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陇右行迹及纪念物探赜 (上)

2012-12-18 18:44聂大受
杜甫研究学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秦州杜甫

聂大受

唐肃宗乾元二年 (759)立秋过后,杜甫辞弃华州司功参军官职,携眷西行,开始了“飘泊西南天地间”的流寓生涯。杜甫弃官,史书上说是生活所致。《新唐书》本传: “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这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他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的破灭。一直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而不懈奋力的杜甫,终因房琯案而横遭贬谪,使他对唐肃宗完全丧失了信心。他在华州所作的《立秋后题》中说:“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决心弃官远走。

一、西越陇坂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一)当时, “安史之乱”的战火尚未熄灭,几经考虑,杜甫选择了前往秦州,因为他的侄子杜佐居住在那里,而秦州尚未遭受祸乱的袭扰。

关中与秦州之间有陇山相隔。陇山,古称陇坂、陇坻、陇首,也称关山,因其多有一关隘而得名。位于今陕西陇县、宝鸡市西,甘肃天水市东、平凉市南,南北走向,绵延百里,主峰秦家石洼梁头高2659公尺,是六盘山的南端支脉。唐《通典》:“天水郡有大阪,名曰陇坻,亦曰陇山,即汉陇关也。”《杜诗镜铨》:“晋《地道记》:‘汉阳有大坂名曰陇坻,亦曰陇山。’《寰宇记》:‘秦州本秦陇西郡,汉武帝分陇西置天水郡。王莽末,隗嚣据其地。后汉更天水为汉阳郡。’”①《读史方舆纪要》:“陇坻即陇山,亦曰陇坂,亦曰陇首,在凤翔府陇州西北六十里,巩昌府秦州清水县东五十里,山高而长,北连沙漠,南带汧渭。”②《三秦记》又云:“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越。”③陇山地形险要,山势高峻,行者多有慨叹。刘孝威、徐陵、王褒、顾野王、卢照邻、沈佺期、王维、岑参等诸多诗人都有吟咏。杜甫亲历其境,纪行抒怀,留下了著名的诗篇。

关陇古道是丝绸之路南大道从长安入陇的必经之路,横亘于陕甘交界的陇县与张家川县之间,杜甫当时就是沿着这条官道进入陇右的。关陇古道有北线、中线和南线三条主干道。北线为秦家塬道,由今陕西固关,经陕甘交界处的秦家塬到张家川县的恭门镇 (弓门寨)。此道为周秦时开通,现在河峪村山崖上有东汉桓帝和平元年 (150)的《颂德碑》遗存,记载着修道建关的事迹。中线为陇关道,由今陕西固关经复汉坪进入陕甘交界处张家川县境内的老爷岭 (因山顶建有关公庙而得名,现庙内保存清代《关山顶重修塑武圣帝君神像庙宇原叙碑》一通),经马鹿到达恭门。《陇县志》:“从今县城西,经高堎、麻坊堎、麻坊铺、神泉、曹家湾、固关,过关山,通往甘肃天水、陇西。西汉初,于此道上设陇关 (大震关),故名陇关道。”④从恭门到秦州则有两条路可走:一条由恭门向西北方向经张川镇、龙山镇至秦安陇城,过秦安县到秦州;一条从恭门镇樊河向西南至清水县新城,过清水县到秦州。南线为“咸宜道”,由今陕西咸宜关经陕甘交界处张家川县境内的菜子河到长宁驿,再向西南至清水县,此线为明代所修。《陇县志》:“《明史》载,明正统年间 (1436—1449),因关山路阻,致从咸宜凿山开道,此后,咸宜道便成为汧陇道又一条径通秦陇的通道。”⑤显然,杜甫西行入陇时尚无此道。

