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党建思想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2012-12-22 15:04迟爱萍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2年5期
关键词:陈云领导干部

● 迟爱萍

陈云党建思想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 迟爱萍

本文从九个方面提炼和概括了陈云党建思想中最主要的观点。这些思想观点,许多已被人们熟知。重温这些已被党和国家历史反复证明是正确的真理性认识,对于我们今天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陈云;党的建设;思想观点

陈云一生历经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三个历史时期,曾担任中央组织部长近七年,担任中央纪委书记近九年。这种长期独当一面的党务工作领导实践,使陈云形成了系统丰富的党建思想。他的许多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思想,深刻总结了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和规律,对我们今天搞好执政党的建设有着重要启示。陈云党建思想概括起来有以下九个方面:

一、中国共产党实践活动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民生活幸福。陈云在1939年5月30日发表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指出:“我党是以彻底解放中国无产阶级和全国人民、全中华民族,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为职志的政党。”他在党的七大发言中说:中国共产党要对人民高度负责,“党的工作好坏,决定着中国革命的命运。”[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恢复与发展经济的任务提上日程。陈云告诫做财经工作的党员,要有群众观点和政治观点,其核心就是为人民服务。党领导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最大多数人民的生活,建设更是如此。“共产党必须天天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有没有办法解决人民群众生活问题,这是政治问题。经济不摆在有吃有穿的基础上,建设是不稳固的,民心是不稳固的,政权自然难以巩固。改革开放后,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的侵蚀使一些党员和干部出现信仰危机。陈云敏锐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他利用各种党的会议的公开场合,坚定指出:我们国家现在进行的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我们进行的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陈云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政治保障,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共产主义奋斗目标。

二、确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是党的理论建设的核心内容。陈云一贯重视党的理论建设。他认为:“共产党员有了革命的理论,才能从复杂万分的事情中弄出一个头绪,从不断变化的运动中找出一个方向来,才能把革命的工作做好。”[3]在理论学习中,陈云强调最多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他曾在党的历史发展的几个关键时期,号召全党要学哲学,确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他认为这对党的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尤为重要。“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4]

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融汇到领导和工作方法中,是陈云的理论素养,也是其领导作风的突出特点。1940年他撰写的《学会领导方法》总结了十二条领导和工作方法:1.领导干部要有对政治路线的正确了解,也要有对具体情况的切实了解。2.领导机关决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工作,都必须主客观相一致。3.主观计划必须建立在客观可能的基础上。4.新发展要从旧阵地出发。5.工作要抓住中心,照顾其他,全局与局部要一致。6.开展工作要大刀阔斧与精雕细刻相结合。7.检查工作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教训,考察、补充和修正决议。8.对基层组织工作的检查,要抓一两个典型,总结经验。9.领导方式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上级的基本态度是帮助下级,下级要尊重上级。10.领导机关要区分命令和建议。必须有命令,但在某些问题上允许下级根据实际情况处置。11.领导要具备区别主要和次要工作的能力。12.分清中心与经常工作,防止事务主义和乱无头绪。除这十二条外,陈云还多次提出:一切工作方法,必须随每个地方不同情形决定,一般原则和方法可参考党中央各种决议,同时要审慎结合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形,灵活运用各种工作方法。

