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建中
马林与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关系之辨析
● 沈建中
马林是参加中共一大的共产国际代表,对于其在中共创建中的作用,党史曾经认为其功劳巨大。作为民族殖民地问题的权威专家,马林参加中共一大,对于中共创建初期党的民主纲领的制定负有重要的指导责任。然而由于其指导不力甚至不作为,使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推迟了整整一年。最终,中共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完成了党的创建。
中共一大;中共二大;马林;民主革命纲领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共产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马林参加了这一次会议,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相关党史论著对于马林在中共创建中的作用,大都认为功劳巨大。对于此,笔者持不同观点。作为民族殖民地问题的权威,马林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的作用并不突出,而且由于他的不作为,使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推迟了整整一年。本文结合档案资料,对此予以分析阐述。
马林回忆:“我被派往中国,是由于我参加了1920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那次会上,我代表爪哇党……我被指定参加殖民地问题委员会。列宁是这个委员会主席,里面还有罗易。我任秘书。”[1]马林在共产国际二大上有超水平发挥。马林以其在印尼工作的实际证明了列宁关于殖民地民族革命的战略和策略的正确性。在大会上马林阐述了3个问题:荷属东印度反殖民主义斗争的概括和工作经验;对列宁提纲和罗易提纲的几点原则性意见;对殖民地工作问题的建议。他在发言中特别强调殖民地问题和“落后”的东方国家革命运动的发展运动,并且提出了具体建议。他反复强调中国乃至整个远东地区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性,指出:“除少数人外,就是共产国际的这次大会也没有充分理解东方问题的重要性。”“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通过一些冗长的决议,我们应该对远东进行一些实际帮助。”[2]他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认为单纯依靠从莫斯科做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建议将共产国际二大通过的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提纲,“由共产国际用几种东方文字印刷,特别在中国和印度的革命者中间分发。必须立即着手为远东革命者建立一些培训班,给远东的革命领袖们提供一些条件,让他们到红色都城,红色圣地莫斯科和彼得格勒来生活6个月,直接学习苏俄的革命经验。这样他们就会正确理解这里正在发生的事情,并贯彻提纲的主张,以使他们在殖民地能在实际上实现苏维埃式的组织和完成共产党人的工作。”[3]
马林的出色表现吸引了众人的眼球,他的建议大部分都获得采纳。比如:重视中国革命——共产国际派出正式的驻华代表马林;设立远东局——在海参崴设立,马林是3位成员之一;使远东成为共产国际的成员——日本、朝鲜、中国的共产党都加入了共产国际;让远东革命领袖到莫斯科朝圣和学习——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的建立。
为此,马林获得了列宁的信任,并根据列宁的建议担任了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的秘书,进入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而且在共产国际二大会后就被委派为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委派马林为驻中国的共产国际代表,是为了贯彻共产国际二大的精神,为了传达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将创建中的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思想统一到列宁的理论上来。
事实上,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等文件,早在维经斯基在上海期间已经传入中国。林伯渠曾回忆,1920年12月至1921年1月期间,在中共上海发起组与陈独秀、沈玄庐、邓中夏、李汉俊座谈四五次,“互相交谈的依据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国际大会的几个决议文件”[4]。李达曾回忆:“在会上大家提供的工人运动的材料很少,第三国际的宣言和决议案在这次的会议上也出现了。”[5]在中共一大召开前的1921年6月,参加共产国际三大的张太雷在书面报告中指出:中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统治者的冲突已经不可避免,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发生,那时中国的无产阶级“要帮助资产阶级推翻专制统治者,然后再设法使资产阶级遭到同样的命运”[6]。在另一份提纲中,他特别强调,在这个过程中党“不要丢掉自己的纲领和组织的独立性”,要掌握住民族革命运动,迫使资产阶级“在‘打倒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万岁’的口号下,参加斗争,并在必要的时候将他们从这个运动中驱逐出去”[7]。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对列宁的理论并不陌生,其中一部分人已经初步掌握了列宁的理论,但尚未形成全党共识。
因此,马林参加中共一大,就是要以共产国际二大的精神为指导思想,来统一中国共产党的思想。
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都缺席中共一大,这给马林留下了更大的发挥空间。遗憾的是,作为理论权威,马林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指导会议的进行,而且由于其盛气凌人的态度,与自尊心极强的中国共产党人发生了矛盾,与东道主李达、李汉俊关系闹得很僵。
在大会召开之前,中国共产党人正紧张地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张国焘回忆:“我首先草拟了一个党纲政纲草案,题名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宣言。其要点大致包括共产主义者的基本信念,中共的组成,它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共将经由无产阶级专政以实现共产主义等等。李汉俊等人虽不完全同意这个草案,但认为可以作为讨论的基础。马林看了这个文件(由张太雷译成英文),却提出了较严格的批评,表示这个草案在理论的原则上写得不错,主要缺点是没有明确地规定中共在现阶段的政纲。他指出这个文件表示中共将支持民主的民族的革命,以期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能在中国迅速建立起来,这是对的;但惜乎没有说明如何实现的具体步骤。我当时觉得他的这种批评很有价值,曾请就他所提出的各点拟具一些具体的意见,供大会讨论参考。但他并未这样做,也许他那时也没有确定的主张。”“我们又找不到各国共产党的党纲党章等作参考。因此,一般说来,大会的工作多半是由我们自己在摸索进行。”[8]
