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必须树立正确的汽车消费观

2012-12-18 11:23程振彪
汽车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过度消费汽车

程振彪

(东风汽车公司办公室,武汉 43005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对我国整体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且对于我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构建和谐汽车社会也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1 颓废观念危害大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道德风范以及行为观念。然而,纵观现今风靡一时的汽车文化情调,一些人所谓的汽车消费行为,却与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直崇尚的勤劳节俭、朴实无华、富而不奢的品行格格不入,同时,也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886年,德国戴姆勒与本茨两位老先生共同发明汽车,其本意只不过是把它当成一种交通工具,使人们的出行更方便快捷,仅此而已。但令两位老先生未曾想到的是,后来有那么多“好事者”,给汽车添加了如此之多的、与技术毫不相干的东西——意识形态观念。久而久之,也就逐渐形成一种不良的拥有与使用汽车的文化氛围。在此种不健康的文化环境影响下,随着现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一个新的社会转型——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转变到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原本很“单纯”的汽车,被附加了太多的社会属性,甚至已沦为一种“炫富”工具,慢慢变成消费社会中时尚、冒险等行为的玩物;同时,也越来越成为一种身份乃至社会地位的符号,代表着奢华、权贵、享乐等等。在此消极甚至是亚健康状态的心理驱使下,一些人很容易把拥有与驾驶汽车当成自我膨胀和张扬的手段与行头,拼命欲借驾驶“豪车”吸引人们的关注乃至仰视,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丧失理智而造成交通事故。这表明,在此种有害的汽车文化氛围毒害下,无辜的汽车充当了畸形观念的载体。当然,目前在我国,上述的情况还是很个别的现象。但不可否认,在我国拥有与使用汽车(即所谓的汽车消费)方面,的确普遍存在“贪大求洋”(例如,以汽车的大与豪华为荣为美,非国外名牌不买等等)、讲排场、摆阔气、相互攀比,过度消费等不良倾向。2011年8月10日英国《金融时报》刊文尖锐地指出:“中国可能已经足够强大到在债务上训斥美国,但在购买高档车时,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还是信不过自己的汽车制造业。对全球高档车制造商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德国高档汽车制造商拥有独特的品牌,令它们成为车主在社会同龄人中彰显成功和展示成就的最好选择。在中国,许多人富裕起来,但他们没有多少经验,于是只能听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如果他们的朋友有一辆宝马7系车而自己没有的话,就会觉得丢脸。这些人在选择车内配置时也是为了显摆,他们只选能看到的东西,如果看不到则不买。在世界各个国家,跟朋友、同事和邻居攀比都是购买高档车的强大动机——但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严重”。

按照纯粹字面上的解释,消费原始的意思,是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以此来理解,所谓汽车消费,就是为了生产或生活需要而购买和使用汽车,仅此而已。但在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这本来很单纯、中性的概念被赋予太多作为社会人(而非自然人)意识形态因素,使得市场上一些人拥有与使用汽车,只是受欲望而非客观需要所驱使。据国内有关研究机构的调查分析,近年来,我国众多大城市私人汽车的猛增与高档侈奢品消费之风的蔓延密切相关,拥有和开豪车,与穿名牌衣服、抽好烟、喝好酒、带名表、挎名牌包一样,成了许多人的时尚消费;如今都市里的很多年轻人工作后,只要收入在中高层次,不管工作与生活是否需要或必要,只因赶时髦也得买辆汽车,并且档次越高越好,车子与房子、电脑一样,成了年轻人恋爱、结婚的必备条件之一。这种侈奢之风不仅在大城市迷漫,而且也传染到二三线城市,据说,宾利豪华汽车在中国有18家经销商,大部分在二三线城市。2010年,中国已取代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豪华车市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近年来汽车保有量与汽车市场销量的超高速增长,虽然主要是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生产和生活正当需要而拉动的,但不可否认,其中有不合理、不必要的浪费式消费因素。一些有识之士指出,中国决不应走美国汽车过度消费模式的老路,否则,不仅难以构建和谐汽车社会,而且还可能影响甚至阻碍现代化建设进程。