上述这些辩证唯物主义的工作原则都是陈云在解放战争前提出的,可以说是陈云历炼为成熟革命家的记录和总结,并在他以后的领导生涯中发扬光大。晚年,陈云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了对全党都具有启发意义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十五字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没有高素质干部队伍党的事业就不能发展。陈云认为,干部在党的事业中处于重要地位。“干部不同于一般党员,是党的骨干”;“对于党的事业负有重大的责任,应该成为一般党员和群众的模范。”[5]为建设好党的干部队伍,陈云在当中央组织部部长的七年中,对干部的提拔、使用、培养提出了系统观点:挑选干部的标准。忠实于无产阶级事业,忠实于党;与群众有密切联系;能独立决定工作方向并负起责任;守纪律。挑选干部的标准,同时也是干部自查的标准。提拔干部的原则。“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坚持人、事两宜的原则”。[6]晚年,陈云又提出“提拔干部要注意五湖四海”,并总结说:“五湖四海,再加一个德才兼备,这是我们提拔干部的大方针。”“德才兼备,才干固然要有,但德还是第一。”[7]在干部提拔上,陈云特别强调两项政策:一是干部不能越级提拔,二是干部队伍要保持梯形结构。使用干部的方法。陈云提出了著名的十二字(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用人之道”和量才使用的原则。陈云认为,这只是党使用干部原则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也是主要方面,要服从党的事业需要。“只看重个人,不顾及党的利益的观点,是错误的、片面的,实际上是不了解干部政策。”[8]这两个方面之和,才是党的全面的干部政策。培训干部的思路。陈云尤为重视干部的实践锻炼:“革命基本理论和实际工作教育要一致起来。”“没有革命斗争经验的人,如果不到工作中取得实际经验,单靠听讲看书,甚至饱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原则,想在政治上真正开展是不可能的。”[9]

四、严肃党纪是保障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陈云长期负责全党的组织和纪检工作,对执行党的纪律有过许多精辟论述。他强调:“全党严守党纪是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纪律是执行党的路线的保证”,“是保证政治上组织上统一的武器”。“维护党的统一,不靠刀枪,要靠纪律。”共产党员“行为的好坏就立刻影响到人民对共产党的观感”。[10]一个有着严格组织纪律的党,在人民群众中才能树立起威信。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有鲜明的特点。遵守纪律不在口头,而在实际行动。“迅速确切地执行党的决议”,是遵守党纪的实际表现。“纪律是自觉的,又是强制的。”“只有使全体党员自觉地遵守纪律,纪律才能成为铁的、不可动摇的、有效的东西。”在党纪面前,无特殊人物,无特殊组织。但严格党的“纪律并不妨碍党员、党组织应有的权利。党内有发表意见的自由”。[11]

用党内的制度,约束党员的行为,是党的纪律建设方面的重要内容。1954年陈云提出,党的巩固要靠党的制度。1979年,在中央纪委恢复时,陈云进一步指出,中央纪委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12]。鉴于“文化大革命”对党内生活的严重破坏及造成的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现象,陈云领导中央纪委拟订了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法规文件——《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保障党内政治生活的健康和有序开展提供了制度和纪律的保证。

五、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保障党的决策正确和活力的前提。1947年,针对辽东党内存在的组织生活不健全的状态,陈云提出了处理党内生活的三条原则:正面地坦率地辨明是非;党内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每个党员都有在党内发表意见、讨论问题的权利,但又必须有服从决定、积极工作的义务。这三条切中了保证党内生活正常化的要害。党取得全国政权后,由于种种原因,民主集中制贯彻不力,在重大决策上出现失误,直至发生“文化大革命”,造成危害国家全局的错误。痛定思痛,陈云深刻指出:“党内民主集中制没有了,集体领导没有了,这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一个根本原因。”[13]为了汲取历史教训,1980年陈云提出:书记处应该采取办公会议的集体领导方式,认真实行集体领导制度。只有党内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才能体现好政治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和优势。

贯彻民主集中制,包括发扬党内民主和维护中央权威两个方面。陈云认为,发扬党内民主是正确决策的必要条件。“一个人看问题总是有局限性的。集体讨论、大家交换意见,是达到全面认识的重要方法。”“相互辩论,也是一种比较,可以看出哪种意见是对的,哪种意见是不对的,然后取得一致看法。”[14]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反面意见,这有益于活跃党内民主生活。陈云说:“相同的意见谁也敢讲,容易听得到;不同的意见,常常由于领导人不虚心,人家不敢讲,不容易听到。”能够听到不同声音,决不是坏事。有了反对意见,可以引起思考,避免片面性,少犯错误。这和同中央保持一致并不矛盾。“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15]陈云也反复强调要维护和加强党中央的权威。“如果没有中央的权威,就办不成大事,社会也无法稳定。”有了不同意见,要在党内说,在所在党支部、或所在机关按照组织程序和组织原则严肃地提出来。这样,党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就会兴旺发达,大有希望。为畅通党内言路,陈云特别强调,要使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化。“常委多少时间开一次会,政治局多少时间开一次会,要立个规矩。”[16]

