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花
第一次看电视剧《大染坊》距今有将近10年的时间了!当时从第一集开始它就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心,一直到最后一集,每一集都觉得怎么那么好看!无论是剧情、人物表演、所阐述的道理、宣扬的思想都深入人心,引人入胜,令人叫绝,主人公陈六子的声音数日后仍余音绕耳。后来特意买了全套光碟保存,再后来又将光碟复制到硬盘。有时间就看看,百看不厌,据说有的企业把它作为企业管理培训的音像教材,我非常的认同。今年暑假再一次的观赏剧情,依然震撼于它的经典、真实。其研究价值与优秀的经管类书籍《水煮三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深入浅出的表达了深奥的经济管理学课题。
《大染坊》讲述的是陈寿亭这位印染业奇才的奋斗故事,他虽不识字,却聪明好学,悟性很高,在商战中屡战屡胜,企业越做越大。“如果生在太平盛世,我能把买卖做到全中国”,“如果国家强盛了,我能把产品卖到整个世界。”当然遗憾的是他生不逢时,国家尚且不保,企业何以自处,尤其是像他这种耿直不阿、忠心爱国的民族企业家,最终以悲剧告终。但是他的经营管理思想对我们现在和平时代的管理者们来说,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以下是我本人一些粗浅的对剧中体会到的企业管理思想的认识。
陈寿亭虽然从小做乞丐,但他非常好学,小时候一边要饭,一边去听说书,“要饭”锻炼了他的意志,“听说书”得到的侠义故事和民间计谋成为他开办“大染坊”的管理之道。他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了解了好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学会了许多人生智慧、处世谋略;做学徒时,抓住一切机会,运用讨好师傅、甚至偷艺的手段,掌握印染技艺;自己做了老板、开了染坊后,百忙中每天抽出时间听合作伙伴卢家驹给他读报纸,了解市场、技术信息,不断的学习提升,这是另一种方式的学习,不是读死书,死读书,是一种活学,并能做到活用。在现今竞争日益激烈、变化很快的商业社会,更需要学习,不学习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企业要不断地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需要不断的学习。据统计,2004年,中国有大约100万家民营企业倒闭破产。这就是说,中国每天约有2740家民企倒闭,每小时就有114家企业破产。这个数字在全世界是最高的。为什么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做不大、做大了却做不强、做强了却做不久,中国缺少基业长青的世界五百强大企业,归根结底在于中国缺乏有远见卓识、真正的大企业家;这样的企业家们怎么得来呢,要靠学习,而且是持续不断的学习。思维方式的改变、观念的更新,需要学习;技术的掌握、改进,需要学习;环境信息的了解、形势的把握,需要学习。只要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在组织当中形成学习体系,在组织内养成学习习惯,这个组织就能无往而不胜,各种困难、问题迎刃而解,就能做到百年不倒,基业长青。
管理者的责任就是知事、识人,即首先了解企业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需要完成哪些工作任务,需要设置哪些岗位,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对员工技能素质的要求;同时深入了解企业员工知识程度、教育水平、性格特征、气质类型、兴趣、能力、身体健康状况、家庭背景关系等,把每位员工安排在最适合他的岗位上,从而达到工作岗位和员工能力之间的最佳组合,做到人人安心本职工作,并能在本职工作上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产生最大效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运用得好就不那么容易了。《大染坊》主人公陈寿亭在这方面可谓是做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他与合作伙伴卢家驹配合得天衣无缝,取长补短,善用这个大事上不糊涂的知识分子,两人形成了管理层的最佳组合;对吕登标这样既有后台撑腰,又奸猾无比的“问题”员工,既能给以颜色,有效约束,又善加利用;对厂里的工人实行人性化管理,靠仁爱、关心、理解、同情抓住人心,工人们“根本不用管,就玩命干”,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六合染厂的高级技工高薪诚聘;对周涛飞,丁文东等经理人充分信任,放权,垂拱而治等等。充分体现了主人公挖掘个人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的高超能力。
