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言
原创公式之专业培训
文/乐言
现有一证明题如下:根据已知条件,论述专业培训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
证明:假设付出=回报
∵ 专业培训=昂贵的学费+大量的时间
主观条件=天赋+努力
付出=专业培训+主观条件
∴ 专业培训+主观条件=回报
∵ 回报=职业资格证书
∴ 专业培训+主观条件=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培训≠职业资格证书
2001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了90个必须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技术工种。继而,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了劳动者求职、任职的“通行证”。随之而起的,便是与职业资格证书挂钩的各类考前辅导班。
相比语言类、艺术类、软件类的培训班,这些考前辅导形式的专业培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课程安排完全围绕如何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而参加这些培训班的学员,也基本是奔着这样一个目的:持证上岗。
但是,花费了比很多大学学费还要昂贵的培训费,牺牲了大量本就稀缺的休息时间去参加专业培训,其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往往是主观条件稍不到位,就与职业资格证书擦身而过。如斯现状,自然使得专业培训最主要的价值大打折扣。然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之路漫漫,专业培训作为路途上最规范的协助支持。个人建议,与其将其鸡肋化还不如奢侈品化。
回到文章最初证明题的结论,奢侈品化的专业培训便可略作调整。例如,(全部价值-附加值)%专业培训+主观条件=职业资格证书。分析调整后的等式,不难发现,通过对专业培训附加值的挖掘,便可提升专业培训的价值。
专业培训的讲课老师,自然是汇集了行业内的一些理论专家、资深的从业人员。面对面地倾听来自行业核心的不同声音,了解专业业务上的新动向,提高专业能力、职业素养,是工作之余不可多得的自我提升机会。这些都可算作是专业培训对提高学员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概率外的附加值。
参加培训的学员,不妨调整好心态。重视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将功利性的考前培训,回归定位至学习的本身。上课时为学而认真听讲、上课前后为考而预读复习。摒弃浮躁,重拾求学阶段最本源的心态、最朴实的状态,果真如此,或许我们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