六、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在延安,当我们党还只是拥有一个根据地政权的党时,陈云即意识到权力将会给党的建设带来的问题。他说:“当权的党容易只是向群众要东西,而忘记也要给群众很多的东西。”并因此被群众“看成强迫摊派的命令机关”,[17]所以要注意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我们党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环境的变化使党风建设的任务更加紧迫。陈云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著名论断;提出“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端正党风的关键是提高党员素质,尤其是提高高中级党员领导干部素质”等重要观点。陈云还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执政党要有好的党风。”[18]把搞好党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联系的观点,是陈云党风建设思想的特点。

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我们党没有取得政权之前,陈云就反复强调,党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是党组织巩固的条件。“没有一个脱离群众的党组织是巩固的。”“群众工作的好坏,是测量党组织的巩固程度的标准之一。”[19]陈云特别强调,共产党员必须廉洁自律,切勿居功自傲。他在党的七大发言中提出的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尤为值得回味。陈云说:假设你在党的领导下做一点工作,做得还不错,对这个功劳怎样看?我说有三个因素:“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个人的作用是有的,不过自己不要估计太大了。任何人离开了人民,离开了党,一件事也做不出来。”“中国共产党里有好多这样的例子,觉得个人作用大得很,超过人民,超过党,最后跌下爬不起来。”[20]

在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方面,陈云论述比较多的是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他说:“共产党是做事业的党,共产党员是做事业的人,做事就不可能没有错误。”犯了错误必然会危害到党和人民的利益,特别是“党掌握了政权以后,犯了错误会更直接更严重地损害群众利益”。所以,共产党“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21]只要有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条,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共产党就将无敌于天下。”[22]

七、执政党必须具备“灵巧的工作方法”和“艺术的领导方式”。陈云认为,党的领导方式极其重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而是行动的指南,要想“把正确的决议运用到群众中去,成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还必须经过一种灵巧的工作方法和艺术的领导方式”[23]。陈云在领导经济工作中,对党的执政能力从方法上有许多总结。最主要、具有全局意义、值得今天大力倡导的有以下几点:

调查研究是决策的基础。陈云认为,实事求是是保证决策正确的根本条件。“实事,就是要弄清楚实际情况;求是,就是要求根据研究所得的结果,拿出正确的政策。”“难者在弄清情况,不在决定政策。只要弄清了情况,不难决定政策。”[24]这就决定了调查研究在正确决策中的重要位置。“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所有正确的政策,都是根据对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而来的。”陈云特别推崇两种调查研究的方法:一是亲自率工作组或派工作组下乡、下厂;另一种是高中级领导干部要交敢讲真话的知心朋友和身边工作人员,通过他们经常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

重视总结经验。陈云说:“随时总结经验,这是提高自己的重要方法。”[25]“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过去做对了的和做错了的加以分析,使我们头脑清醒,把工作提高一步。”特别是在工作转变关头,要改变过去的旧办法,建立一套新办法,必须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把各地和中央部门总结的经验集中到一起,加以分析、综合、提高,包括参考以往经验和外国的经验,进而改进工作。

领导干部要具备战略思维。自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陈云曾多次对做经济工作的领导同志说:“过去旧商人中,有一种头戴瓜皮帽、手拿水烟袋的人,他们是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的。”[26]我们的经济工作部门也要有这样的战略家。党的干部“要拿出一定时间‘踱方步’,考虑战略性的问题”。拟定的国家发展规划越具有战略性、长远性,就越利于国家的持续发展。在经济工作中,兼顾“七分经济,三分政治”[27]的全局视野,是陈云在领导经济工作中最基本的战略思维。