杜甫在《秦州杂诗》第一首中记述了他赴秦的境况:“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诗中的陇即陇山。关,陇关,又名大震关,在今陕西陇县,陇山东麓。鱼龙,即鱼龙川,水名,古称汧水,今作千河。发源于六盘山南麓,上游东南流经陕西陇县、汧阳县 (今名千阳),注入渭河。《水经注·渭水上》:“(汧)水有二源,一水出县西山,世谓之小龙山。……其水东北流,历涧,注以成渊,潭涨不测,出五色鱼,俗以为灵,而莫敢採捕,因谓是水为龙水,自下亦通渭之鱼龙川。”⑥鸟鼠,即鸟鼠山,在今甘肃渭源县,渭河发源于此。杜甫后来由秦州赴同谷途中所作的《青阳峡》诗中说:“昨忆逾陇坂,高秋视吴岳。”再次述及度陇。清光绪《秦州直隶州新志》卷二云:“由马跑泉北渡渭十里为社棠镇,镇北龟山下有古城遗址……又有草堂寺,祀唐杜甫。”⑦社棠镇在秦州东北五十里,今属麦积区,是清水往秦州的必经之地。

可以看出,杜甫从关中到秦州,是翻越陇山,由关陇大道一路走来的。其具体行踪尚无更多的书证可确,结合实地考察和现有资料推测,由关陇古道中线即“陇关道”到今张家川县恭门镇,然后向西南从樊河过新城至清水县,再向西南经今麦积区社棠镇抵达秦州的可能性比较大。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望着关山上的烽火台,带着一身的疲惫,心情复杂的杜甫,踏入了西行的目的地——秦州。

二、寓居秦州

杜甫来到秦州后,住在秦州城里,后期到秦州东南七十里的东柯谷作过短期暂住,期间还在东柯谷以西十里处的西枝村作过临时居停。

秦州是一座古城,历史悠久,风貌独特。在秦州,杜甫遍览了城内城外近郊远野的山川风物、庙宇楼亭。隗嚣宫、南郭寺、驿亭、东楼、赤谷西崦、太平寺、麦积山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同时,他还访田问舍,览物观俗;眺望关塞的烽火,细听城头的鼓角。他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所倾倒,也被此处的名胜古迹所吸引,为这里的殊风异俗而称奇,也为此地的雄山秀水而惊叹。他用大量的篇幅作了生动而精细的描绘。

隗嚣宫是隗嚣的宫殿。隗嚣,字季孟,汉代天水郡成纪 (今天水秦安)人。汉末陇右割据者。出身陇右大族,“少仕州郡”。新莾末为当地豪强拥立,据有天水、武都、金城、张掖、酒泉诸郡。自称西州大将军。后与汉军交战屡败,建武九年 (33)春,忧愤而死。隗嚣宫故址在秦州城东北寿山上,寿山又名仁寿山,今称皇城山。乾隆《直隶秦州新志》:“寿山,北一里,上有隗嚣连城,俗名皇城,后有北山寺,今废。”⑧《清一统志·甘肃统部·秦州府》:“崇宁寺,在州东北山上。本汉隗嚣故居,后建为寺。杜甫诗‘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⑨现皇城山上尚有城墙、土堡残迹。

南郭寺,又名南山寺,位于秦州城南慧音山坳,《直隶秦州新志》:“南山寺,在南山之曲,将及巅,背负幽林,前临耤水,亦胜地也。前殿有卧佛,后有古铜佛像三尊,当院有古柏,别院有清泉,杜诗所谓‘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也。前有破塔,亦古物。”⑩《天水县志》:“南郭寺在县治东南慧音山凹,背负幽林而面临耤水,杜甫所谓‘山头南郭寺’者是也。宋曰妙胜院,神祠极多,古柏苍松,葱茏交荫。院西横卧两柏,南北分相,霜皮溜雨,尤为古貌奇观也。石幢挺矗,镌有佛经详金石中。东有泉旱盈潦缩,祈雨极验。其西浮屠七极,半圮。清光绪间举人周务学募资重修,改东禅院为‘杜少陵祠’,祠北构轩庭三楹,爽垲豁目,最宜远眺。”11南郭寺历来为秦州胜景,20世纪六十年代遭严重损毁,八十年代重修,近年又不断扩展,规模颇具,面貌日新。

