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海口的文化坐标

2012-12-20 19:33何雁
今日海南 2012年3期
关键词:骑楼城市雕塑老街

□本刊记者 何雁

寻找海口的文化坐标

□本刊记者 何雁

拥有怎样的文化生活、文化品质,不仅决定了个人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准。作为国际旅游岛的中心城市,海口该如何充分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资源优势,着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打造国际旅游岛文化高地,便十分引人关注

骑楼改造修复要彰显内涵

讲述人:王毅武

职务:海南省政协委员

在今年的海南“两会”上,省政协委员王毅武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海口骑楼文化研究的提案。

他认为,罗保铭书记在海南省委五届十二次全会上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这是对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近年来,海口市政府高度重视拯救修缮骑楼建筑,希望将骑楼旅游文化街区建设成为海南旅游的新亮点。截至2011年底,已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对骑楼老街的房屋、街道进行修缮、改造。2009年,经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海口骑楼老街被评选为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但如今,国家已经评选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海口骑楼老街也由原来的全国“十强”之一,变成目前的“三十强”之一,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海口骑楼老街的改造,商业业态调整、改造步伐明显滞后,如果再不及时予以高度重视,海口骑楼老街在中国历史文化名胜中的地位和知名度、影响力将被降低。

王毅武认为海口骑楼老街之所以发展滞后,究其原因,一是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二是经营模式不适应发展需要,三是对骑楼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播重视不够,对骑楼文化产业化发展路径不明晰。一段时间以来,对海口骑楼老街的改造仅有海口旅游投资控股公司一家企业,而且工作重心放在了硬件改造上。同时,由于其一家独大的客观存在,有某种程度的排斥其他力量参与的事件发生,这对工作是一个十分不利的因素。

“骑楼改造不能只局限于建筑方面的修葺与重建,单纯的建筑难以引起旅游者的兴趣,在进行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应高度重视对海口骑楼老街深厚的文化内涵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王毅武提出,应下大决心,下真工夫加大对传统文化遗址保护和利用的研究,由政府制定规范的骑楼文化遗址保护、利用、发展的经营模式,吸引大量的民间资金、民间智慧参与骑楼老街的重建工作。只有给海口骑楼注入了艺术、民俗、历史等人文因素,将这些要素充分发挥出来,再加上时光的积淀,配合海南的特色,才能真正使骑楼老街活泛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2011年12月,由一批热心文化事业、关心骑楼文化研究的人士发起成立了海口市骑楼文化研究会,为骑楼文化研究开了一个好头。“但是大量的研究工作还有待宣传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王毅武建议海口未来几年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通过举办骑楼文化国际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海外华侨、侨商参加,产生一批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为海口骑楼的改造、修缮,为骑楼旅游文化街区的建设出谋划策;二是组织专家、学者赴云南(丽江、大理)、广东(广州西关)、福建(漳泉地区)、安徽(皖南)等地考察学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旅游的经验;三是举办一次面向海内外的海口骑楼老街摄影、美术、散文、小说作品征集评展活动,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再现海口骑楼的历史掌故和文化精髓;四是与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合作,拍摄海口骑楼老街专题纪录片,讲述海口骑楼老街的沧桑历史和发展愿景。

总之,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从政策倾斜到资金扶持,全方位支持海口骑楼文化的整理和发展,使海口骑楼老街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历史名街,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新亮点。

莫让“城市之眼”沦为“城市补丁”

讲述人:杜坚

职务:海口市园林绿化管理所所长

城市雕塑又被称为“城市眼睛”,是美化城市的重要部分。据统计,目前海口共有城市雕塑30多座,整体上呈量少质不佳的状态。

杜坚是海南省雕塑委员会副秘书长、海口市园林局绿化所所长,长期致力于海口城市雕塑的建设与推广,“奈何20多年下来,成效甚微。”据杜坚回忆,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正值海南建省初期,在海口闹市区建立一座能代表海口城市形象的城市雕塑,成了社会各界共同愿望。地点很快选好了,分别为东湖三角地及市一中门前的三角地。一场面向全国范围的招标也随之很快进行,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品400余件。但最终却无一胜出。“外行”评“内行”的评审机制直接导致了一些优秀作品胎死腹中。杜坚是当时雕塑招标会的工作人员,据他回忆,在当时的评审委员会中,近八成是非艺术专业出身的行政领导,剩下区区两成专家评委中,真正的雕塑学者只有一名。而大家的期望值都很高,那就是要选出一件能真正代表海口城市形象、海口城市精神的作品来。“于是,越是小心翼翼地想百里挑一,评出一件优秀作品,越是发现每件作品都不尽如人意,因此最终导致此次作品招标的失败。”杜坚叹息道。

