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盐城 苏北人
汛期将至,上级一家党报的记者“走转改”,关注本地一条重要河道的疏浚工程,请我帮忙联系相关部门进行实地采访。
从水利局办公室了解到负责该工程的副局长——我与他“名熟人不熟”,好歹同在机关内工作,就直接打电话给他。不巧,这位负责人在外面,正忙于省某项水利项目验收,说“估计要忙一阵子,一时无法接待”。
我跟这位负责人说:上级党报记者的作风很实在,来基层“走转改”无须副局长你亲自作陪,只要安排一个熟悉情况的同志带路,并简要介绍情况即可,其他工作由记者自己在一线采访完成。由于我在农村工作过,知道河道疏浚必然遇到有的沿河百姓不理解、不支持,甚至索赔等问题,我特别提醒这位副局长:上级党报记者的这个采访活动,将有助于宣传河道疏浚的意义,提高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赢得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与支持……
任我这般“摇唇鼓舌”,这位负责人就是不松口,一会儿说暂时派不出人员作陪,一会儿说工程现在还没啥宣传的……为了打消他一些“可以理解”的顾虑,我都用上了“他是党报的、周正的记者”,“这是一个正面的宣传活动”等话语,甚至不惜用“这是一项‘政治任务’”相逼,说得我自己都感觉有点不对劲儿、没意思了。
或许是被逼无奈,这位副局长在电话那头问我:您就老实说吧,要多少钱?“钱?要什么钱!”我惊讶不已,“这是正常的宣传报道,要什么钱?”“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副局长对我说,这样的事,他遇到多了,最后都要钱的,或赞助,或专版,或广告……现在是没有要,报道出来后还是要的,他见多了。事已至此,我只能拍胸脯“打包票”:这是规矩的宣传报道,不会伸手要一分钱。如果记者有发票过来,你直接送给我,我个人掏腰包支付!
反复沟通,加上个人的“承诺”,使采访活动得以成行,最终也没有任何“附加题”。事后,我与那位记者、几位同仁交流起这件事,大家都见怪不怪、摇头苦笑——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现在北方的网络媒体记者南下社区采访低保,南方的化工媒体记者北上镇村报道拆迁,许多是没有记者证的“记者”,但没人敢得罪他们,他们或与媒体挂钩,或与真记者勾连,构成一个“利益圈”,不但互通信息,还有能力将一些负面新闻放大播出。
以正面宣传要钱,以负面曝光讹钱,有偿新闻与有偿不闻“两手抓”,让各行各业对记者——不论真记者还是假记者,一概敬而远之,官员对他们更是惹不起、躲得起,以至于“假作真时真亦假”,正规的记者也被当成“无冕之丐”。高尚的职业、神圣的事业被弄成这样,以监督为武器的领域自己却陷于恶搞不能自拔,不能不说是行业的不幸、社会的悲哀。
我以为,针对当前新闻行业的种种乱象,长远之计,宜将非法采访列罪,坚决打击不法新闻行为;当务之急,要对记者异地监督“休克治疗”,待媒体经营指向、基层站点设立、记者从业资格整治到位后,再先行尝试、适度放开,确立起“无证不采访,采访不涉钱”的铁律。
记者是社会的良心,这个“良心”不能被不法分子糟蹋,如同良币不该被劣币驱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