驿亭和东楼也是古秦州的两处胜地。具体位置尚无书证可确。依借考察,结合杜诗所记,一般认为今秦州城西南三里的天水郡,即是驿亭遗址。东楼则在秦州古城东门处。

在唐代,隗嚣宫与南郭寺同为秦州南北二山相映成趣的名胜。如今隗嚣宫已荡然无存,南郭寺则风姿犹在。借助杜甫的妙笔,我们方知现在只能看到残痕瓦砾的隗嚣宫曾有过昔日的辉煌,而南郭寺历经沧桑,至今不衰。

东柯谷是杜甫族侄杜佐的居处,位于今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柳家河村。杜甫远来秦州,和杜佐有很大关系。《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一说:“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即指此。《秦州直隶州新志》卷二载:“由马跑泉 (在秦州东三十里——引者注)东行十里为东柯谷,有唐杜甫草堂遗址,泉名子美泉。”12杜甫在所记的秦州胜景中,东柯谷是写得最多的一处。西枝村即今麦积区甘泉镇西枝村,又名元店。《秦州直隶州新志》云:“由马跑泉东南二十里为甘泉镇……南五里为西枝村,村后有赞公土室,龟凤山在其西北。”13赞公原为长安大云寺主持,与杜甫是“布衣交”,因房琯案牵连被放逐到秦州住西枝村。杜甫来秦州后曾亲往探视,留宿夜话。并在赞公陪同下,寻置草堂地,曾作过在此长期住下去的打算,惜寻置未果,愿望未得实现。现西枝村所在的公路旁,仍有几孔相连的窑洞,烟熏火燎之釉层斑驳可见,传为赞公土室。

太平寺与麦积山是秦州东南的两处名胜。《秦州直隶州新志》曰:“由马跑泉东南二十里为甘泉寺镇,有甘泉寺,泉在寺中厦下,一名春晓泉。南五里为西枝村……由马跑泉东行十里为东柯谷……入谷东行二十里为街子镇,麦积、仙人、石门、三山皆与其地相近。”14太平寺 (原寺已圮)故址在今甘泉寺及其背山台地上。杜甫诗中的“太平寺泉眼”即为甘泉寺中的“春晓泉”,其水甘冽醇厚,被杜甫赞为“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甘泉寺院内现长有两棵玉兰树,其形状之高大陇上罕见。九十五岁的齐白石老人应邓宝珊将军之请,亲笔题名曰“双玉兰堂”。麦积山位于秦州东南九十里处,其山形如农家麦垛,故名。山下有后秦时建的佛寺一座,南北朝时期称灵严寺、石严寺,隋代称净念寺,唐代称应乾寺,宋代以后称瑞应寺。《方舆胜览·利州西路·天水军》:“瑞应寺,在麦积山。后秦姚兴凿山而修。千崖万象,转崖为阁,乃秦州胜境。又有隋时塔。”15杜甫《山寺》一诗所写,当为此山此寺。麦积山号称“秦地林泉之冠”,麦积山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闻名遐迩。而对它最早咏写的我国古代著名诗人的诗篇就是杜甫的这首《山寺》。开元二十二年 (734)二月秦州大地震,麦积山部分山体崩塌,杜甫的这首诗记写的虽然是震后情状,但让人依然能感受到麦积山的殊胜之景。

杜甫在秦州的衣食,主要靠亲友的接济和自己采卖药维系,另外可能还有些微薄的积蓄。交游往来,有姓名可考者,一是侄子杜佐,一是旧友赞公,还有一位是新交阮昉。阮昉是一位隐士,名士阮籍的后代,安贫避喧,超俗近道,深得杜甫的赞赏和看重。他也经常给杜甫送薤,二人往来频繁,关系非同一般。相对而言,杜甫在秦州的这段生活是比较安定平静的。

杜甫在秦州寓居约三个多月,留下的诗作有九十余首。写景言边,怀亲寄友、咏物传情、遣兴抒怀,无所不有。诗体则全是五言,有五古、五律、五排。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体式风格,都有不少创新。秦州时期是他诗歌创作的丰收期,也是他诗歌创作的转型期。

