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起的风景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五一假期,经历新一轮涨价潮的洗礼之后,众多景区都已跑步进入百元时代。若参照实际购买力水平,景区门票的价格已远超低收入家庭的支付能力。一个最突出的例子是,游览一次张家界所花的门票费用,足够普通百姓半个月的花销。在我们现在人均月收入仍不很高的情况下,动辄上百元的门票,似乎越来越有奢侈品的味道。
看不起的风景,逛不起的河山,催生了各种版本的“逃票攻略”。且不论逃票进景区的做法难言道德,单说那些需要穿越悬崖峭壁的逃票路线,就颇让人为游客的安危担忧。谁都想光明正大地持票进入景区,但现在的问题是,近半数5A级景区的门票已经超过百元,游客若不想望景兴叹,恐怕也只能铤而走险了。
最近网上有一则颇为流行的段子是这么说的:“李白要是活在今天,估计一大半以上的诗是绝对写不出来的,因为名山大川的门票他根本买不起;徐霞客幸亏没有生在今朝,否则他的盘缠不吃不喝也不够云游四海,《徐霞客游记》估计也写不出来,顶多能写一本《逃票攻略》。”调侃也是民意,从这一声声抱怨和愤懑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游客在高票价时代的无奈。
理性地讲,景区软硬件升级,运营维护成本增加,适当提高票价尚在情理之中。但我们无法容忍的,是一些景区为敛财胡乱涨价的行为。以黄山景区为例,过去10年间门票的价格从80元涨到了230元,但只见门票提价不见服务提升必然难以服众;景区管理成本一直都是一本糊涂账,又屡次跳过听证程序随意涨价,如何能让游客心甘情愿地掏钱买单?
更荒唐的是,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工作人员解释涨价缘由时竟说,景区不涨价就会丢身价。持这种“比贵”想法的景区,估计不在少数。但当高昂的门票将越来越多的游客拒之门外时,我们有必要重申的一个常识是,绝大多数景区都属于全民共享的公共资源,而非旅游开发公司或地方政府敛财的工具。一旦逐利冲动盖住了景区的公益属性,景区里必将弥漫着庸俗的铜臭味,资源保护的基本诉求也将无所依归。
事实上,要盘活旅游经济,只会算门票收入这本小账,本身也是不明智和短视的表现。若哪个景区任由高票价将游客吓走,很可能会被游客“用脚投票”,进而在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遭遇难以挽回的连带损失。与其如此,倒不如学学西湖和玄武湖,这“两湖”近几年转型后免费向游客开放,“门票经济”虽然是“零收入”,但“旅游经济”收入却一路飙升,不仅拟补了免票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大“赚”了一把。在众多景点都紧抓涨价这一根稻草时,这种“算大账”的艺术尤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