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样和群众“拉家常”

2012-12-22 01:50曹普华
西部大开发 2012年7期
关键词:干群百姓交流

◎ 文/曹普华

今天怎样和群众“拉家常”

◎ 文/曹普华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干部与群众拉家常,交流只是手段,目的还在改进工作、实现善治。

沟通如同呼吸,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拉家常,是人们交流感情、互通信息的一种有效方法。干群之间“拉家常”,相比一般的人际交往,有着更加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是加强干群关系的摆渡船、促进干群相互理解的催化剂,平淡普通的话语间,平等亲切的沟通中,再大的隔阂都能消于无形,再远的距离也能拉得很近。

从延安时期的窑洞夜话,到如今国家领导人时常走进百姓家里嘘寒问暖,多和群众拉家常,是我们党群众工作的一个优良传统。然而时下有些党员干部,或是不愿、不屑和百姓拉家常,而是习惯于坐在办公室当“收音机”、“发报机”,生怕接触群众给自己找茬添乱;或是不会、不懂和百姓拉家常,而是习惯于当“教师爷”、“发令者”,总和群众说不到一块。更有少数县乡干部家在城里住着,上下班小轿车接送,不少时候靠打电话、发传真来开展工作,长期不接地气,对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感受不深。这些干部听不到百姓的心里话,摸不到基层的真实情,反而感叹百姓不好接近,抱怨“刁民”不好打交道。

不和群众拉家常,究其根本,乃是身份认知错位。拉家常实质是一种情感的投入、平等的交流,一些干部把自己当成“主人”,把群众当成“仆人”,人为地设置了交流障碍、沟通鸿沟。只有去掉“官念”,放下身段,回归公仆本位,诚恳地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拉近距离、消除隔阂,让群众对你心里“不设防”,真正把你当亲人,从而打开话匣子,无话不谈。

不会和群众拉家常,查其症结,乃是交流方式不当。一些干部习惯于居高临下说教训导,满嘴跑的都是官话、套话、空话,说来说去都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不大的事情,所以人们不想听、不爱说,应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使用群众语言去交流。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干部与群众拉家常,交流只是手段,目的还在改进工作、实现善治。基层要常走,家常要常拉,这样才能真正让群众满意,让干群的血肉联系更加密不可分。

猜你喜欢
干群百姓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下乡扶贫记
百姓看家“风”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促进基层和谐稳定
我的“干群”相处之道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