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南京市 练红宁
从“本报”到标明“某某某报”的转变
□ 江苏省南京市 练红宁
3月以来,细心的读者发现,南京的《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江南时报》等报的报道中,不仅“本报讯”改为“某某某报讯”,或署名的“本报记者”变身“某某某报记者”,而且文章中出现相同的情况,写上了报名全称。我认为这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是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改革创新。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信息传播快,一篇好的文章一下子就充斥互联网,然而由于网络传播中人们对著作权保护的认识不足和难度较大,常常出现一些网站在转载作品时,不仅把作者和首发作品的原创媒体遗漏或故意去掉,以致有的作品续转过程中,原创作者和原发媒体成了无名英雄,甚至张冠李戴成别人或其他媒体的作品,使原创作者和原发媒体的权益受损。而这一改进的意义,在于既让人们提高了对著作权保护的认识,又找到了应对网络转载问题的保护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