包惠僧回忆,马林在中共一大上,没有提出民族与殖民地理论问题,“直到会后一个多月才向中国共产党中央提出来。”[9]张国焘回忆:“由于警探的骚扰,马林向大会演说的事并未实现,他在李家匆忙所说的‘我建议会议立即停止,所有的人分途离开’这句话,就成了他对中国共产党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说过的唯一的一句话,他对大会的全部议题从未提出过具体建议。”“中共一大召开之后,马林从上海给共产国际写了报告,在报告中并未提到他在中共一大上作过演说……而在会上,只有内曼·尼克尔斯基讲了话。”[10]由于马林指导不力,中共一大的代表们坚持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作出了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错误定性。
这里有必要对尼克尔斯基的情况作出说明。同样作为共产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主要是搞情报工作,而不是搞理论的,而且他是1921年才入党的新党员,不是老布尔什维克。1921年6月,尼克尔斯基到上海,其主要任务是:“帮助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筹备和举行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他还担负职工国际代表的职责。尼克尔斯基掌管一定数额的资金,负责向共产国际驻华人员以及当时在这个国家工作的其他苏俄共产党人提供经费。”[11]以上所举3项是尼克尔斯基在上海的主要工作,基本上是事务性的,而对中共一大理论上的指导,应该由理论权威马林来完成。
7月30日晚上,密探闯入会场,会议被迫停顿。初次到上海聚会即遭受打击,代表们匆匆赶到南湖,还在担心是否有密探跟踪,匆忙中只能留下遗憾。
因为没有制定出政治纲领和党章,所以建党的任务还远未完成。陈独秀对此深感意外,因为在他看来,有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的指引,有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解决这些问题是顺理成章的事。对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态度,陈独秀是很明确的。早在1920年9月,他就发表了《对于时局的我见》,明确指出:“在社会党的立法和劳动者的国家未成立以前,资本阶级内民主派的立法和政治,在社会进化上决不是毫无意义”,“吾党遇着资本阶级内民主派和君主派战争的时候,应该帮助前者攻击后者。”[12]马林不仅辜负了列宁的信任,同时也辜负了陈独秀、李大钊的信任。
1922年1月,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举行,对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起了促进作用。
大会贯彻了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国和远东各被压迫民族当前的革命任务是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号召“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列宁在病中接见了国共两党的代表,提出国共是否可以合作的问题,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的关怀及国共两党合作的愿望。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探索过程中得到了列宁的支持,这就进一步推动了党的政治纲领的制定。
1922年5月1日,陈独秀发表了《告做劳动运动的人》,指出:“劳动运动最终目的,自然是要造成劳动者的国家,劳动者的世界;但是在这力量未充足的时期,便不得不采取各种和劳动界战斗力响应的战略,这应该是注重实际运动的人所能了解的。劳动者在自己阶级没有完全力量建设革命的政府以前,对于别的阶级反抗封建式的政府之革命党派,应该予以援助;因为援助这种革命的党派成功了,劳动者即少可以得着集会、结社、出版、罢工底自由,这几种自由是劳动运动重要的基础。”“万万不可空唱高调,把实际的劳动运动上重要基础忽视了。”陈独秀还强调:“劳动者所最应该亲近的,是革命的社会党——即共产党,因为他们是想用急进的革命手段,推翻掠夺劳动者的资本阶级,建设劳动者的国家劳动者的世界的。”而“应该反对”“基督教会及反革命的顽固党”,“不应该亲近”“非革命的社会党(如基尔特社会主义者等)”,不宜相信无政府党。这就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对工人运动的绝对领导,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1922年5月5日,广州召开了马克思纪念大会和青年团一大。在团的一大通过的团纲中,提出了共产主义——最后的目的;反帝反军阀——现时的方针,政治纲领逐步明确。
与此同时,陈独秀在《共产党在目前劳动运动中应取的态度》中,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联合战线的想法,指出:“在中国,从事劳动运动的党派,象共产党、无政府党底势力都还微弱;其他政党,只有国民党对于劳动运动表示同情,而且颇有力量。”“在同一目的之下,共产党、无政府党、国民党及其他党派在劳动运动的工作上,应该互相提携,结成一个联合战线(UnitedFront),才免的互相冲突,才能够指导劳动界作有力的战斗。”[13]联合战线是他以前提出的帮助资产阶级民主派共同斗争的思想的具体实现形式。
正当中国共产党人在南方热烈地开大会的时候,北方爆发了直奉大战,最终以直系胜奉系败而告结束。这场战争的背后,是直系后台英美与奉系后台日本的较量。北京的一批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的知名学者对直系吴佩孚抱有很大幻想。5月13日,胡适与蔡元培、李大钊等人一起在《努力周报》发表了关于时局的意见书《我们的政治主张》,主张由社会公认的“好人”组成新的政府,以“作为现在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随后,李大钊又致函陈独秀等人,告知:一些从事新文化运动而在党外的朋友们也直接间接表示希望中国共产党对建立好人政府的主张予以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共产国际、苏联政府早就定下了联合吴佩孚的方针,并要求中国共产党与吴合作。
但是陈独秀认为吴是有外国帝国主义势力支持的封建军阀,必须马上提出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在混沌中为全国人民指明方向。中共中央局经讨论决定,由陈独秀执笔起草这一《对于时局的主张》。陈独秀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最大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不能依靠吴佩孚来解决时局问题。必须联络民主派,共同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进行反对列强和军阀两重压迫的战争,才是中国革命唯一的正路。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向全国人民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
形势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对于时局的主张》是正确的。就在中央局通过《对于时局的主张》的次日,与吴佩孚相勾结的陈炯明就炮轰总统府,发动了武装叛乱,逼迫孙中山登上中山舰逃命。
