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西部大跨越

2012-12-22 18:07
西部大开发 2012年10期
关键词:宁夏民生新疆

引领西部大跨越

实践篇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地域广阔,宁夏地处内陆、面积较小、都是人口相对较少的民族自治区,陕西和贵州,分别处在祖国的大西北和大西南,也同为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十年来,西部12省区市像全国各地一样,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全面科学发展。

新疆:向西开放 长治久安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新疆工作。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疆发展稳定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成就。

记者:新疆在推进科学跨越、后发赶超中是怎样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张春贤: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新疆工作指明了方向,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还需要结合新疆实际,选择科学的、可持续的实现路径和发展道路。

首先,深入分析制约新疆发展稳定的特殊困难和因素,充分认识新疆重要的战略地位、重要使命和历史任务,认真听取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科学判断形势。我们确立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的具体战略,提出了未来5年新疆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其次,从一开始就强调,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种发展,是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发展,是加速发展方式转变、不断调整结构的发展,是惠及民生、改善民生的发展,是廉洁高效、开放和谐的发展,是始终在科学发展轨道上前进的发展。

第三,立足新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区情,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特别提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道路,坚决保护好新疆的森林、冰川、河流、湖泊、湿地、植被、绿洲、草原。现在,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实践充分说明,新疆自治区党委确立的具体战略选择完全符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符合新疆实际、符合全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围绕这个战略选择提出的“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坚持走“两个可持续”发展道路;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资源开发和新型工业化的问题;强调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推动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抢占技术、市场制高点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对指导各地科学发展、科学跨越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您在多种场合讲到,要把思想文化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动力。请谈谈新疆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张春贤: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周边分别与8个国家接壤。新时期,我们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首先要坚持“一体多元”。“一体”是指新疆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新疆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是指新疆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都创造了自己的优秀文化。我们强调,要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其次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使之内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由此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形成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动力。

同时要发挥文化的力量,促进新形势下的民族团结。毋庸讳言,乌鲁木齐“7·5”事件对新疆的民族关系、民族团结带来了严峻挑战。我们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双语教育和干部人才交流等活动,在加强民族团结、修复民族关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新疆的民族关系已经得到明显改善。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和法制精神,坚持“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祖国意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新疆各族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真理、反对迷信、拒绝愚昧的良好氛围,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文/戴 岚 胡仁巴)

陕西:武装头脑 成果丰硕

回顾过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实现陕西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的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中央精神与陕西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记者:陕西是怎样让科学发展观扎根党员干部脑海的?

赵乐际: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靠谁发展、怎么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坚持不懈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引导党员干部掌握和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全省上下推动科学发展的理念更加坚定、行动更加自觉。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理论武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深得党心民心。

记者:这些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陕西发展得如何?

赵乐际: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陕西全省上下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一心一意谋发展,扎扎实实促和谐,认认真真抓党建,推动陕西阔步跨入西部强省行列。

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陕西历史上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好、城乡面貌变化大、群众得到实惠多的五年。五年来,全省生产总值从不足5000亿元提高到12391亿元、年均增长14.9%,人均GDP先后突破3000、4000、5000美元大关,达到5131美元。财政收入达到2579亿元,年均增长2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4万亿元,2011年突破万亿元大关。渭河、汉江综合治理和引汉济渭等重大水利工程启动实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明显,长期制约陕西发展的瓶颈因素正在转化为竞争新优势。

五年来,陕西粮食产量稳定在千万吨以上,单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水果产量全国第一。工业增加值5727.8亿元,年均增长16.8%。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增长13.5个百分点,陕西科教优势正加快释放。

五年来,关中—天水经济区、陕甘宁革命老区、陕晋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相继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关中创新、陕北持续、陕南循环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三大区域生产总值年均分别增长14.8%、16.4%和14.6%,西咸新区、宝鸡副中心城市建设和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延安城乡统筹等扎实推进。县域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大关,神木、靖边、府谷3个县跻身全国“百强县”。城乡一体、区域联动日益凸显,发展的协调性和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五年来,陕西不断完善民生制度安排,把新增财力80%用于民生,累计投入7300多亿元,实施了一系列重点民生工程。城镇居民收入从9268元增加到18245元,农民收入从2260元增加到5028元,年均分别实际增长10%和11.2%。社会管理服务逐步完善,利益共建共享机制加快推广,三秦人民更多地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陕西五年来的成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科学管用、推动工作务实有效。

记者:应该说,陕西发展已经站上了新的起点,下一步如何“更上层楼”?

