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党建科学化背景下的军人委员会建设

2012-12-21 08:01:37
党史文苑 2012年1期
关键词:革命军人连队科学化

赵 爽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上海 20043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在随后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推进的一个重大命题。”军队党的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领域,在胡主席“党建科学化”重大命题的牵引下,在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党的建设的意见》行动指南的指导下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巩固。尤其是在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的现阶段,部分官兵甚至认为军人委员会已可有可无,其功能完全可以由党团组织来替代。那么,在党建科学化的大背景之下,在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定位军人委员会,如何加强军人委员会建设呢?

一、从军人委员会的历史脉络探寻其发展前景

毛泽东在1965年重上井冈山时曾就士兵委员会有过一段讲话:“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1]P174在我军历史上,军人委员会在“忽视”与“重视”的沉浮中经历了三起两落的曲折发展,直到2008年8月中央军委颁布最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委员会工作条例》。

军人委员会的前身士兵委员会诞生于1927年9月29日著名的“三湾改编”,主要是代表士兵利益,参加部队管理,维护部队纪律,监督部队经济,做群众工作,还有批评和处分干部的权力。1928年11月,《红军第四军第六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要求部队:“健全士委会,使其全能代表士兵利益,参加军队管理。”[2]P202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明确指出红军士兵会的宗旨和任务是“代表士兵利益,并做政治工作和民众工作”[3]P64,共产党代表“要督促士兵委员会进行政治训练,指导民运工作”[4]P64。因当时红军中各级党部处于秘密状态,不便于公开处理各种事务,于是很多问题的处理有赖于公开的士委会,因而士委会的作用和职权得到较大发挥。后来鉴于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极端民主化的现象,红四军开始对士兵委员会的职权进行限制。经过古田会议之后,士兵委员会的地位、作用和职权得到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1930年9月25日,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颁布了《红军士兵会章程》,这是士兵委员会组织的第一部法规。虽因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最终没有得到贯彻执行,但它为后来的革命军人委员会、军人委员会的发展莫定了基础。1931年11月,中共苏区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红军问题的决议案,要求立即撤消党委制,彻底地执行政治工作条例,但是在1930年冬颁布的红军政治工作条例中没有士兵委员会的内容。这样,士兵委员会也就随之被取消了。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恢复和重建了士兵委员会组织。在1947年冬的新式整军运动中,人民解放军有领导、有组织地落实了政治、经济和军事民主。1948年2月17日,总政治部发出 《关于在连队中成立士兵委员会的指示》,要求“我军各部队似均可在连队中普遍建立士兵委员会,并将连队党的支部完全公开,使与士兵委员会三大民主生活结合起来”。[5]P1873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由周恩来起草的《在部队中试验组织士兵委员会》的指示,强调士兵委员会是为开展“部队中集中领导下的经常的民主生活”[6]P303而建立的群众组织,其任务是在直接的行政首长领导之下进行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民主生活。并且指出,“在名称上,究用士兵会与士兵委员会,或革命军人大会与革命军人委员会,可由各部酌定。”[7]P3031949年12月,总政治部制定并下发《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军人委员会条例(草案)》,该条例强调革命军人委员会是发扬民主作风,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组织形式,其任务是在本单位行政首长领导下,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民主生活。此时的士兵委员会或革命军人委员会不是对前期组织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新时期更高层次上的发展。

全国解放初期,革命军人委员会(士兵委员会)第二次被取消。1953年5月的《军委总政治部关于连队政治组织与会议、汇报、政治统计的规定》指示取消革命军人委员会。在1954年4月经中共中央批准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中,亦没有革命军人委员会的内容。军人委员会第二次被取消,其原因也有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客观上,是适应人民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需要,解决连队组织重叠。主观上,在学习苏军经验时又出现了一些盲目照搬、忽视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主张和做法。

1960年10月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决定在连队中恢复革命军人委员会,并把革命军人委员会的性质确定[8]P755为“党支部领导下的、在连长和政治指导员指导下的连队统一的群众组织”,并强调它的基本任务 “是在集中领导之下开展三大民主,并组织群众的课外学习,开展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9]P755这是革命军人委员会组织的第三次恢复和重建。