杜甫的秦州之行之吟,给秦州人民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千百年来,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这位大诗人的怀念,修祠刻碑,沿延不绝。纪念祠堂,有明确记载的就有东柯草堂、李杜祠、杜少陵祠、社棠草堂。 “东柯草堂”修建最早,《方舆胜览?利州西路?天水军》:“东柯谷,在天水县……绍圣间,栗亭令王智彰作祠堂。杜工部尝弃官寓东柯谷侄佐之居。”16《清一统志·陕西统部·秦州》:“东柯草堂,在 (秦)州东南。《元统志》:在东柯镇。少陵弃官之秦,寓侄佐之居,故有‘东柯遂疏懒’之句。”17可见,此草堂当始建于北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8)。清光绪三十年 (1904)《改建南郭寺东禅院为杜公祠记》载:“秦州东柯谷旧有杜工部草堂,同治间毁于兵。”18东柯草堂历来为秦州胜迹,被誉为秦州十景之一,闻名遐迩。“李杜祠”又称“大雅堂”,建于秦州城北天靖山玉泉观内,为李白、杜甫合祠,堂柱楹联曰:“生则同时,殁则同祠,一堂共话;此乃为仙,彼乃为圣,千古齐名。”《秦州直隶州新志》记:“西有静观亭,亭后为诸葛武侯、韩魏公祠,南为李杜祠,东南有选胜亭。”19清乾隆初秦州知州李鋐《重修西湖嘴明贤祠》云:“考故碑,李杜祠建于明嘉靖中。”20清顺治十一年秦州大地震,李杜祠被毁,两年后,分巡陇右道佥事宋琬主持重修,并在其旁设“二妙轩”碑亭。晚清“陇南书院”山长任承允诗云:“老杜诗名惟李配,玉泉南畔古祠存。凄然天宝两翁泪,独接国风千载魂。正好题诗盈素壁,何坊寻斧到班门。年年九日登高处,黄菊初开酒正温。”21秦州玉泉观“李杜祠”在国内不多的几处李杜合祠中是建造较早的一座,且颇具特色,惜于20世纪六十年代损毁。 “杜少陵祠”在城南慧音山南郭寺内,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4)由东禅院改建,有碑《改建南郭寺东禅院为杜公祠记》存于祠廊南墙。此祠为一座四合院式厅堂建筑,主厅坐东朝西,内塑杜甫坐像一尊,两小童分立左右,当是诗人的两个儿子宗文、宗武,祠门挂有清代秦州知州张珩题写的“杜少陵祠”竖匾。祠堂保存完整,近年又加以整修,今人霍松林所书“史诗堂”匾额悬于堂上。廊柱上挂有清代诗人谢威凤撰联一副:陇头圆月吟怀朗,蜀道秋风老泪多。“社棠草堂”位于今麦积区社棠镇,《秦州直隶州新志》卷二记云:“由马跑泉北渡渭十里为社棠镇,镇北龟山下有古城遗址……又有草堂寺,祠唐杜甫。”22今不存。

东柯谷山秀水美,民风淳朴,杜甫十分喜爱这个地方,曾给予很高赞誉。当地的人民也非常崇敬他、怀念他。他们称柳家河村为子美村,称村小学为子美小学,称白水涧为子美泉,称八股槐为子美树。“七股松、八股槐、白水涧、砚洼台,杜甫流寓地,草堂建起来”等民谚及传说至今妇孺能诵。传为杜甫曾在树下写过诗的“八股槐”依然挺立山崖,作为东柯一个标志性的纪念物,近年又得以复壮保护。在草堂原址附近兴建了三间茅屋和庭院、柴门、篱笆墙等,供人寻迹追圣。在街亭古镇半山腰有一片缓坡地,被称为“杜甫书房台子”,传说杜甫曾在此授徒讲学,当地村民正在原址上重建“杜甫书房”。位于麦积镇街亭村的“子美阁”,民间祭杜活动也得以恢复并扩展。西枝村因杜甫流寓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村民个人出资修建了一座“赞公庙”,塑起杜甫与赞公并肩执手彩绘塑像,表示纪念。

