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选择※
——以辽宁为例分析

2012-12-21 14:09班晓娜
党政干部学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失业辽宁企业

班晓娜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选择※
——以辽宁为例分析

班晓娜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目前辽宁就业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实施积极的就业保障政策,加大财政在就业保障中的力度,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至关重要。

就业;财政政策;补贴

2011年,我国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城镇登记失业率仍处于2004年以来同期较低水平。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12年2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就业计划(2011-2015)》,其中指出,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就业总量将继续加大,就业任务更加繁重。同时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包括促进就业的财政保障政策和税收优惠在内的五条措施[1]。各地在考察本地实际情况的同时,要切实贯彻《促进就业计划》的各项要求和原则,辽宁也不例外。2009年,国务院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2],为构建和谐辽宁、幸福辽宁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消除,辽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并未结束,网络产业发展带动就业仍显落后。辽宁就业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解决?政府如何利用宏观的财政政策促进就业问题?通过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就业,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辽宁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繁荣,就业岗位才能增加,经济才能发展,地区才能繁荣,辽宁经济腾飞才能实现。

一、辽宁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辽宁就业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

一方面,从就业供给角度看,辽宁人口基数庞大,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资料显示,辽宁省总人口为4374.6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巨大,15-59岁人口占辽宁总人口的73.15%[3]。辽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有数据显示,2011年,辽宁高校毕业生总量为25万。2012年,辽宁全省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26.4万人[4]。同时,农村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也比较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较多,估计2012年辽宁全省包括外省到辽宁就业的进城务工农民工人数将达到400万人左右[5]。另外,仍存在因国有企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而产生的下岗、失业人员。根据2008年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据劳动部门统计,2008年年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8.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6.4%[6]。

另一方面,从就业需求总量来看,金融危机之后,辽宁就业增长速度远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关系表现弱化,也就是说,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从2000-2008年辽宁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效应来看,辽宁GDP年均增长率为11.78%,就业增长率仅为年均1.55%,平均就业弹性为0.13[7]。辽宁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仍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解决就业问题刻不容缓。

2.影响因素分析

(1)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消费需求不足。2008年出现的金融危机,其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并未消除。有资料显示,中国GDP的40%靠出口拉动,出口企业带动大量的人员就业。金融危机导致企业减产或者破产,一些企业自然缩小了用工规模。随后的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仍然对中国的出口产生巨大影响,大量的沿海企业出口订单减少,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辽宁在振兴老工业基地、发展沿海经济带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出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挑战在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为国内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单纯的依靠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无法承受外部经济的冲击,尤其是以出口为导向的沿海地区经济更是受到影响。新的机遇在于,危机中如何寻求新的创新和变革,如何能在新的形势下进行新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从而促进企业繁荣,带动就业,是今后长期要面临的问题。

(2)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与经济结构急需转型。近几年,辽宁省第一产业劳动力相对过剩,第二产业就业吸纳能力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例相对偏低。从历史原因看,城乡的二元结构使辽宁农业及农村发展相对落后于南方省份,户籍制度的限制,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自由落户城市,因此服务业发展缓慢。另外,依托资源建立起来的资源型城市使第二产业发展形成的老工业基地,使辽宁发展的经济结构单一,产业结构单一,一些资源型城市面临枯竭,企业发展艰难,失业问题较为严重。辽宁能否探索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提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过程中,就业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解决劳动力供给总量大且质量不高的问题,提升劳动力的素质和质量,将是今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难点。

(3)网络产业带动就业发展滞后。吸纳就业相对多的行业是现代服务业,而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互联网产业的不发达,直接制约着辽宁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东南沿海发达省份,以计算机为技术支撑的网络产业发达,依托互联网的贸易产值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产业所带来的就业数量是巨大的,国际著名分析机构IDC预计,仅2009年淘宝网就创造了80.88万直接且充分就业机会,带动物流、支付、营销等产业链就业机会为230.51万个[8],另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80万人[9]。在广东省,按劳动力人口计算,约30万人中就有1人参与到了网络创业和就业中,并且出台了利用互联网创业的优惠政策[10]。目前,辽宁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对于网络熟识度还不高,网络产业和技术支持发展比较缓慢,财政政策对网络产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利用互联网创业和就业的能力仍偏低,这些因素的存在均制约了网络产业的发展,进而未形成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解决辽宁就业的对策建议

财政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一般情况下,是配合货币政策共同使用的。财政政策一般包括税收政策、补贴政策、转移支付政策、赤字政策、国债政策等,其中,在就业领域最常运用的是税收、补贴、转移支付。有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时期,全国公共财政总收入30.3万亿元,年均增长21.3%。全国公共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的支出分别达到1.49万亿元、3.33万亿元,比“十五”时期分别增长2.6倍、1.3倍[11]。可以看出,我国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投入是逐年增长的,并且投入是巨大的。当前的欧债危机及全球经济的不确定,如何在危机中寻找出路,使企业繁荣,使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这是政府宏观调控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以及幸福辽宁的建设,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支持。从财政政策角度看,政府财政要建立三种保障机制:财政补贴机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机制和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带来积极就业促进作用,一方面能减轻企业负担,另一方面能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家庭的最基本的生活。