此后,人民军队基层连队就一直保留革命军人委员会组织,并在军委1987年1月颁发的《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将“革命军人委员会”改名为“军人委员会”。同年7月6日,总政治部制定了《连队军人委员会工作暂行规定》。《规定》吸取历次颁布的军人委员会条例的精华,总结了军人委员会发展的经验教训,结合20世纪80年代的新特点提出了适应新时期发展的一整套军人委员会理论,将军人委员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阶段。最新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委员会工作条例》将军人委员会定位为“连队以及与其相当的基层单位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保障军人行使民主权利,开展群众性活动的组织,是党支部(基层党委)加强本单位建设、团结带领官兵完成各项任务的助手。”并结合新时期特点,规定了军人委员会的组织结构和基本职责,为信息化条件和党建科学化背景下军人委员会的建设和作用发挥指明了方向。

以上军人委员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符合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军人委员会在此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发展的过程,符合党建科学化的题中之义。因此,军人委员会必将在党建科学化背景之下继续深入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二、从军人委员会的现实状况进行反思

在党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加强基层建设的要求下,我军基层建设基础不断夯实,水平不断提高,成果不断涌现。但是,当前基层组织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部分单位军人委员会工作便是其中一个薄弱环节。总的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组织不够健全。《军人委员会工作条例》规定“军人委员会每届任期 1年”,但有的单位并未按规定每年组织选举,或者只是把选举落实在形式上。有的单位委员缺额时不及时补充,或者只是由支部书记随意委任。有的单位只对委员做了分工,没有按规定设组。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单位党支部工作态度不够端正,有章不循有规不守,工作随意性较大。

2.位置不够对等。军人委员会和团支部都是党支部的两支助手,但是在开展活动发生“撞车”现象时,党支部往往更重视团支部工作,在时间、地点、人员、机会上大多倾向团支部,个别单位军人委员会几乎没有组织开展过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军人委员会的能力发展。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党支部的认识不够到位,没有充分认清军人委员会作为群众性组织而存在的重要意义,甚至存在团支部在能力素质和培养前途上要优于军人委员会的偏见。

3.作用不够明显。军人委员会在基层建设中的作用明显弱于党支部和团支部,往往表现为说不上话、插不上手、跟不上拍,逐渐沦为看客而名存实亡。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虽有党支部大包大揽的因素,但从军人委员会来说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自身位置摆得过低,把自己等同于普通官兵,认为经费开支、监督工作、民主推荐等一类事情不该过问,主动作为意识不够强,想办事、主动办事的愿望不够强。另一个方面是自身位置摆得过高,职责范围划的过大,有凌驾于广大官兵之上的趋势,事事想过问、处处想插手,结果引起广大官兵的不满而离兵,严重损害了军人委员会的威信,妨碍其作用发挥。

4.能力不够达标。往往表现为对上级交代的事情办不好、对份内的事情不会办、对突发的事情不敢办,以上三种表象背后的实质都是能力素质不够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也有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党支部的引导培养不够,不注重对军人委员会交任务压担子,使其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另一个是委员个人能力素质与工作岗位存在差距,且没有主动学习以适应工作需要的劲头,存在“兼职”、“临时工”思想。

三、从军人委员会的功能定位着手重塑

最新颁布的《军人委员会工作条例》明确了军人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规定了军人委员会的基本任务和应履行的十一项主要职责,这些为我们在党建科学化背景下着手加强军人委员会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军人委员会的发展建设史为我们提供了历史依据,“党建科学化”命题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任务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实践依据。军人委员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其性质地位和功能作用展开,在解决短板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军人委员会的地位作用。“三湾改编”时在红军成立士兵委员会与确立“支部建在连上”原则一样是我军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军队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坚持官兵一致的原则保持人民军队性质的重要问题,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我军的具体体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重视发挥军人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开展有领导的军事、政治、经济民主对于坚强党支部领导,增强内外团结,巩固纪律,活跃基层民主生活,促进部队战斗力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军人委员会工作条例》等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军人委员会在连队建设中的任务及其地位作用。因此,不管是政治机关还是连队党支部,都应充分重视加强军人委员会建设,将其纳入议事日程和连队建设总体规划,做到及时健全组织、经常培训骨干、多交工作任务、及时肯定成绩,充分发挥好军人委员会参谋、监督、桥梁三个作用,扮演好党建科学化中应有的角色。