南郭寺是秦州杜甫遗迹、纪念物保存修建最多的一个地方。南郭寺因杜甫的诗而闻名遐迩,他在诗中所记写的“老树”和“北流泉”至今犹存。“老树”即庭院中的一棵老柏树,迄今已二千五百多年,依然参天吐翠,号“南山古柏”,为秦州十景之一。 “北流泉”位于东院菩萨殿前,周围有汉白玉砌成的六方护栏,上有六角攒尖顶木亭。这眼泉水味甘美,四时不竭,人称“灵湫”。在“北流泉”南面的院落里,现陈列着二碑一像。东侧是一座新雕的杜甫石坐像,题名“杜甫在秦州”。西侧矗立着“老杜秦州杂诗碑”,为明成化十九年 (1483)秦州知事傅鼎主持刊刻,据《天水县志·艺文》著录“重刻杜甫杂诗碑”载:“碑在明伦堂之东偏。高七尺,横三尺有五,厚一尺许。碑面刻杜工部秦州杂诗二十首,碑阴刻秦州八景及名胜诸杂咏。”23此碑于2002年在秦州文庙附近被发现,后移立于南郭寺东院,这是迄今天水所见最早的杜诗碑刻。正南面是新建的“二妙轩碑廊”。“二妙轩碑”系由有“南施北宋”称誉的清初大诗人宋琬任分巡陇右道佥事、驻节秦州时于顺治十二年 (1655)主持刊刻。位于玉泉观重新修缮的李杜祠旁,建亭轩以存列诗碑,称“二妙轩碑”,共34方。原碑已不存,现有碑帖流世。碑帖横1516厘米,纵24厘米,集王羲之诸体之字,刊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山寺》、《初月》、《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等陇右诗作60首。书体以行书为主,正楷、行草、章草、草书兼备。以“诗圣”之诗,集“书圣”之字,使二圣之妙品联璧合珠,韵辉墨映。诗书二妙,堪称一绝。在杜甫流寓之地是绝无仅有的,也是迄今唯一所见的“诗圣”与“书圣”联袂之妙品。1998年“二妙轩碑”重新刻立于南郭寺杜少陵祠东南的“北流泉”前,碑廊全长35.6米,高4.36米,气势宏伟,庄重典雅,已成为南郭寺一个新的标志性文化景观。“老树”、“清渠”、“空庭”、祠堂、雕像、诗碑,交相辉映,融汇时空,充满了浓郁的杜甫文化氛围。在这里,人们尽可感受诗圣陇右行吟的韵味,追寻杜甫秦州踪迹的印记,获取抚今怀古的悠悠情思。

(未完待续)

注释:

① 杨伦《杜诗镜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② 《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

③ 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

④⑤ 《陇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

⑥ 《水经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1月。

⑦⑧ 12 13 14 19 22《秦 州 直 隶 州 新 志》,光 绪25年。

⑨ 17《清一统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⑩ 《直隶秦州新志》,乾隆28年。

11 23《天水县志》,民国25年。

15 16《方舆胜览》,中华书局2003年6月。

18 《改建南郭寺东禅院为杜公祠记》,天水南郭寺杜少陵祠殿廊南墙。

20 李鋐撰《重修西湖咀明贤祠》,

21 《桐自生斋集》

猜你喜欢
秦州杜甫
地方志的继承与创新论议*
——以清代与民国“秦州志”编纂为例
登高
包装设计创意在流通领域的品牌溢出效应分析
——评《产品包装设计( 第2 版)》
父亲最爱的杜甫,在中年等我
杜甫秦州咏物诗
秦州是姜堰高新区 “四通八助”奏响企业发展最强音
杜甫改诗
浅论杜甫辞官西走之原因
杜甫秦州行踪简述
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