赵乐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当前,陕西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走在上升通道,全面建设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的西部强省,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够格地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肩负的时代使命。我们要倍加珍惜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倍加珍惜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倍加珍惜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开拓创新、接续奋斗,努力谱写陕西科学发展新篇章。

(文/杜峻晓)

宁夏:2020年同步小康

过去10年,是宁夏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建设攻坚的10年,也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巨大成就的10年。

记者:宁夏提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张毅: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宁夏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来宁夏考察指导工作,为宁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务实苦干。

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最突出的是要解决好和谐、富裕的问题。在宁夏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我们确立了“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构建和谐,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各民族大团结,增进宗教和顺,崇尚诚信友爱,促进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建设富裕,就是要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大幅减少贫困人口,大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开创富民兴区新局面。我们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总体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力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部分民生指标达到全国上游水平。

记者: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工作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

张毅:“十二五”时期,我们将通过努力,使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等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大力实施沿黄经济区发展战略。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提升“黄河金岸”建设的层次和水平,着力打造引领全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高地。大力推进工业产业优化升级,坚持做大增量与提高质量并重,资源开发有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并重,提升传统产业与壮大新兴产业并重,大力推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生态纺织园区等建设,加快形成若干支撑未来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或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产业带、一批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和一批知名品牌,努力把宁夏建成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特别是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回族文化、红色文化、西夏文化,重点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和线路,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我区的支柱产业。大力推进对外开放,深化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交流合作,高质量办好中阿经贸论坛,努力争取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把宁夏建成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平台。

解决好10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是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难点所在。宁夏决定用5年时间把生活在不宜生存、不宜发展环境里的35万贫困群众搬迁出来,再用5年时间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记者:作为全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这些年来,宁夏始终保持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在这方面,宁夏有哪些好做法、好经验?

张毅:这些年,我们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各族各界群众中大力开展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教育,以实际行动为巩固和发展全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形势作贡献。

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重要位置,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进“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走访活动,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平安宁夏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文/ 徐运平 朱 磊)

贵州:科学发展 奋力赶超

贵州站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上,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善民生、坚持从严治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贵州的要求上来,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奋力走一条追赶型、调整型、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路子。

记者:近些年来,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发展形势喜人。您认为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

赵克志: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指示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我们认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就是全省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努力推动跨越发展,贵州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2002年到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科学发展靠团结实干,经过两年的努力追赶,全省呈现出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社会稳定大局持续向好、干部精神状态持续向好、民族团结进步持续向好的强劲势头。

科学发展观在引领贵州发展进步的历程中彰显了巨大的真理力量。我们积累的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贵州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

记者:近年来,贵州发展提速、后劲增强,给人焕然一新之感。您认为,贵州是如何探索符合省情实际的加速发展之路的?

赵克志:我们坚持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作为主要任务,提出并落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我们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三化”兴“三农”,提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和在建里程从2002年的311公里增加到2011年的4703公里。西电东送有力支撑了煤炭、电力工业增长,实现东西部地区优势互补。

实践证明,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对于像贵州这样的西部省份,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条件、有效益,就要努力加快发展。我们将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奋力走一条追赶型、调整型、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路子。

记者:我们感到,贵州省近年来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措施实、举措新,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赵克志:我们坚持把加快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集中力量打造白酒、烟草、茶叶、特色食品和民族制药“五张名片”,加快推进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四个一体化”,大力培育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践证明,加快转型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们将始终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除资源环境制约,努力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

记者:这些年,贵州在民生方面打出了多副组合牌,取得了显著成效。请问贵州是如何坚持改善和发展民生的?

赵克志:我们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十大民生工程”惠及于民。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和推行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地区的集中连片扶贫开发,五年实现了377万人脱贫。

实践证明,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是贯穿于全部工作的根本原则。我们将始终坚持像关心亲人一样关心群众,像感受亲情一样感受民意,努力走出一条民生带发展、民生促发展,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共享发展成果的道路。 (文/龚金星)

猜你喜欢
宁夏民生新疆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宁夏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宁夏
新疆多怪
宁夏:首办立法论辩会
民生寄语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