstraints of culture and livelihood of the main factors,Culture and livelihood of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culture of people's livelihood;constraints;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D63-3

A

1007-8207(2012)07-0069-03

2012-05-20

李萍 (1965—),女,山东乳山人,中共烟台市委党校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文化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民生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40年消费流变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探讨
新消费ABC
民生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