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伟,钱正迪
(四川省雅安市气象局,四川 雅安 625000)
1961—2010年雅安市暴雨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房 伟,钱正迪
(四川省雅安市气象局,四川 雅安 625000)
以雅安市1961—2010年暴雨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了近50 a来,雅安市暴雨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1961—2010年雅安市暴雨存在空间分布不均,时间相对集中的特点;②暴雨次数与年降水量、夏秋季降水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与年平均温度、夏秋季平均温度相关性不明显;③1961—2010年雅安市暴雨次数,以0.123次/10 a的速率减少。
暴雨;气候特征;趋势分析
暴雨是我国夏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而四川盆地西部是我国暴雨的频发地区,雅安位于四川省西部,东邻川西平原,西接青藏高原,地处高原东南麓陡峭坡地边缘。由于地形兼有“迎风坡”、“喇叭口”的特点,雅安的降水无论是年雨量、雨日和暴雨日数,都是高原东部的最大值区,历来素有“雨城”和“天漏”之称,常常给当地造成严重的灾害[1]。雅安作为川西暴雨中心,研究其暴雨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对雅安经济发展、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系统变化都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选用雅安市1961—2010年全市暴雨、年降水量以及年平均气温等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线性趋势等方法[2],绘制变化曲线,并得出变化趋势函数Y(t)=at+b,式中 t为时间,a*10称为气候倾向率,表示气象要素每10 a的变化率。
按照四川省降水强度等级划分标准,24 h(20:00—20:00)降水量为50 mm或以上的降雨称为“暴雨”。由此统计雅安市1961—2010年≥50 mm的降水并作出分析,发现:雅安市暴雨存在空间分布不均,时间相对集中的特点。空间上,中部县区与宝兴、汉源和石棉,差别明显,其中雨城区最多,为6.7次,汉源与石棉最少,均为0.9次,两者相差达5.8次(见图 1)。最大暴雨点产生在雨城区,为236.7 mm。
图1 雅安市1961—2010年各县、区暴雨次数分布图
时间上,暴雨开始时间跨度较大,最早开始时间中部县、区(芦山为5月中旬)主要在4月中旬,其他(宝兴、汉源和石棉)分别在5、6月,最晚开始时间雨城区为6月底,芦山为7月上旬,其余各县均在8月末。结束时间:最早结束的为宝兴和汉源,在6月中下旬,其余县区在7月中旬—下旬(天全在8月上旬);最晚结束的芦山、宝兴、汉源和石棉在9月中—下旬,荥经在10月初,其余县区在11月上旬(见表1)。从各月产生的暴雨次数来说,雅安市暴雨主要集中在6—9月,其中又以7、8月(主汛期)为最(见表2)。
从雅安市1961—2010年年降水量、夏秋季(5-10月,下同)降水量与年暴雨次数曲线图(图2)可以看出,年暴雨次数与年降水、夏秋季降水的波动趋势非常相似,当暴雨次数多的年份,年降水也相对较多;反之,暴雨少的年份,年降水相对较少。二者做相关性分析,发现相关系数为0.7,说明暴雨次数与年降水密切相关。同样的方法,年暴雨次数与夏秋季降水量也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也为0.7。
表1 雅安市各县、区暴雨最早开始、最晚结束日期
表2 1961—2010年雅安市各县、区月暴雨次数
图2 雅安市1961—2010年年降水量、夏秋季降水量与年暴雨次数曲线图
年暴雨次数分别与年平均温度和夏秋季平均温度做相关性分析,得出相关系数分别为-0.1和-0.2,说明相关性不显著。
图3为雅安市1961—2010年平均暴雨次数及趋势图。由此图可以看出,雅安市暴雨次数基本上呈“波浪式”发展趋势,年均暴雨发生次数的线性趋势较明显,分析1961—2010年的暴雨次数,并得出变化趋势方程为:
Y(t)= -0.0123x+3.5313,发现雅安市暴雨次数呈现以0.123/10 a的线性趋势减少。
图3 雅安市1961—2010年平均暴雨次数及趋势
①1961—2010年雅安市暴雨存在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雅安市的中部县、区),时间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7、8月)的特点。暴雨开始结束时间跨度较大(接近2个月)。
②暴雨次数与年降水量、夏、秋总降水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7),与年平均温度、夏秋季平均温度相关性不明显。
③1961—2010年雅安市暴雨次数,以 0.123次/10 a的速率减少。
[1] 彭贵康,柴复新,曾庆存,等.“雅安天漏”研究,天气分析[J]. 大气科学,1994,18(4).466-475.
[2] 施能.气象科研与预报中的多元分析方法(第二版)[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
[3] 包维民,盛艳姣,孙艳,等.1954—2009年桓仁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69-18371.
[4] 杨忠明,陈贞宏.安顺市近45 a气候变化分析[J].贵州气象,2008,32(2):6-9.
[5] 汪圣洪.近45 a来花溪气温和降水变化分析[J].贵州气象,2009,33(4):25-26.
[6] 乔芬生.近80 a来贵阳地区降水的气候特征与变化趋势分析[J].贵州气象,2003,27(2):8-11.
P468.0+24
B
1003-6598(2012)04-0022-02
2012-04-13
房伟(1982—),男,工程师,主要从事中短期天气预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