2 中国不能盲目效仿美国汽车消费模式

2.1 美国整个国家都在过度消费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总体上讲,有许多地方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尤其是创新精神)。但这绝不意味着该国什么都好,皆可作他人之范本。其中,就包括该国的汽车(过度)消费模式,倍受世人诟病。前面的有关段落已从文字意义的源头上弄清楚什么是消费,那么何谓过度消费呢?简而言之,就是超出(客观)正常需要(或需求)的、多余的、不合理的消费之谓也。因此,过度消费在某种意义上亦可理解为浪费。中文词典对“消费”一词的字面意义解释是中性的,而按照英文字典的释义,消费(consume)还有浪费的(消极或负面)意思。可见,消费与浪费之间并非隔着“万水千山”,而只如同隔着一层“窗户纸”,捅破了,消费就成了浪费。为更清楚地明白什么是过度消费,笔者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20世纪80年前期,笔者初次到西方发达国家(诸如欧、美等)出差工作时,十分不解而又不习惯的是,在那里的一些地方,夏季炎热时,室内空调非要开到让人“凉”(甚至可以说冷)到需要穿秋衣,而冬季暖气又要开到让人几乎“热”出汗来不可。在笔者看来,这就是那里的人们为追求过度的“享受”而发生的能源过度消费。实际上,如此过度的能耗并没有给人带来真正舒适而健康的“享受”。夏季天热穿汗衫,冬天寒冷穿棉衣,这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自然”享受,但有些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其后果真是难料。再如,当下在我国,汽车已进入家庭,越来越多的人步行少了,坐车多了,甚至“打瓶酱油”也开车。这也是典型的“过度消费”,于己而言,开车的油费可能比酱油钱还多。过度消费不仅是美国汽车发展战略的一个显著行为特征,而且甚至可以说,整个国家也都在过度消费。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沃尔特·米德对此尖锐地指出:“同中国一样,美国经济也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因为其一直延续着上世纪大萧条时期及二战后所采用的增长模式,即大生产、大消费的所谓‘福特主义’,它是建立在过度消费上”。

看看以下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现象吧。纵然美国政府有着上万亿美元的庞大赤字,经济深陷危机,但美国人仍然我行我素地过度消费。没钱买车的可以买车,本身没有能力住别墅、驾游艇的,照住、照玩不误。有一年,笔者去美探亲,曾在一大型超市购物时,亲眼目睹一位女士推着手推车大把大把地往小车上放东西,瞧她那样子,根本就不在乎这些商品于她而言,是否急需或者贵贱。当小车堆满商品到超市出口结账刷卡付款时,才知道信用卡原来的余额基本为零。美国人透支消费的现象十分普遍。笔者这里还有一个美国人过度消费的最新例子。2011年12月25日,奥巴马总统的夫人度一个圣诞节假期,疯狂购物竟花费400万美元,连总统顾问都惊呼:“米歇尔的花销完全失去了控制”。如此“上行下效”,过度消费之风又怎能不盛行?据美联储2012年1月9日发布报告称,近期,美国市场释放出相对积极的复苏信号。这虽然是一个好消息,但也不免让人有所担心,就是美国人又开始透支消费了,这会不会再次危及其金融安全呢?美国整个社会的过度消费模式和风气,必然会影响到汽车业。美国的汽车过度消费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入使用的汽车数量过多,汽车密度高,不该使用汽车的地方也使用汽车;二是汽车的使用强度大,能耗高,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挤占了世界其它地区人们应该使用的资源。

2.2 汽车过度消费更甚

美国一向以“车轮上的国家”自居自傲,整个国家确实是汽车遍野,车流滚滚。粗略统计,美国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不足5%(实际上大致为:3亿人÷70亿人×100%≈4.3%),而汽车总拥有量却占全球总拥有量的24%(即2.4亿辆÷10亿辆×100%≈24%);千人汽车拥有量达到约800辆(即2.4亿辆÷3亿人×1000≈800辆),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倍,几乎是平均每人拥有一辆,每户拥有2辆(乃至更多)汽车。

与欧洲、日本等汽车市场上小型、低油耗车大行其道不同,美国人向来偏好外形、排量皆大的汽车,油耗高。尽管近年油价上涨,号称“油老虎”的车辆有所减少,但总括起来看,美国汽车总能耗量巨大,是该国的能耗“大户”。由此也促使该国以不足5%的世界总人占比而却消耗全球约25%的能源(该比例与其汽车保有量占世界汽车总保有量的比例基本相同)。难怪仅就这一事实,国际上很多学者均对美国提出了尖锐批评,若全世界的人都依照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如此高耗能,那么就是有三个乃至更多地球也不够用。分析可知,美国的能源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保证汽车用油而谋划、而实施的。无论是民主党或共和党,对于其任何一届政府而言,若做不到或做不好保证石油供应与储备足够的资源这件事,总统的“宝座”就可能坐不稳。从此角度看,共和党或民主党政府已被美国汽车的过度消费所 “绑架”。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张庭伟于2011年11月,在武汉的一个论坛上指出,武汉可别再走“以车为本”的美国城市发展弯路。该国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大规模普及私人汽车,同时伴随着进行城市改造,围绕着汽车而调整城市结构和布局,主要的商业服务及业余活动,皆要开车经高速公路往返。在美国城镇,除了少数城市公共交通(主要是地铁和轻轨)比较发达便捷外,多数城市公交网线都比较稀疏,无车族出行“难于上青天”。就美国整个疆土区域的交通而言,除了飞机(航空)就是汽车。先前,火车在美国交通运输中也曾扮演过重要角色,但后来因为汽车的过度使用而逐渐衰败了。对此,美国的不少有识之士也认为,这是美国的一个大失误。难怪现在该国,多个州均在酝酿要修建高速铁路。当代交通发展史表明,在交通运输业,“汽车独大、独尊”并不是好现象,而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当今世界各种交通工具之所以皆能发展,均缘于它们各有独特优势和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每种交通工具都有自己最佳的适用范围(或场合)。例如,在一般情况下,飞机适用于长、远途及时间要求上比较急迫(切)的出行;火车(高铁)适合于中长(远)途及在时间上无特别紧迫要求的出行;汽车适合中短途及个性化灵活性要求高的出行;内河船舶游船,则适合摆渡、山水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式的出行;而地铁、轻轨等,则适合于市区通行。如果市中心区域因交通堵塞而使汽车的时速只有20 km左右的话,那么短距离出行骑自行车还更方便些,其可表现出更大的优势。对于美国、中国等疆域比较辽阔的国家而言,各种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应用,不是彼此可以替代或“你死我活”,而是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各得其所,协同发展。这才符合此类国家的总体利益。

