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光安
基层人民团体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上海市嘉定工业区侨联分会的个案研究
●程光安
开展和加强侨务工作不仅是增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以上海市嘉定工业区侨联分会为例,在阐述参与社会建设实践与启示的基础上,提出开拓工作新局面的思考。
人民团体;侨联分会;和谐社会建设;实践与思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共同参与,人人共享建设成果的社会。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和谐社会管理格局下,中央提出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大力支持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上海市嘉定工业区侨联分会是隶属于嘉定区侨联的基层人民团体。多年来,嘉定工业区党工委大力支持其加强组织建设,积极引导其在促进农民市民化、加速工业区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作用。侨联分会以“侨之家”为依托,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各项活动。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嘉定工业区“侨之家”成为侨界群众“信赖之家”、“和谐之家”,为侨界群众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娱乐、互助的平台,侨联分会在促进工业区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加强自身组织建设是服务侨界群众、参与经济社会建设、促进社区和谐的前提。在工业区党工委的直接领导下,2005年10月,召开嘉定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嘉定工业区分会成立大会,工业区侨联分会的组织架构正式形成。为了使侨联分会拥有一个坚实的活动平台,能够高效地开展工作,2006年6月,在嘉定区侨联、嘉定工业区党工委、嘉定工业区庆阳社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侨联分会在庆阳社区成立了嘉定首个“侨之家”。“侨之家”的建立为侨联分会提供了一个加强侨界群众沟通、学习的场所和活跃侨界文化的载体。在侨联分会的直接指导下,“侨之家”坚持以服务党的建设为工作指南,团结带领全体归侨侨眷,根据工业区侨界群众的需求和工作生活特点,编制了嘉定工业区“侨之家”活动手册,制定“侨之家”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组建“侨之家”系列特色团队,为侨联分会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依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关怀互助机制。侨联分会在已有的组织架构基础上,组建由村(居)统战干部、联络员和志愿者组成的为侨服务队伍,传达党和政府对侨界朋友关爱与重视,推动侨界群众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形成良好的关怀互助机制。
2.活动保障机制。工业区党工委从资金和场地等方面对侨联分会的活动提供支持。每年坚持从财政中拨付一定数额的资金,为分会工作提供必需的经费保障,并按照侨联分会的工作发展情况,活动经费逐年增加。党工委还在工业区社区服务中心辟出专门场所,作为“侨之家”固定的活动地点,以方便其开展各项工作。
3.联谊工作机制。侨联分会先后整合成立了健身队、合唱队、戏曲沙龙、书画社、绿化养护和手工制作小组等9个特色团队,均落实队伍牵头人。“侨之家”每月21日定期活动,开展读书、养生保健、安全防范、自救互救、家庭防火、摄影基础、绿化养护等各类讲座、培训或知识竞赛。每年春节组织一次联欢庆祝聚会,安排一次集体外出活动。
4.联系走访机制。嘉定工业区党工委坚持走访侨界群众制度,向部分侨界代表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做好联系走访工作。在党工委的督促下,侨联分会对所有会员坚持实行“五必访”制度,即出国回国前后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家有大事必访、下岗失业必访、急事难事必访。
5.合作共建机制。嘉定工业区侨联分会分别与嘉定工业区庆阳社区、嘉定工业区少数民族联系小组、致公党嘉定区委第一支部结对共建,形成了重大活动互相配合、日常工作互相通气、各类资源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
1.实现了“组织起来,活跃起来”的基本目标。工业区侨联分会由一开始的几个人,逐渐发展到登记会员数110多人的大家庭。以经济上帮困,生活上排忧,精神上解闷为宗旨,倡导了一种“侨帮侨”的自我服务理念。通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了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使侨联分会成为一个交流、沟通、娱乐、互助的平台。
2.形成了“侨之家”特色工作。“侨之家”已被打造成知识之家、活力之家、温馨之家、自主之家,无论会员们是哪种身份、何种学历,每个会员都是“家”里的一分子,都能感受到参与的乐趣以及被关爱的温暖。“侨之家”活动内容不断丰富,特色团队不断拓展,活动人数不断增加,成为工业区侨界人士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侨之家”自我发展的同时,特色团队也从松散型走向专业化,并走出社区在更广阔的舞台参与各类活动。2008年3月,嘉定工业区“侨之家”被授予首批上海市特色“侨之家”称号。
3.参与社区建设,发挥引领作用。侨联分会利用社区侨务资源在人才、信息、知识、资金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归侨侨眷积极奉献社区建设,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很多侨界积极分子同时也是社区的优秀志愿者,他们发挥各自特长,参加社区里的各种活动,为和谐社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在世博期间,侨界人士还参与到维护交通秩序、清洁家园等活动中,成为居民群众迎世博文明示范群体。侨联分会还把侨界的爱心传播得更广,“侨之家”曾多次参加浙西大明山、安徽革命老区希望小学的捐资助学活动和“蓝天下的至爱”慈善募捐活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所有侨眷都多次参加募捐,累计募捐金额达一百多万元。
4.发挥纽带作用,促进社会稳定。通过各种活动,侨联分会把领导的支持、党和政府的关怀传达给大家,让大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侨界的关心爱护。分会开通了为侨服务热线,党和政府的声音可以通过侨联分会的活动得到及时传达,让侨界人士第一时间了解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还注意收集各种来自基层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向党工委反映,为工业区发展献计献策。分会通过各种途径,把侨界群众团结在一起,使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5.加强了与侨资企业之间的联系,服务工业区经济建设。侨联分会充分利用民营技术密集区作为海外学习归国人员创业摇篮和科技产业化基地的有利条件,组织归国留学生座谈和各类企业家联谊等活动,为留学生创业就业搭建平台,为各类企业近距离合作提供便利。针对经济社会形势,侨联分会多次在工业区商会开展劳动人事知识讲座等企业管理业务知识培训,组织侨资企业深入学习和领会新法律法规,帮助企业掌握法律要点,并为企业牵线搭桥,通过论坛形式增进侨资企业间的交流,拓宽企业与政府信息沟通的渠道,让企业展示和分享各自的管理经验,共谋发展。
