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篱笆听雨
我相信你
□ 篱笆听雨
几年前的一天清晨,她正在车站等车上班。不远处,一个十三、四岁穿着褴褛的女孩,拿着一个破缸子,正向等车的人挨个乞讨着。有的人不耐烦挥着手说“去去去”,有的人干脆转头走开,不看女孩一眼。
女孩顺着站台往她这边走来。女孩走到她跟前,低眉顺眼地向她乞讨:“阿姨给几个吃饭钱吧?我爸爸半年前病故了,我和眼有残疾的母亲相依为命,父亲生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大笔债。所以我每天早起,上街乞讨1小时,然后再赶去上学,我想用乞讨的钱早日帮妈妈还清债务。”
她迟疑地看着女孩,女孩又楚楚可怜地表白:“阿姨,你一定要相信我,我说的全是真话。”她笑笑,递给女孩50元钱,对她说:“阿姨当然相信你,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快回去上学吧。记住,一定要好好学习,有一个好的前途,才能让你妈妈真正快乐。”
女孩用怔怔的眼神看她,犹豫的接过钱,忽然哭了起来。女孩一边重复的说着“谢谢”,一边执意要去她的地址。说等以后有钱了,一定加倍奉还。
这件事过去以后,她便慢慢把它淡忘了。几年后的一个星期天,她正在家里忙着打扫卫生,门铃忽然响起来。打开门,一位面容清丽的女孩出现在眼前,女孩微笑的问她:“阿姨,您还记得我吗?”
她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女孩是谁来,她笑着摇头。女孩说:“您还记得四年前在车站乞讨的那个女孩吗?”
她终于想起当年那个瘦弱可怜的小女孩:“你就是那个女孩?”
女孩点点头,眼里闪出泪花,向她深深鞠了一躬说:“谢谢阿姨!今天我来,就是特意来谢谢阿姨您的。您知道吗?您当年对我的信任和鼓励,有多重要啊。”
女孩告诉她,父亲早在她5岁时就去世了,母亲并不残疾,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只是自己不爱学习 ,又不爱听妈妈的唠叨,有天被妈妈训斥后,一气之下便离家出走。离开家后,就过起了流浪乞讨的生活。那时女孩感觉这样的日子挺不错,有钱花,不用上学,更听不到妈妈的唠叨了。女孩甚至有浪迹天涯,在城市做乞丐的想法。
女孩说,乞讨了一个月,别人都是拿鄙夷的眼光漠视她,或者冷漠的丢下一枚硬币匆匆而去,自己也已经习惯、麻木。但是,自从遇到了她,她的友善和信任,令女孩很幸福,很温暖。女孩忽然就觉得不该向她撒谎,更不该不告而辞,令妈妈着急失望。 那天,女孩反复回想着她的话,回想着一个月来的乞讨境遇,终于决定买了回乡的车票。
女孩接着说:“您让我明白,一个诚实有用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我没有理由亵渎您对我的信任。”
回到学校,女孩立志要好好学习。四年后,通过努力,女孩以优异的成绩捧回了徐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女孩哭了,决定一定要把这个喜讯告诉她。
女孩从包里拿出一张大红的录取通知书,双手递给她,然后恭恭敬敬的向她鞠了一躬。
她眼眶有些润湿。她没想到,一个微不足道的善举和信任,从此会改变了一个女孩的一生 。
□ 编辑 王季璐 □ 美编 王朝辉
征稿启事
“悦读”为本刊常年开设的副刊类栏目,倡导“轻松的语言,愉快地阅读”。本栏目力图用笔者眼光去发现现实生活,在纵深思考我们自身命运的同时,以真情的笔触,真诚地描绘当今斑斓多彩的社会生活,张扬时代的人文关怀。本栏目作品文体可以为小小说、小品文、故事、生活随笔、札记等。
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本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公开征稿。具体要求如下:
1.话题较“新”,能给读者讲述新故事,分享新体验,开拓新视野,要求在文章的选材、语言、结构、写法等方面下工夫,写出新意。
2.主题积极健康,视野开阔,内容丰满,文风朴实,语言精练,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谢绝任何脱离现实、远离生活、没有生命力的华丽文字;谢绝无病呻吟、与大众生活隔膜的游戏文字。
4.每篇稿件1000字左右为宜。谢绝一稿多投。
5.投稿时务必注明真实姓名、电话、身份证号、详细通讯地址、邮箱等。稿件一经刊登,我们将及时邮寄稿费及样刊。
投稿邮箱:jingxinhappy2006@163.com
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9号楼104室《民生周刊》“悦读”栏目(收)
邮 编:100733
电 话:010—6536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