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何流
目前民营企业的困境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税费负担重,二是融资难,三是不确定性风险太多。在一些国企垄断行业,民营企业仍然遭遇“身份歧视”。
在2011年底的各类经济论坛和研讨会上,“民营经济”这个关键词频频被经济学者、企业家、银行高管甚至政策制定者提及。不久前温州等地民营企业主“跑路”、“跳楼”,在2011年国内外经济的双重交困下,一些隐藏良久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此种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
不过好在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困境已经引起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层的重视。2011年10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浙江考察时表示,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全局和战略性的重要意义。
2011年,欧债危机的持续扩大使得中国出口企业的订单大幅缩减。据海关统计,2011年9月至11月,我国出口增速连续三个月回落。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诸多中小企业就因接不到订单而倒闭,本刊曾做过专题报道。记者比较发现,2011年的情况更加严峻。
首先是国内经济增长乏力,2011年三季度GDP增速持续下滑(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不少经济学家预计,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还将继续放缓。此外,国内银根收紧、人民币汇率波动、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贸易争端频发,诸多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批民营企业挣扎在生死线上。
温州东方轻工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中坚2011年已经放弃了好几个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大单子,他说现在订单的结算周期3~6个月,不仅汇率风险大,资金也周转不过来,一年下来的企业利润还不如儿子的小蛋糕店。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周德文告诉本刊记者,2008年金融危机时,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年利润还能维持在8%~10%,而2011年只有1%~3%。
据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的调研,现在“日子好过、逆势而上”的民营企业仅占29%,这包括那些国企改制过来的、或资金实力雄厚(注册资本至少在5000万以上)的企业,以及处于垄断地位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
“民营企业现在是几家欢乐万家愁。”保育钧在12月14日的《财经》年会上发言说,“目前中国的民营企业正处于大规模分化的阶段。”这一观点得到了德意志银行亚洲区投资银行部主席蔡洪平的赞同。蔡洪平曾帮助碧桂园、Soho中国和巨人网络等多家公司上市,被称为“首富推手”。
蔡认为,中国产业经济大规模发展的高潮期已经过去,正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演变。“以前民营企业多是机会型的,缺什么做什么,做什么赚什么。现在世贸的红利快吃完了,下一步中国产业必将面临升级,民营企业就处在这样的关键性时刻。”
然而,转型升级并非说起来那么容易。多数中小企业受自身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积累不足的影响,始终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当能源、原材料、劳动力价格攀升及汇率波动时,生产经营成本的急剧增加摊薄了原本微薄的利润空间。
全国工商联的调研显示,2008年后,部分民营企业放弃利润低的主营业务,盲目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及投机性行业。前段时间“跑路”的浙江信泰董事长就是因为盲目投巨资上马光伏项目而导致资金链断裂。同样在风电业,受国家行业政策转向影响,大批小型风电制造商在行业洗牌中被淘汰。
对于拥有技术优势及资金实力的大企业来说,这反而是一个战略扩张的大好时机。复星集团CEO梁信军就认为,扩大内需将为民营企业带来更多机会。在竞争一向激烈的家电行业,方太公司通过打造高端品牌保证了立足之地。
国内开放市场竞争的行业仍然处于集中度不足的状态,但在一些国企垄断行业,民营企业仍然遭遇“身份歧视”。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公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共36条,由于延续和细化了2005年国务院的“非公经济36条”,故有“新36条”之称。
电信、金融、电力等行业仍被国企“巨无霸”盘踞,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又在“国进民退”的步伐中进一步挤压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
“新36条”发布一年有余,相关职能部门的实施细则仍未出台。电信、金融、电力等行业仍被国企“巨无霸”盘踞,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又在“国进民退”的步伐中进一步挤压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
30年前的改革释放了民营经济的巨大活力,如今经济改革进入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民营经济被再次给予期待。保育钧直言,“很多人觉得民营企业大事不好,但我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发展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一定会发展起来。”
瑞银集团中国经济研究主管汪涛告诉本刊记者,政府在短期内非常有能力,也有空间把经济增速保持在8%左右,但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还是要靠民营企业的活跃。“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如果政府能够大力放宽民营企业进入金融、医疗、服务业的准入标准,能够真实有效地为中小企业减税,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将是一个极大利好。”
保育钧认为,放宽市场准入还是计划经济下权力配置资源的提法,他预计,2012年新36条可能要付诸实施,届时民营企业的春天又会到来。
有统计表明,2010年温州百强民企绝大部分有多个主业,五成以上的企业进军房地产业和金融行业。近年来,蔡洪平也发现,接触的很多民营企业开始横向发展,“炒房地产、炒股票,还有的开始抢占资源,这是个悲剧。”