此后两三年,一幅名为“阳光岛”的油画作品进入了相关领导的视野,并被直接拍板为市一中门前三角地的城市雕塑蓝图,海口的第一座大型室外雕塑终于进入了施工流程。但由于设计者与承建方的脱节,一道被称为海口城市雕塑的最大败笔却由此诞生。

据杜坚回忆,根据油画作品完成的泥塑稿是由一位工艺雕塑美术师操刀的,但最终成品却又是请雕塑工厂来制作的。雕塑从平面设计到最后完成,是一个艺术转换、二次创作、不断升华的过程。如果承建方根本不了解设计者的创作思想、表达意图、艺术处理手法及最后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只是作为一次工程施工而照图放大完成,无法实现雕塑艺术的又一次升华。不但有可能使作者前期创作成果付诸东流,严重的可能使建成的雕塑与设计的雕塑变成风马牛而不相及。“阳光岛”雕塑的失败就缘由于此。原为油画作品时动人心弦的意蕴化身为雕塑后,却成为构图松散、比例失调、造型不美的有其形而未有其神的空洞人像。一场关于“阳光岛”雕塑的存废之争就此引发。一部分人认为,这样缺乏美感的作品立在海口街头,有损城市形象,应该立即废除;一部分人认为,建都建好了,在没有新的作品代替时,将其推倒是个浪费。在海南的知名网络论坛上至今还能看到网友为此争论不止。

吸取全国招标失败的教训,在金牛岭公园雕塑的设计上,海口市选择了特邀名家设计的方式。所选定的设计者正是为深圳设计出“拓荒牛”名噪一时的著名雕塑大师潘鹤先生。据杜坚回忆,当时潘鹤为金牛岭公园金牛雕塑设计的底稿是一个潭边卧牛形象,既符合公园的休闲形象,也有蓄势待发之意。但有关行政领导看了设计底稿后,认为不够奋进,要求修改为一头昂首啸天的金牛。金牛雕塑虽然最终按修改方案完成了,但是潘鹤本人并不认可这是他的作品,拒绝在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一晃二十年光阴过去,杜坚认为,海口城市雕塑要走出困境主要有两条途径:或是委托全国雕塑委员会在全国征稿,并集中专家评审予以评定;或是直接聘请名家大师担纲设计。但无论哪条途径,都必须坚持一条,就是让行政的归行政,艺术的归艺术,在作品创意上尽量减少行政力量的干预,整个设计流程应该充分尊重专家的意见。“要给艺术家以创作‘作品’的平台与空间,而不是为其布置作业。”在杜坚看来,国内诸多城市之所以充斥着类如“展翅飞鹰”“骏马奔腾”的雷同雕塑,多是“长官意志”的产物,只重视政治寓意,却忽视了公共审美,因此题材重复、主题孤立、与地域文化相脱离。而这样与城市精神、地域文化无涉的“概念性雕塑”“标签性雕塑”,称之为城市“补丁”一点都不过分。

“城市补丁”的意识还体现在主管部门、建设部门的认识误区上。他们认为雕塑只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属锦上添花,与环境并无太大关系,千城一雕、千雕一面无甚大碍,没有意识到城市雕塑同属于环境艺术。它与建筑、道路、绿化、水体、栅栏、照明等共同构成有序和谐的环境,而不仅仅是点缀之用。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雕塑来表现,不是随便找一件什么雕塑放置在任何一个环境中就可以。因此,城市雕塑必须与环境等身量作,只有这样才可能使雕塑和环境相协调、相统一,才能给环境中的人们营造一种视觉上的舒适感、愉悦感,进而达到增添城市建设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作用。杜坚建议海口应该将城市雕塑纳入城市的建设规划中来,在城市建设时,将城市雕塑规划进去,留出相应的位置,而不是城市先建设好了,再选一些雕塑作品放在某些地方。

谈及曾被媒体大为曝光的海口城市雕塑缺胳膊短腿现象,杜坚坦言公共设施有人建没人管,是目前在城市建设中常会遇到的瓶颈问题。而海口城市雕塑也同样处在有人“生”没人“养”的境地。以被媒体推上舆论风口的白龙南路城市雕塑为例,那是海口市园林局在进行白龙南路绿化美化工程时,特意安放的一组城市雕塑。但是后期的养护资金却从未被纳入财政预算,从无相应经费划拨。因此,他建议,海口建设城市雕塑不宜抱着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态,应以动态管理的方法来对待。一是要从政府层面真正重视起来,每年从政府财政收入中划拨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城市雕塑新建与维护;二是具体明确监管责任,明确责任主体,杜绝多头管理、无序管理。◎

(题图为陈列在海南省博物馆内的海口骑楼老街模拟场景)

猜你喜欢
骑楼城市雕塑老街
老街谣
广州最美老街——恩宁路
老街中飘起淡淡的乡愁
东门老街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老街(外二首)
南洋骑楼老街风貌展示馆:穿越时空的骑楼之旅
话说骑楼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雕塑
挪威城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