侨务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历来十分重视。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中央和中国侨联对基层侨务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各级侨务组织开展工作的宗旨。工业区侨联分会作为一个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的基层组织,在联系基层侨界群众,服务基层归侨侨眷,动员活动范围内侨界人士积极参与工业区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管理,促进社区和谐,共同为推进工业区以及嘉定区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几年来,侨联分会以“侨之家”为主要平台,使工业区侨务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开展起来,“侨之家”系列活动从刚开始时的门庭冷落发展到现在侨界朋友乐此不疲。侨界群众在工业区和谐社会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充分说明了基层人民团体在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侨联分会从组织建立到各项活动开展,始终以服从服务于工业区党的建设和社会建设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积极争取工业区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以“党建促侨建,侨建服务党建”为基本原则。工业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十分重视侨联分会组织建设,并对侨联分会开展各项活动给予了政策、方向、资金、场地、组织等许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协调了文化体育科、社区学校等资源,帮助“侨之家”的特色团队从松散型不断走向专业化,在自我活动同时创造机会走出社区参与各类活动。
工业区侨联分会第一届委员会选举产生的侨联分会由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委员等组成,分会下设联络小组,并形成以村(居)、楼道与侨眷三级工作联系网络,组建由村(居)统战干部、联络员和志愿者组成的为侨服务队伍,从而形成工业区侨联分会的组织架构,为开展侨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侨联分会成立后,利用“侨之家”这个活动平台,形成关怀互助、联谊活动、联系走访、共建合作等若干工作机制。通过这些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工业区侨联分会实现了中国侨联“组织起来”的要求,也为侨界群众“活跃起来”作好了铺垫。
联系实际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是凝聚侨心、确保工作成效的关键。嘉定工业区侨联分会倡导“侨帮侨”、“侨助侨”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理念,把“侨之家”在经济上帮困,生活上排忧,精神上解闷的服务宗旨贯彻到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促进了侨界群众的和谐。侨联分会注意在“点、线、面”上进行合理安排,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根据侨界群众的不同需求和特长,组建多个特色活动团队,使侨界群众的才干得到发挥,爱好得到满足,而且促进了侨界朋友之间以及侨与社区群众之间的了解,凝聚了侨心,融洽了关系。
1.侨的队伍老龄化,年龄结构不平衡。当前,侨界群体主要由两类人员组成,一是子女在国外的老年人,被称之为老侨;二是前往国外求学或者留学回国的青年人,被称之为新侨。从年龄结构上看,老龄归侨侨眷占60%,这种状况为侨联分会加强组织建设,扩大参与社会建设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侨界代表人士的选拔和培育相对困难。侨界代表人士的挖掘,需要依赖各侨联分会和社区党组织共同发现和推荐优秀人选,这就需要侨联分会进行大量走访调查活动,这对于侨联自身有限的人、财、物资源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3.体制创新、平台搭建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首先,关于归侨侨眷的身份确定,缺乏规范的审核认定机制。其次,侨联分会作为群众团体,具有一定的活动策划和组织能力,但是活动载体的搭建局限于老办法,对于部分青年归侨侨眷缺乏吸引力,可持续性不强。再次,如何吸引更多的新侨了解侨联工作并加入侨联分会,乐于参与分会活动,围绕在侨的组织周围,也是新时期侨务工作的一道难题。
1.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动侨务工作继续发展。作为党的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任何时候,侨联都不能偏离党的领导,特别要坚持以党的统战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侨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侨务工作应面对不同群体,实现全覆盖。在区各侨联分会中会员年龄偏大,对于精神文化以及健康保健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需要更多的活动平台以及社会更多的关心。同时,近年来回国投资创业的青年留学生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要针对归国青年群体的生活和工作特点,以传达党委政府政策,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协助其成功创业为目的,创新工作内容和体制机制,吸引更多的青年归侨侨眷参加侨务活动,实现侨务工作全覆盖。
3.更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发挥侨联分会的辐射、示范作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是创新社会管理格局的目标,侨联虽然为侨界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组织,但是其工作对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工作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侨联分会应加强整合各方资源,拓展活动平台,为侨界人士提供更实际的服务,更紧密地团结侨界人士,发挥侨界人士在各个领域的积极作用。以构建大侨务工作新格局为目标,把自身组织融入到由党组织统领,由工、青、妇、侨联分会、社区、其它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等共同组成工作体制中,抛开门户之见,欢迎更多的侨界群众和各界人士参与到侨务工作中,共同为打造和谐社区,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4.加强自身建设,促进侨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由于侨联是群众组织,缺乏完备的人才推荐流程和考察制度,所以党工委了解和选用侨界代表人士,主要还是以侨联分会推荐,通过社区党组织了解情况为主,缺乏一定的考察标准。如何进一步规范侨界代表人士选拔工作,还需在已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制度化建设步伐,以提高侨务工作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的效益与科学化水平。
D634
A
1009-928X(2012)02-0027-03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党校
■特约编辑:胡中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