2.3 汽车过度消费的客观与历史原因

研究表明,美国的汽车过度消费,有其客观的和历史的原因。

2.3.1 客观因素

主要在于美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优越,得天独厚,人少地多,疆土广阔,物产丰富,尤其是能源资源比较充足。此外,20世纪20~30年代,该国发展汽车的外部条件也是无忧无虑,当时在世界上,只有美国一个国家真正实现了汽车的大批量生产。那时,人们甚至也不知道“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为何事何物,也想不到此类事会和发展汽车扯在一起。由此可见,美国在那个时代,普及汽车与轿车进入家庭的环境和条件是何等的宽松。虽然这些客观条件并非必然导致或引发汽车过度消费,但如果人们对此把握不好,自恃优越,认识上有片面性,国家相关决策(或政策)有误,那么就比较容易助长过度消费之风。

2.3.2 历史的原因

(1)福特首创流水线式大批量汽车生产方式,使汽车的制造成本和销售价格大幅下降,而那时整个美国经济发展也很快,民众收入普遍提高,这使得许多家庭都能买得起汽车 (普通家庭不到半年的收入即能买到一辆新车),汽车消费也真正变成了大众消费。长期以来,美国又一直实行低油价政策,甚至使汽车“喝”的汽油比人喝的矿泉水还便宜。如此这般,导致拥有与使用汽车的成本很低,客观上助长了市场上追求大排量、“油老虎”车的消费趋向。

(2)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个汽车企业为推销汽车,争取用户,纷纷出台购车“零首付、零利率”的销售政策。站在厂家的角度看,该政策当然是提升了自身的销售业绩,但若从全社会整体利益看,此举却对美国的汽车过度消费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关专家深入分析后认为,“零首付、零利率”的推销手段,尽管能在短期内较快地扭转汽车销量的下滑,但从长远根本利益看,对整个业界和汽车厂家本身皆无好处。克莱斯勒公司的一位高管对此政策曾进行过尖锐的批评,认为它只会让企业在短暂的旺销之后大伤元气,汽车厂商是自毁未来。由企业承受巨大风险的零首付、零利率政策,使得大量没有现实支付能力的消费者,超出自己能力购车而圆了汽车梦,但长此以往,汽车企业就有可能深陷财务危机而不能自拔。通用、克莱斯勒等美国汽车公司,前些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几乎倒下去的残酷事实,就是这一类政策措施负面作用日积月累的结果。

(3)美国率先在世界汽车业建立了最发达、最繁荣的二手车市场,促使车辆高频率过快更新,使得一部分消费者,无休止地追求过度拥有新颖时尚的汽车。

3 中国必须吸取美国式汽车过度消费的教训

笔者起初对美国有识之士关于中国发展私人汽车不能走美国弯路的忠告是很反感和抵触的,认为这是想剥夺中国的发展权。2000年前后,笔者参加由中国工程院和美国国家工程院联合组织的 《中国家用轿车发展》的研究课题项目。当时,在预测中国未来家用轿车普及趋势时,美国国家工程院的一位专家指出,依据中国具体国情与美国有很大的不同,前者不宜走后者高度汽车化的老路,中国未来的汽车总量应处在一个与能源供应、基础设施状况、环境污染治理程度等相适应或相互之间基本平衡协调的水平上。本人(也包括一汽、上汽的代表等)一听此话,就十分不悦,认为该专家也和个别美国政客一样,心怀大国沙文主义,只顾自个享受汽车文明而阻碍中国发展汽车,根本听不进普通美国学者的学术研究意见。一直到2009年,我国超过日、美成为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国和最大汽车市场而汽车社会矛盾凸显时,笔者才蓦然想起早先美国专家的这个善意提醒是实事求是的。

前面曾提及的美国学者张庭伟最近也表示,在中国内部,也有不少人从比较中美两国汽车人均保有量还有很大差距这一点出发,力推中国更多更快的发展私人小汽车,其实,这种说法有误;美国过量发展私人汽车已被证实是个大失误,对自己本国对世界都不利,很多美国人也都在反思此事,别的国家再走同样或相似的路,很可能是灾难性的。

4 结论

综上所述,美国的汽车发展及过度消费,有其自身的客观条件和历史渊源,中国不仅学不了,而且完全没有学习的必要。尤其是在当下时代,世界面临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形势下,我国更应摒弃这种过时的、不科学的发展模式,走自己独特的路。

猜你喜欢
过度消费汽车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40年消费流变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汽车的“出卖”
新消费ABC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