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2-12-21 10:17袁琳
党政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道路特色

袁琳

论“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袁琳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思想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条件,构成必然性和长期性的辩证统一体。坚持两者的辩证统一,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性、长期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坚持“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迎来社会主义的光明未来。

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

“两个必然”是指《共产党宣言》中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明确提出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两个必然”论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对社会形态转变过程认识的重要论述,强调实现新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代替旧社会形态 (资本主义)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恩格斯详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之后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

1.“两个必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总体趋势,“两个决不会”阐明这种趋势变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后指出:“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障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会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下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3〕并由此得出“两个必然”的结论。《共产党宣言》发表时,欧洲大陆爆发了一场由工人积极参加的、大规模的革命运动。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了这场革命,并且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成功,一定会带来大规模的无产阶级革命高潮。但是,革命高潮并没到来,原因何在?经过分析,马克思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正以在整个资产阶级关系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速度蓬勃发展的时候,也就谈不到什么真正的革命。只有在现代生产力和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这两个要素互相矛盾的时候,这种革命才有可能。”〔4〕接着,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革命发生的条件,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 (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5〕马克思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过程中,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矛盾运动的规律,从而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思想。

综上所述,“两个决不会”思想是对“两个必然”思想的补充,指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只有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也无法容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时候,资本主义才会真正被社会主义取代。“两个必然”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一个自然发展的前进方向;“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实现这种趋势的客观物质条件和前提,是前进的过程,两者统一于伟大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之中。

“两个必然”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与旧事物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相比有着无比的优越性,它代表了历史的进步方向,必然会取代旧事物;“两个决不会”强调一种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复杂的、长期的。 “两个必然”实现的过程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作为两种制度、两种运动进行现实较量所产生的历史现象,不是一种简单的直接对应关系。“两个必然”的实现历程不是一条垂直向上的直线,而是一条波浪式向上的曲线,是长期的、复杂的。“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是必然性和长期性的辨证统一。

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任何社会形态的更替都经历了漫长时期。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主义社会中萌芽、发展直至取代封建主义生产关系,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了六百多年时间。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6〕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都是剥削制度,都是私有制,这两种社会形态的更替尚且需要如此长的时间,社会主义要从根本上消灭剥削制度,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我们过去往往只看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认为只要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就会自然而然地实现社会主义,忽略了“两个决不会”,忽视实现“两个必然”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一旦社会主义发展遇到挫折,就会怀疑“两个必然”的正确性。社会主义从它面世以来,显示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几乎一直是直线上升。社会主义发展目前遇到的挫折,并不能说明“两个必然”是错误的,恰恰证明“两个必然”的内在实现逻辑是一条波浪式上升的曲线,有波峰、有波谷,属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现象。“两个决不会”是“两个必然”内在实现逻辑的体现,构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从这种统一出发,才能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复杂性统一在一起,充分认识人类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历史过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走出的一条不同于别国的能够解决中国面临各种形势下产生的各种问题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将建立一个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奋斗目标。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文化落后的以农民为主要社会成员的东方大国,应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才能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这是中国第一代共产党人思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革命实践,总结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1938年,毛泽东在《战争与战略问题》中写道:“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7〕从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俄国革命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又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人民拥护、和平改造,并取得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是新中国面临的时代课题。如何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再结合的艰难探索。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们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8〕分析苏联政策的错误,强调学习苏联方面有利于中国建设的经验,而不是照搬一切。由此,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苏为鉴”,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株高是设施番茄株型的重要表观形态参数,与番茄的果穗数和节间距密切相关。由于原有株高模拟方法并未考虑环境胁迫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低温、干旱等极端天气时,模拟结果有较大误差。本研究对株高的模拟方法进行如下改进:

在这一伟大的探索过程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毛泽东在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的开幕词中就指出,我们的任务是把落后的农业国改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强调,阶级斗争已经结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社会的主题。我们要学习一切国家的好经验,用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在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来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1957年下半年以后,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国内的复杂情况、党内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党在思想认识上出现“左”的错误,使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出现偏差,逐步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最后导致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全面纠正指导思想上的错误,制订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由此进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9〕中国确立用20年的时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要达到7%-8%,当时世界上没有什么人相信。但是,中国的改革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起点开始了,接着是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不断涌现,进而走向城市,走向政治,走向文化,走进人们的思想,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主导了人们的生活。“变化太大了”、“与过去太不一样了”……这样的语言在中国老百姓的口头传递。从1978 -2002年,中国年均GDP增长9.3%,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发展报告书显示中国1997年摘掉“低收入国家”帽子,进入“中收入国家”行列,2000年中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位,2008年中国GDP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三位,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邓小平说过:“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10〕我们用30多年的实践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人为本、走自己的路,取得巨大的成就,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我们将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三、“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坚持“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方向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思想指出,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条件,待条件成熟,资本主义消亡,社会主义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只能是社会主义,不能是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绝不是中国式的资本主义。改革开放之初,面对中国的个体户、老板、土地承包等事物,西方世界认为,中国在搞资本主义,邓小平就指出,我们决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在苏东剧变之后,国际舆论又指出,中国在搞第三条道路,在走中国式的资本主义道路,江泽民郑重宣布,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在21世纪来临之际,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又有人指出,中国最终会走向资本主义,胡锦涛强调,我们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指出,新时期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过程中,不可否认,我们采用了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如,通过对外开放,引进资本主义的资金、科学技术、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进行改革,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中外合作合资经济、外商独资经济与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到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再到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等。这些都是为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服务的,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是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

只有坚持“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创造出来的全部社会生产力和全部的物质精神成果,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社会形态才能顺利建设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2.坚持“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性

分析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思想的形成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思想的形成与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分不开,正是在国际工人运动的大潮中,通过革命实践,才形成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思想。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实践的选择。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由此开始,中国的爱国志士们就不断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最终才找到马克思主义,从照抄苏联的革命道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在28年的革命实践中,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最终使中国摆脱被剥削的地位,摆脱外来侵略,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成为首要任务,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人又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最终走了一条和平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维护了社会稳定,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启了中国的新纪元。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从照搬苏联模式到以苏为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安徽农民的土地承包、返城知青的个体户到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老百姓在实践中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造了令世界震撼的中国奇迹。历史证明,只有结合中国社会现实,通过实践,才能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革命和社会建设的道路,才能不断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坚持“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通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向前发展,去解决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才能创造更大的成功。

3.坚持“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长期性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思想强调,社会主义的实现是必然的,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真正确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经历挫折和失败,新生事物 (新的社会制度)与旧事物 (旧的社会制度)经过反复的较量,只有当旧事物的所有能量全部释放完之后,新生事物才能真正完整确立。从14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制度在封建社会中萌芽用了3个多世纪,从17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取代封建势力,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用了2个多世纪,从19世纪下半叶至今,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才1个多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真正彻底地取代封建制度就经历了多次反复,如,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就经历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15年拿破仑滑铁卢兵败,封建的波旁王朝复辟;184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产生第一位普选总统;到1852年路易·波拿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资产阶级共和派废黜波拿巴家族,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在法国最终确立。新生的资产阶级力量与旧的封建势力的直接较量就历经了80多年的历史。

同样,作为新事物出现的社会主义制度要取代旧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也会经历挫折和反复。社会主义从理论产生到现在才一百六十多年,从1917年变为现实到现在还不到一百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会经历多次反复的较量就不足为奇了。苏东剧变之后,不仅尼克松的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不战而胜”论和布热津斯基的共产主义“大失败”论甚嚣尘上,而且原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许多人也认为这些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犯了“原罪”。运用“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辩证统一的思想去思索,这些说法都是不科学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和发展与世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相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开始,到毛泽东中国特色的社会革命道路的探索确立,再到邓小平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道路的探索确立,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多年的历史。作为新生社会主义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同落后的封建势力、资本主义势力进行了多次反复的较量,经历数次的挫折,才最终确立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当前,国际资本主义依然表现出继续向前发展的趋势,社会主义势力与资本主义势力依然在进行较量,社会主义的发展依然是复杂和长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国际资本主义势力的“和平演变”攻势下要继续前进并取得更大的成功,必然需要经历长期的过程。

只有坚持“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迎来社会主义的光明未来。

〔1〕〔3〕〔4〕〔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284,278,470-471,274.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33,32-33.

〔7〕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542.

〔8〕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人民出版社,1986.720-721/

〔9〕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128.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370.

【责任编辑:刘 明】

D616

A

1008-9187-(2012)05-0064-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建设理论及其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10XKS001)

袁琳,湖北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湖北 恩施 445000。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道路特色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特色种植促增收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