1922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大会推举陈独秀、蔡和森等组成宣言起草委员会,由陈执笔。大会通过了陈起草的11个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文件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完整地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宣言的第一部分“国际帝国主义宰制下之中国”,回顾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指出中国的反帝运动“一定要并入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潮流中,再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合起来,才能迅速的打倒共同的压迫者——国际资本帝国主义。中国劳苦群众要从帝国主义的压迫中把自己解放出来,只有走这条唯一的道路。”第二部分“中国政治经济现状与受压迫的劳苦群众”,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现状;指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揭露军阀是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中国的工具;指出:“香港海员和其他工人为经济要求的罢工运动,足够证明工人们的伟大势力,工人们的组织近来亦见迅速的扩大。而且工人们处在中外资本家的极端压迫之下,革命运动是会发展无已的。发展无已的结果,将会变成推倒在中国的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领袖军。”“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贫苦农民要除去穷困和痛苦的环境,那就非起来革命不可。而且那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中国幼稚资产阶级为免除经济上的压迫起见,一定要起来与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奋斗。”“中国幼稚的资产阶级,已能结合全国的力量,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北京卖国政府,如1919年的排日运动。国民党所组织的广东政府,更是中国开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的运动。广东政府现在虽然倒了,但是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在中国是不会消灭的。”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及其目前的奋斗”,初步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动力;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14]。
恩格斯指出:“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是根据他来判断这个党。”[15]党的纲领是规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的,是一个政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政策策略的根本标志。中共二大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让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当前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从而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任务和方向,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一面战斗旗帜。
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劳动运动已是在第一个阶段中发展起来,香港海员和其他工人为经济要求的罢工运动,足够证明工人们的伟大努力,工人们的组织近来亦见迅速的扩大。而且工人们处在中外资本家的极端压迫之下,革命运动是会发展无已的。发展无已的结果,将会变成推倒在中国的世界资本帝国主义的革命领袖军。”[16]所谓“革命领袖军”,其实就是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代名词。
为了实现党的最低纲领,中共二大通过了9个决议案,其中《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顶住共产国际代表的重重压力作出的决议。中共二大的召开,是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回莫斯科期间举行的,会议的召开和文件的制定,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而作出的。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遵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列宁的殖民地问题的理论,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团结了群众,凝聚了人心,为以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兴起作了准备。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了一个好头。
[1][2][3]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2.5-8.8-9.
[4][5]共产主义小组(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193.184.
[6][7]张太雷文集(续)[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6.33.
[8][10]张国焘.我的回忆(一)[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0.139.144.
[9]“二大”与“三大”——中国共产党第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资料选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590.
[11]卡尔图诺娃.中共一大参加者内曼-尼克尔斯基[J].百年潮,2006(12).
[12][13]陈独秀著作选编(2)[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59.455.
[8][10]张国焘.我的回忆(一)[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0.139.144.
[14][16]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77-78.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5.
D231
A
1009-928X(2012)01-0026-04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 特约编辑:鲁月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