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系梧桐》中探析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

2012-12-17 15:21王凌霞
小说评论 2012年2期
关键词:人才农村大学生

王凌霞

《情系梧桐》讲述了当代大学生支持新农村建设返乡当村官的故事。在片中,金巧巧扮演村姑邬君梅的女儿阿娣,生长在南方普通农村家庭,在那个年代,为了建设新农村,大批知识青年下乡当村官。

影片主人公彭翔明由刚到农村时的“外乡人”到带领广大村民致富奔小康的“贴心人”这一角色转变,正是当今社会中众多优秀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缩影。当下,国家大力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去承担建设新农村的重任,由此,影片通过围绕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人在实现人生价值时产生激烈的矛盾这一线索,并借助国家新出台的政策,如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农民补助等相关题材,讲述了普通农村里的凡人小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改变了传统观念,传统农业走向了现代农业,其历史意义在影片《情系梧桐》中得到了积极回应。《情系梧桐》描写的虽是大学生毕业后到村里当村官,但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国年轻一代知识分子应有的追求。当下的农村现状、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富二代励志、新农村的土地荒废和新农村合作社等社会现象和问题影片都有涉及。现在相当多的大学生理想迷失,心里稚嫩,没有就业技能,更谈不上创业热情。影片向我们展示的个性饱满形象阳光的大学生村官形象,正是这个时代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要求。

一、新农村建设急切需要创新型创业人才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需要培育适应新形势的新型农民,只有掌握现代新型科学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创造作用。但目前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严重阻碍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因此要走科技兴农、人才强农的道路,就必须从全局战略的角度,培养具备科技知识、特别是农业科技知识,并且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村创业人才。地方高等院校是面向地方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但就目前来看,主要是培养面向城市就业的各类人才,还没有考虑到面向农村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创业人才。地方高等院校是培养输送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在知识的传播、应用、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创造、创新型的科学人才及管理人才放面。高校进行面向农村的创业教育,能提高农民素质,主地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战略性调整,为实现农村社会服务。因此,对毕业生实施针对农村发展的创业教育,大力开发和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质,使具有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大学生回乡创业,这对于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

二、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继“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之后,各高校相继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目前已经从萌芽阶段,发展到了提升的阶段,但针对新农村建设的创业教育还未展开。

1.地方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1)以特定专业为主导组建创业实验班。根据创业型人才培养实验班的要求,制订了与普通班级不同的教学计划,更加专注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更加倾向于创业所直接应用的基础课、实验项目等。

(2)开设创业理论的课程和讲座,如“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创业学”、“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等课程,讲授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帮助大学生掌握经济、管理和营销类知识,以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知识结构培养。

(3)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各高校逐渐认识到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各类大学生创业竞赛,引导大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学习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从而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

2、针对新农村建设的创业教育未全面展开的原因

(1)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淡薄。近年来,党和国家对高等院校明确提出了新要求,即要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持,所以新农村建设为高校,特别是为地方高校提供了难得的和广阔的用武之地,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地方高校还未完全从服务“城镇”中走出来,所培养的人才的服务对象仅仅停留在城镇层面上,几乎没有直接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去的,结果致使地方高校对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少之又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识淡薄。

(2)服务机制不健全。要想与地方社会建立长期有效的服务机制,完善的制度和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而当下政府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根本不够,也没有认识到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的重要性,政府政策的缺失就制约着服务机制的建设。而地方高校在与政府、企业合作时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短期利益,希望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取得地方政府、企业对学校的经费投入。因此,地方高校更愿意与条件较好的企事业单位合作,服务周期长或见效慢的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就大大受到影响。

(3)毕业生缺乏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识。农村由于条件比较艰苦而且整体福利待遇等比较低致使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工作,这直接导致了新农村建设高素质人才的大量缺失,极大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首先考虑大中城市,即使家在农村的学生也想法设法脱离农村,在职业选择上努力避开与农村建设相关的行业,担心自己会一辈子留在农村,会影响自身及下一代的发展前途。

三、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实施途径

1、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创业教育理念。高校毕业生是建设新农村的宝贵人才资源,为此要积极大胆开展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创业教育活动,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觉自愿参与新农村建设,即解放当今大学生的思想,转变其原有观念,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使大学生树立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择业志向,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现行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积极调动科研、教学人员为农村发展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把为地方社会服务特别是面向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创业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紧紧抓住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机遇,积极承担围绕新农村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科研项目,为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积极的贡献。

2、要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调整创业教育的培养方式。首先在培养方式上,要把重点放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上,要切实打破重专业、轻实践的传统课程设置做法,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特别要注重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及实践性,强化大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次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调整专业知识结构,注重专业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为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奠定基础。第三,一定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能够面向基层,能够下到基层,特别是能够认同在在新农村建设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因此,针对新农村建设的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面向农村的创业能力,更要培养其服务基层的积极态度和炽热情感。

3、应主动与地方政府联系,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高校应主动出击,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例如政府对地方高校在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设立专向支持经费,与乡镇政府或乡村企业签订服务协议,进行实践基地建设、科技应用推广、定向人才培养等服务项目。在定向人才培养项目中,乡镇政府或乡村企业应和地方高校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也可以到地方高校选拔各种技术、管理人员。在实践基地建设项目中,地方高校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及义务,借助实践基地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实实在在的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生活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在科技推广中,要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负责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农民生产丰产、收入增加。地方高校在服务地方的同时发展了自己,同时也发展了学生面向农村的创业实践能力。

四、小结

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也是当前地方高校改革的重要一环。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必须以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全面、科学的设计创业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教材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大学生创业精神特别是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创业精神,努力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转变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技能,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培育和输送大量的创新型创业人才。

猜你喜欢
人才农村大学生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人才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新农村 新一辈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