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钦
北斗系统的市场推广成了有关部门与卫星组网同步进行的重要工作。
随着导航卫星的接连上天,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北斗导航系统也逐步形成规模。多年以来,国内各行业对美国GPS导航系统的过度依赖局面也将随之扭转。目前北斗系统发射的10颗卫星已经可以为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定位服务,另外6颗卫星明年上天之后,服务范围将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预计到2020年,一套完整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部署完成,届时,北斗的服务范围将覆盖全球,美国GPS定位系统将不再是大家惟一的定位导航手段。
虽然自主导航系统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战略安全的需要,但国外的先进经验已经证明,只有做到军民两用,才能将系统的工作能力最大化,真正做到物尽其用,而虽然定位服务本身是免费的,但产业链上游技术和标准的垄断将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收益。所以,北斗系统的市场推广便成了有关部门与卫星组网同步进行的重要工作。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记者就对北斗系统的民用化问题进行了了解。在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有一些零配件生产商已经研发出了自己的北斗导航终端产品。但记者在对这些产品进行体验时,才发现它们其实还远未达到可以独立工作的阶段。虽然北斗导航系统目前已经号称可以覆盖中国和周边地区,但记者在操作时,北斗终端却显示只能搜到两颗卫星,根本达不到定位的最低要求,同一时段,GPS卫星则显示在10颗左右。所以,有一些企业只能将北斗和目前的GPS组成双系统导航终端。只是,既然GPS早已具有覆盖全球的导航能力,北斗这个所谓的备份系统恐怕只是个摆设。听某企业的技术人员介绍,为了解决北斗卫星信号不稳定的问题,他们计划为北斗移动终端加入惯性导航原件,让导航仪在完全没有卫星信号的状态下也能独立工作半小时以上。然而,在增加了惯性导航装置后,其成本将大幅增加,在对价格敏感的民用市场究竟还有多少产品竞争力?总而言之,企业们都有点为了用北斗而用的意思,很难说他们自己是否看好北斗的民用前景。
当然,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之下,北斗系统必然能够以各种途径在国内的定位导航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听说,交通运输部已经和国内多个省区进行合作,和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参与示范工程的运输企业共同出资,以现有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为基础,集中开发相关应用系统和组织安装兼容北斗的车载终端。在示范期间即达到8万套的应用规模,而示范项目成功之后,经过市场推广预计在两年之后将达到50万套的市场规模。在政府出面的推广之下,北斗同样能够从电力、通讯、海洋渔业和气象等行业获得不少政府和集团订单。
但这种推广手段无法在私人消费领域施展,作为一个想给自己买个行车导航仪的私家车主,无非看中产品的两样指标:一是性能,二是价格。论性能,即使在2020年组网完成后,北斗系统在民用导航的性能方面,相比目前的GPS理论上也不存在优势;而价格方面,规模小导致的单机成本高,以及前面提到的,现阶段为了弥补性能上的不足所要增加的产品成本,都将使得北斗终端在价格上缺乏竞争力。要知道,现在一台几百元的手机都已经内置了GPS信号接收模块。所以,我们既然在导航系统的建设上已经晚了人家几十年,那么在更加讲究公平竞争的私人消费市场,单是走别人走过的老路是很难有“钱景”的。
中国汽车界2012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