2.理顺关系,权责分明,划清军人委员会的内外关系。

军人委员会与团支部均在所属单位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理顺三者之间以及军人委员会内部委员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要理顺军人委员会和党支部的关系。党支部和军人委员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军人委员会要自觉接受领导,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特别是要使三大民主活动内容既不是党团民主生活、行政民主生活的重复,也不是脱离前者另搞一套,而是主动围绕中心搞好配合,并保持活动覆盖面大、群众性广泛的特色。党支部和连长、指导员则要注意防止和纠正放手不管和大包大揽两种倾向。要理顺军人委员会和团支部的关系。团文部与军人委员会都是党支部的助手,它们之间是协作与配合的关系。两者都围绕连队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工作中需要彼此通气搞好协调,否则就难免“撞车”。因此,军人委员会在制定工作计划时要主动找团支部沟通,两个组织在“协同作战”的同时搞好“单兵突击”,在演好“保留节目”的同时搞好“文艺大串联”,协调抓好其它工作。在此过程中要坚决防止出现“两个名字、一套班子”、“不同组织、一样工作”的现象,做到各司其职,权责分明。要理顺军人委员会委员之间的关系。军人委员会成员以战士为主,在个人经历、文化层次、个性修养等方面参差不齐,工作过程中首要解决的就是成员之间的团结问题,而抓好组织内部的团结最主要在于军人委员会主任,需要主任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及时解决问题的头脑、豁达宽广的胸怀,像磁石一般把大家吸引、团结在自己身边。然后,成员之间要做好分工,根据自身特点安排具体工作,同时做到分工不分家。

3.注重培养,提高能力,增强军人委员会的内在活力。培养一支愿干、会干、能干的骨干队伍,是做好军人委员会工作的组织保证。首先,把好入口关,选准配强。从严把入口关开始解决军人委员会成员素质差、能力低的问题。尽量使组织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具有一定活动能力的骨干进入军人委员会,并做到人员变动时及时调整,一旦出现工作不称职或不尽职的情况及时更换。其次,加强培训,提高能力。建立团、营、连三级培训体系,使军人委员会骨干培训工作制度化,下大力提高业务能力,彻底解决不懂不会的问题。可采取专题集训、知识讲座、经验交流、工作研究、模拟演练、参观取经等形式,从理论到实践,从内容到方法,一项一项地教,一招一式地学。再次,适当加压,加强实践。经常交任务、压担子、提要求,在实践中搞好传帮带,抓好理论培训成果巩固。如帮助指导写一份工作计划,报告一次工作,组织一次军人大会,开展一次群众活动等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信心、增长才干、提高能力。应当注意的是,工作中通过军人委员会办理的事情,要尊重他们的权利,按规定程序办。军人委员会出面组织的活动,应放心放手让他们干,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最后,建章立制,奖惩分明。通过建立奖惩机制,严格落实奖惩制度的办法坚决解决干好干差、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彻底摒弃“兼职”“临时工”思想,让真正想当愿干的官兵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4.调查研究,与时俱进,促进军人委员会的科学发展。调查研究是我党的光荣传统,与时俱进是我党的优秀品质,作为军队基层党组织参谋助手的军人委员会理应注重调查研究,做到与时俱进。首先,连队党支部应在党建科学化的大背景下,结合部队和本单位实际形成军人委员会科学发展的基本理念,并在此理念的指引下制定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按照规划一步一动抓好军人委员会的建设。其次,军人委员会成员要加强我党最新理论的学习研究,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要注意观察世界局势和国内动态,并结合部队实际研究官兵思想情况,以找准工作切入点、选准工作杀手锏。最后,要正确看待新生事物,辩证看待事物的两面性,防止一棍子打死。主要针对大量“90后”官兵进入军营的实际情况做好调查研究,正确分析此种现象给部队工作带来的影响,对有利面加强引导,不利面加强教育,切忌将年轻官兵的个性强看做“刺头”,把有主见看做“不听招呼”,把活泼好动看做“爱冒泡”。

[1]马社香.前奏:毛泽东 1965 年重上井冈山[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2]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3][4]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七十年史(第3卷)[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

[6][7]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8][9]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13 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革命军人连队科学化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09-25 03:03:14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决策探索(2019年20期)2019-12-20 06:34:22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商周刊(2019年19期)2019-10-17 03:23:42
深入学习理解习主席关于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四有”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5
弘扬中原突围精神 培育新一代革命军人
学习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4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52
统战工作科学化:一个整体性叙述
走错连队上错床
解放军生活(2013年9期)2013-04-29 08:52:02
连队革命军人委员会的由来
军事历史(1992年5期)1992-01-18 03: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