商场如战场,竞争是现实和残酷的,要想在尔虞我诈的商战中出奇制胜,各种谋略的灵活运用必不可少。在剧中,“三十六计”、“三国演义”等在民间流传的传统民间智慧成了主人公获胜的法宝,面对商场的尔虞我诈,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他总能游刃有余,出奇制胜,势如破竹。他的很多商战谋略堪称经典,即使在现代商战中,也堪称高招,极有借鉴价值。对待心术不正的刘师傅,先恭维讨好,偷学手艺,后毅然辞退,应了说书人讲的“慈不带兵,义不养财”,他对周掌柜说““爹,这善和狠,你得分对谁。”;在周村,王掌柜和他的小舅子雇用土匪绑了陈寿亭的票,陈寿亭大义凛然“我自己来”用筒子香“自残”,令土匪折服。但是脱身后也绝不报复王掌柜,令竞争对手从心底里愧疚佩服,从此声名远播。济南时期,陈寿亭化装成叫花子“骗买”上海林祥荣的八千件“虞美人”花布;后来又因林祥荣在报纸上骂他是“叫花子”出身,作为报复,以一尺二分钱的价格贱卖“虞美人”,从而上演了一场“飞虎戏美人”的好戏,彻底摧毁了林氏集团的信心。但他又深谙“过犹不及”、“穷寇勿追”的道理,做事非常掌握分寸,给对方留有足够的空间。结果是同和自己争斗的其他民族企业家都变成了朋友。他对一些地痞流氓则嫉恶如仇,施压惩戒,决不手软。
陈寿亭同时是一个为人宽厚正派的人物,在陈寿亭身上体现出了以“仁义”为代表的浓厚的传统道德意识,他对小时候接济过自己的锁子叔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年供米月供柴,一直为他们养老送终;陈寿亭的染厂是不打卡的,他的厂子里也没有什么打手和大狼狗。穷苦出身的陈寿亭爱给员工发肘子,因为发了钱工人们都不舍得吃,过年过节发“喜面儿”也很大方。他在青岛把大华染厂卖给日本人后,工人又全部跑到济南继续在他的麾下。从东北逃难落脚大华的白金彪夜里看到仓库外面电线冒火花,主动换线。寿亭看到后,说:“你去账房领十块钱。”“夜里下雨,还惦记着线路,这就该奖。”不仅如此,他回头就把电工辞掉,虽然那是市长的亲戚。他与竞争对手孙明祖等人在战场上不含糊,但总抱宽容与爱护的心态,孙明祖工厂被日本人强行买去失业在家,他请孙明祖做了自己的区域总代理。在他退出青岛时,把青岛仅自己才有的汽车送给了孙明祖。陈寿亭能做到这些,源于他身上所蕴涵的人性光芒、他所推崇的人生哲理和他所拥有的胆识智慧。中国的企业家需要向他学习。
最后,不断的创新,灵活迅速的市场反馈能力是事业不断壮大的源源不绝的动力。江泽民主席说过:“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一个企业也是这样,如果管理者只懂因循经验管理,而不懂创新,那么企业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必然会落伍,甚至被淘汰。要创新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大家已经形成共识,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大染坊》剧中主人公陈寿亭看到学生游行,马上受到启发,慷慨解囊,大量赠送游行横幅所需布匹,这个创举既表现了爱国热情,又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他不但掌握高超的染布工艺,当看到花布市场的潜力时,毅然购置先进的德国印花机,并创新花样,不落俗套,增强了市场的拓展力。在现代企业中,不仅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企业的员工同样应该具备创新意识,有了好的想法、新的主意,及时向领导反映。企业只有集思广益,集中大家的智慧、力量,才会拥有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创新能力从哪里来?这又回到我们开始提到的第一点,要不断的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建立一整套适合的教育培训体系,及时更新大家观念,扩展员工视野,提升思维能力,增长知识,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会成为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有后劲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