扎实务实的作风。这是陈云一贯倡导,亦身体力行的。“工作要抓实”[28]。有好的方针、政策后,落实就成了关键。工作部署要反复考虑,典型试验,逐步推广,稳扎稳打。慎重一点,看得准一点,解决得好一点,比轻举妄动、早动乱动好得多。病急乱投医,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凡是看准了的确实有效的办法,就要集中统一,全力以赴。

八、党员质量重于数量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针。“党员的质量重于数量”是陈云关于党员队伍建设的总要求。党员数量的多少标志着党的存在和发展的范围、规模,而党员质量的好坏体现着党的性质。“提高共产党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党的建设上的一个根本问题。”[29]怎样提高党员队伍的质量呢?陈云重视思想建党,主张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吸收党员。他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将党员标准概括为六条:第一,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第二,革命利益高于一切。第三,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第四,百折不挠地执行党的决议。第五,群众模范。第六,学习。这六条标准,是党的历史文献中关于党员标准问题的第一次比较完整的论述。

陈云特别注意党员教育问题。他提出,党员教育应包括党员自我教育和党组织教育。党员自我教育是党员自我修养,内含党员自省和自律。党组织教育是外力促进,主要有党性教育、基层实际锻炼、党的纪律教育三个方面。在党员自我教育方面,陈云十分重视学习问题,提出“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强调党的干部,特别是青年党员,要注意学习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加强对党员的组织管理,是保证党员队伍质量的重要组织措施。陈云强调,必须经常有系统地调剂党员成分,严格入党手续,做好候补党员的管理教育和转正工作,对恢复党籍或重新入党人员要慎重处理。这四个方面的措施是陈云在延安时,针对增强新党员、新干部的党性提出的,从方法来说,为后来党员的组织发展和管理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框架,至今仍然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手段。

九、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益于增强党的社会动员力和整合力。陈云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思想观点主要集中于1939年他撰写的《支部》中,其中论述十分精辟的是基层党支部的地位和功能。他认为:党的基层“支部是党的最下层的组织,也是党的最基本的组织”,“党的支部按最低级的行政单位组织起来”。基层党支部的核心堡垒作用主要是“党团结群众的核心组织”,“征收党员的机关”,“教育党员的学校”,“领导党、政、军、民、学各项工作”。[30]政党的社会动员力,主要体现在基层党支部号召、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方面。“充分发动群众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支部在周围群众中间工作的好坏是测量支部工作好坏的尺度”。[31]党的一切口号、主张、政策,要依靠支部在群众中的日常宣传组织工作,落实到实际中去。党的组织要反对行动中的关门主义,广泛发动、团结、深入群众,在革命实践中努力赢得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

群众工作千头万绪,基层支部如何通过恰当有效的方法,实现发动群众、调动群众积极性的社会动员呢?陈云认为:“领导的艺术在于了解群众的心理。”从“维护群众自己的利益出发”,“注意群众的切身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是发动群众的关键。”[3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陈云把依靠群众,提到与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同等重要的地位。他说:“因为思想方法不对头,所以经验提不高。这一点,对于任何工作岗位的同志,对于解决任何问题,都是最重要的。此外,还要解决依靠群众的问题。”“没有这一条,不能算马克思主义者”。[33]陈云还反复强调,在发动群众的同时要坚持党对群众的领导。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与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这种领导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问题。党的领导是否得以实现,最具体的就是基层党支部能否有效实现所在单位群众的社会动员。

[1][3][5][6][8][9][10][11][17][19][20][21][23][27] [30][31][32] 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8、297.142.211.214. 215、124-125.216、251. 196、139、213、196、128.126、197、128、197.173.165、156.293、295.268、183、296.24.377、45.145、146、148、149、151、152.162、148. 23、164、172.

[26] 陈云文选(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34.

[2][4][7][12][13][14][15][16][18][22][24][25][28][29][33] 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360.359.240.274. 46、47.188、361.380、359.273、363、348.187.188、46、34.108.376.541.46.

D20

A

1009-928X(2012)05-0015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责任编辑:晏蔚青

猜你喜欢
陈云领导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My plan for new term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陈云贵:你是泥土你是光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