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健 唐中伟
(重庆三峡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
当代高校体育院系人才培养方案所确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理念,这是不断进步变化的社会对高等院校教育的期望,也是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的努力方向.作为高校体育院系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的《运动生物力学》课,也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内容和结构,以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运动生物力学》是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等专业的核心教材和专业必修课程.它涉及较多学科知识,科学与技术含量较高、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紧密.该学科的理论基础是运动生理学、解剖学和力学等.因此,课程的内容体系建构应体现出:重视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方法,熟悉基本技术和注重教学实验,并强调课程体系结构的应用性、系统性和先进性.
根据现行《运动生物力学》教材的诸多弊端,个人认为运动生物力学教材内容的改革应以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课程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重新对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定位,设置新的教学内容,并且要能胜任“教师导学”和“学生自主”的实践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会学”和“会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技术与手段应用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指导健身的实践,解决体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以发展学生的研究型学习和创新研究能力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教材的内容应该重点突出专业的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化与精简教材部分内容和结构,构建立体化教材,实现时代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统一,应用性与基础性相联系.
体育专业《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以研究人体运动力学特性和人体运动规律,以及器械力学的学科.它以人体解剖学、生物学、力学、数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为基础,以研究人体运动的原理,生物力学特性,以及人体运动的规律为目的,并为提高人体运动技术的合理性、运动训练手段的有效性,以及人体康复医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它不讨论骨骼系统、肌肉以及生物体神经的内部机制,其研究范畴属于骨力学、神经生理学、软组织力学等.因此,现行运动生物力学教材中较多的有关肌肉、骨力学等人体生命学特征和机能解剖结构特征的内容应该优化.同时,应精简实用性并不大或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并没有过多涉及的内容.
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的新时期,我国体育专业运动生物力学的教材结构体系,应从整个体育学科体系改革的需求出发,围绕课程所达到的目标以及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寻求各教材结构体系的内在联系,消除生物力学、材料力学等结构体系的痕迹以及各种知识的简单拼装的编写思维策略,按照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内容逻辑关系和难易程度,设计了比较成熟的教材章节结构,其教材结构不轻易调整,保证课程的整体性,从学科概述篇、基本理论篇,到基础方法篇再到实践拓展篇,从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的系统性的呈现课程内容,以体现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同时,课程体系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增添现代科学发展的新知识,要反映当代国内外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前沿.
要充分认识到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在体育专业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反映当代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特征,突出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特点,强调注重基本理论、熟悉基本方法、掌握基本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必备的、为学生未来发展打基础的、新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材内容中应避免相关学科过多的专业术语与高深的数学与生物学知识,避免运动生物力学在国防、工业和医学等领域应用的讲解与举例,应精心收集和设计理论结合实际的与体育运动实践息息相关的应用性成果.
体育专业的《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应该是一门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先进性、时代性和教育教学普遍规律,并具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有鲜明特色,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辐射作用的重点课程,也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复合型体育人才、体育师资的迫切需要.这也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建设、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运动生物力学这门课程的改革与建设,首先要从教育观念上有所转变,即从运动生物力学课程以“移植”为中心,向培养创新精神转变;从以学科为中心,向整体化知识教育观念转变;从以智力为中心,向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转变;从被动学习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向学生为主体,学会学习转变;从一次性学习,向终身学习的观念转变.
运动生物力学教材的构建要遵行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人才培养标准,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主动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跟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同时,要不断跟上日新月异的研究方法、技术和测量手段.体现当代新的体育教育理念,实现科学性与系统性、时代性与先进性、基础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体现出专业培养目标,以利于学生自觉性学习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这就必须对现行教材体系进行重组构建,从教学内容上突出“新与精”,通过网络掌握基础性知识.具体方法为:将教材整体结构内容分为学科概述篇、基本理论篇、基础方法篇和实践拓展篇四个部分,将每部分点串联成线,内容中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组合,线交叉成面,面延伸成运动生物力学基本内容框架,构成线与面纵向、横向通向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前沿的立体教材.
对于学科概述篇,应该包含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演变、学科特性、学科任务以及学科展望等部分,特别是应该重点探讨我国与国际运动生物力学的历史发展概况与展望.
对于基本理论篇,它是运动生物力学教材的基础部分,其基本框架内容见图1.
图1 基本理论篇基本框架内容
对于基础方法篇,它是运动生物力学教材的核心部分之一,其基本框架内容见图2.
对于实践拓展篇,教材的设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去解决训练、竞赛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包含人体摆动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鞭打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相向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缓冲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以及蹬伸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等.
图2 基础方法篇基本框架内容
运动生物力学教材内容的构建应遵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其为指导思想,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显现形式等方面大胆改革,开拓教材新的编写模式,突破传统的编写模式.因此,四大部分的各章内容的写作体例可以包括内容纲要、教学目标、关键词、正文、主要结论、思考与讨论、专题介绍与推荐读物等.
内容纲要:是对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阐述和概括,旨在让学生对每个章节内容有个概略的了解,并将前后内容加以衔接与联想.
教学目标:旨在说明章节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以及达到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旨在提炼出反映本章写作脉络的重要概念与词语.
正文:要重视两个统一.一是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通俗性和可读性的统一.另外一个就是成果学科、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基本理论去指导实验研究,要把国内外现行的该学科研究成果、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呈现出来,强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安排实例分析、理论原理的应用、最新技术介绍等以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另外,还引用一些相关的图表、数据、照片等,以增加教材的易懂性和直观性.[5]
主要结论:从重点内容中概括出章节的精华,并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思考与讨论:采用名词解释、简答、选择、判断、计算等各种题型,旨在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掌握理解章节的重点内容,明确不同教学目标的教学要求.
专题介绍:介绍国内外与本章内容相关的运动生物力学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测量技术与手段.
推荐读物:列出中外参考文献,要求学生选择阅读,以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和拓展思维.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及教育教学普遍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辐射作用的教材,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积极吸收国外最新测量技术、方法与研究成果.
[1]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13号,2002-08-06.
[2]杨锋,潜沉香.体育心理学教材内容改革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5):17-19.
[3]李建设.通用教材《运动生物力学》20年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3):347-348.
[4]李雷,吕晓梅,李朴.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的应用现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80-82.
[5]苑高兴,金卫东,于娟娟.人文、健康、快乐相融合的体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以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