1.财政补贴机制

对某些就业岗位给予财政补贴,比如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岗位应增加月补贴标准。对于民营机构的职业中介,要按照签订合同的人数给予补贴,采取企业直接补贴的方式,积极鼓励企业对新招聘来的员工的培训,以往企业不愿意招聘没有经验的员工,是因为培训费用需要企业自己负担,如果财政能够为企业培训予以补贴,毫无疑问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并且将会极大地促进企业吸纳青年就业。如何促进大型企业积极吸纳就业,应该鼓励其进行技术改造、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积极创办子公司或者分公司,应该积极研发新产品,扩大企业规模从而吸纳就业。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而言,利用好港口优势,积极发展临港工业和造船业、物流业等,促进企业发展与吸纳就业。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最困难的应该是资本不足,融资困难,银行一般愿意给那些有资质且资产丰裕的大企业贷款,而对于中小企业不愿意给予贷款,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融资难问题,甚至面临融资中贷款利息负担问题,由于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要载体,一些地方银行应该给予中小企业,尤其是那些有创新意识和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贷款,政府给予贷款利息的补贴,以此来减轻企业的融资负担。另外,中小企业在雇用人员时,也应该给予岗位补贴,财政应该拿出专项资金,给予中小企业雇用资金扶持和融资补贴扶持。此外,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需要建立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鼓励其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以新能源开发、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技术创新为重点,支持自主创新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创新项目,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促进产业升级,带动就业。最为重要的是,当前辽宁应积极发展网络产业,利用网络来就业和创业,大力发展企业计算机服务的技术支持,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及金融服务支持体系,财政政策应重点关注利用互联网创业和就业的群体,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扶持。

2.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机制

社会保险制度的健全,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如果没有社会保险制度的支撑,企业必然承担过重的社会职能,面临沉重的经济负担,无法充分吸纳就业,也就导致劳动力市场无法发挥其资源配置的职能。对于就业者而言,可能会存在失业的风险,一些人在就业期间单位并未为其缴纳失业保险费,因此,一旦失业便会丧失一切收入。社会保险制度应该把这部分人纳入失业保险中,给予失业保险补贴,使其在失业期间能够积极再就业。对于辽宁老工业基地而言,这样下岗失业的工人不在少数,对于这部分人给予失业照顾,发挥财政的公共服务职能。财政应为失业保险基金注入资金,强化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的功能,形成失业保险与就业促进的联动机制。对于一些有困难的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要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一些企业在金融危机来临时,无法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财政应为这些企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以减轻这些企业的负担,尤其是中小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的负担,这些办法可以促进企业吸纳就业。

3.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要追求经济效益,必然追求效率第一,然而,促进就业的重要出路,是企业应该采取效率与就业兼顾的策略。财政政策应该发挥税收的职能,在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应采取税收优惠措施鼓励和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关键产业、骨干企业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度,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重视对以制造业为骨干的传统产业的政策扶持,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制造业发挥了巨大的龙头作用,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是以沿海临港工业区的企业为先导的发展模式,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大型企业就业优惠措施,无疑会提高这些企业的就业积极性。对于中小企业,通过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资本技术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以发挥中小企业吸纳更多就业人员的作用。财政如果能实现“普惠制”就业政策,实施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无论企业性质,只要接纳新员工并签订劳动合同,便给予一定比例的税收优惠,这将会促进企业不断招收新的员工,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续的影响下,大学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群体就业相对困难,如果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将会促进青年在中小企业就业,这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笔巨大的人力资源财富。另外,继续降低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也可以为企业减轻负担。

总体看来,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其战略定位都在关注经济发展与就业的协调,这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政在大力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调整支出结构,重点向促进就业、吸纳就业的主体倾斜,财政要在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结合,要完善公共财政服务体系,为振兴辽宁、促进就业作出贡献。

[1]国务院发布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EB/OL].(2012-02-08)[2012-02-12].http://news.cntv.cn/china/20120208/115543.shtml

[2]国务院会议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EB/OL].(2009-07-01)[2012-02-12].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07/01/content_11634628.htm

[3]辽宁省总人口:4374.6万人 [EB/OL].(2011-05-13)[2012-02-12].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5/13/6367665_0.shtml

[4]辽宁:2012年全省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26.4万 (2012-02-02)[2012-02-12].http://career.eol.cn/jiuye_bbs_5904/20120202/t20120202_736003.shtml

[5]曹晓峰,张晶,张卓民.2012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6]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劳动力充分就业的路径选择[J].辽宁经济,2011,(4).

[7]潘之津等.辽宁就业弹性与产业结构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8]郑祖康:网络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新途径[EB/OL].(2012-03-05)[2012-02-12].http://www.gmw.cn/content/2010-03/05/content_1066022.htm

[9]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监测报告核心数据与观点摘要[EB/OL].(2011-08-05)[2012-02-12].http://b2b.toocle.com/detail--5878039.html

[10]广东30人中就有1人参与网络创业就业[EB/OL].(2012-02-09)[2012-02-12].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0-d1023169468.html

[11]中国的财政政策[EB/OL].(2009-07-13)[2012-02-12].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9-07/13/content_11702260.htm

责任编辑 宫秀芬

F812.45;F241.4

A

1672-2426(2012)04-0074-03

班晓娜(1976-),女,辽宁大石桥人,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

※本文系2011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省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20111s1ktfx-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失业辽宁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失业预警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不同类型失业青年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