资本从实体经济溢出加剧了整体经济的空心化。2011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财经》年会上进一步明确“实体经济”的概念,表示要通过金融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商务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马宇多次去浙江向民营企业主了解情况,他告诉本刊记者,民营企业脱离实体经济的现象在两三年前就开始出现,“很多人跟我说,做实业太苦太累,而且很多非市场的风险是不能把控的,辛苦十年赚的钱可能一夜间化为乌有。”
在一个关于民营经济的研讨会上,一位企业家现身说法,自己的一个项目在完成前期研发和评估后,因为政策改变而被迫中止。预期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而政策环境等诸多不确定性的存在让企业家缺乏“安全感”。
近年来江浙等地企业主大批移民,由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与胡润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显示,中国有14%的高净值人群目前已移民或者在申请移民当中,还有46%在考虑移民。
马宇认为,目前民营企业的困境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税费负担重,二是融资难,三是不确定性风险太多。财政部税政司针对中小企业税收问题的专题调研报告显示,从山东、浙江等地反映的情况看,小企业的所得税负担要高于大企业的税收负担水平。
周德文告诉本刊记者,中小企业的税率负担高达40%,而且还要承担十几个部门的69种行政性收费。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曾公开表示,目前的税负情况下,90%的中小企业不偷税漏税必会倒闭。
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出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俗称“国九条”,包括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对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合同三年内免征印花税。财政部的实施细则也于其后出台。
但有企业主表示,当下很多小微民企都在亏损线上下挣扎,所得税减半政策并没有太大作用。而对于企业税负中的“大头”增值税和营业税并未涉及减免措施。马宇指出,对于内外交困的中小企业来说,这些措施只是“杯水车薪”。
2012年,上海率先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试点营业税转增值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向本刊记者透露,这项使相关企业免除重复征税而在总体上减轻税负的改革措施,将逐步在全国推行。
2011年10月,温家宝总理到温州调研期间,周德文向总理直言,“国九条”、“银十条”和“新36条”都是针对中小企业的利好政策,但国家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没能很好地贯彻落实。他更一口气提出为中小企业减税、加快金融对内开放以及投融资体制改革等5条建议。
在2010年G20会议上,有一句话让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印象深刻:“如果有一把钥匙,能够解决就业、贫困的问题,并让各国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这把钥匙就是中小企业的成功”。而中小企业的融资亦是一个国际性难题。
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指出,中国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出台的4万亿投资,都投向了大国企、基建、地产等,中小民营企业实际并未受惠,而2010年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银行流动性紧张,中小企业最先受到挤压。
他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是实现要素市场化。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使商品市场化的目标基本完成了,接下来需要推进要素市场化,包括资本、土地、专利等要素的市场化,利率市场化,要素交易主体公平化等,唯此才能破除目前的诸多不公平竞争、低效运行等体制性难点。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认为,现在融资难的是传统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大企业、国企,银行覆盖面是100%;中等企业是80%;高科技成长型企业融资不难,现在(融资)难的是到今天还不能升级换代的小微企业,它们过去大部分靠民间借贷”。
据全国工商联统计,90%的规模以下小企业无法从银行取得任何借款,95%的微小企业未从银行得到任何贷款。2011年6月7日,银监会发布《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简称“银十条”)。周德文认为,“银十条”多为原则性指令,银行大门依然对中小企业紧闭,而“听起来热闹、看起来红火”的小额贷款公司也为数寥寥。
商业银行从自身经营角度出发,就有向政府担保的大型国有企业放贷的天然冲动。虽然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都上浮20%~30%,但由于国内商业银行没有形成贷款风险定价机制,因此向中小企业放贷的动力仍然不足。
马宇认为,国有银行不愿意做,可以开放给民间金融来做。据央行温州中心支行数据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以民生银行的发展为例,证明民营资本也能办好银行,他建议进一步降低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门槛。
目前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是国有资金占主导,民间资本只能参股,其进入金融领域尚存在体制障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范建军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根本措施在于向民间资本开放银行牌照,村镇银行、社区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信息更加对称,在风险把控上更有优势。
周德文向本刊记者透露,“新36条”出台后,海外的几位温州商人向国家相关部委申报筹建“温州华侨银行”,结果没有得到批复。“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仍然遭遇‘弹簧门’、‘玻璃门’。”
2011年1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要求,抓紧完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支持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这意味着民间资金进入金融领域的大门或将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