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枝
山西省介休市汾西矿业集团职工总医院功能科,山西晋中 032000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若诊疗不及时容易引发其他疾病,给患者造成重大的危害。 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出现异常均会导致患者心脏节律失常,均属于该病的范畴。 临床研究证实,心律失常的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常同时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失常同时出现。 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的影响。 准确的诊断,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尤其是24h 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技术的应用,使心律失常的诊断有了很大的进步。 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我院使用24h 动态心电图对老年性疑似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诊断,取得了确切的效果,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简介如下。
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诊治了128 例疑似老年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其基本临床资料如下:①观察组:男39 例,女25 例;年龄在62~75 岁之间,平均年龄68.8 岁;病程在3~6 个月之间,平均病程4.6 个月;②对照组:男42 例,女22 例;年龄在61~76 岁之间,平均年龄69.2 岁;病程在3~7 个月之间,平均病程4.8 个月。 患者均自我感觉心律异常而来院就诊。 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2>0.05,研究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根据我院多年临床经验及相关研究,制定了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1)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均以自我感觉心律失常为主要症状来我院就诊;②患者年龄均>60 岁,均属于老年患者;③经入院检查研究对象均无其他严重内科并发症;④患者明确研究的整个过程及相关操作,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
1.3.1 对照组诊断 对照组患者使用临床常用的心电图对患者进行检测。 并由专业医师按照心电图判定标准,进行诊断。
1.3.2 观察组检测 观察组患者64 例,使用24h 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 (1)检测方法:检测使用的12 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系统由北京美高仪公司生产,并由计量局检测合格。 对研究对象连续监测24h,通过人机对话、计算机回放、专人分析做出诊断,并由专业医师对诊断结果进行复核,确保诊断的准确性[3]。 (2)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按照对收集的资料,按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等症型进行归类。 具体标准如下:①研究对象心律失常收缩次数<100 次/24h 的为偶发;②究对象心律失常收缩次数>720 次/24h 为频发;③究对象心律失常收缩次数在100~720 次/24h 为早搏。(3)疾病分型:①房性心律失常:根据心电图显示可将房性心律失常分为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②室性心律失常:当心电图出现ST 段改变以压低>0.1mV 持续1min 以上,T 波改变为<1/10 R 波、负正双向、倒置时可诊断为室性心律失常[4],进一步可分为成对室早、室性早搏、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等。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 并用SPSS 13.1 统计软件分析,P<0.05 时具有显著差异性。
将研究对象按照分组进行心电图检测,由相同的医生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也由相同的医生进行分析诊断。 两组诊断结果及各症型分布如表1。
表1 两组检测各症型分布表(n)
将研究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及治疗诊断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果观察组患者总准确率为93.8%较对照组的总准确率77.4%有明显优势,在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等症型的诊断中观察组均有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P=0.042<0.05,研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诊断在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等症型中的准确率分布如表2,误诊病例分布如表3。
表2 两组研究对象诊断准确率分布表(%)
表3 两组研究对象误诊病例分布表(n)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重逐年增长,老年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的一种常见证,因发病症状较轻,且多数可自行缓解,常被患者忽视,加之临床诊断措施存在的弊端,常造成该病的漏诊和误诊。影响临床治疗,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对老年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临床主要借助心电图对老年性心律失常进行诊断,传统的心电图在该病的诊断中存在很多的弊端,因传统心电图检测仅能反映检测是患者的心律情况,而多数老年性心律失常患者不能在发病期进行检测,因此直接影响了检测的结果,进而影响临床诊断的准确性[5]。 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尤其是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技术的应用,使心律失常的诊断有了很大的进步。 通过24h 对患者的心律的检测,人机对话、计算机回放、专人分析等操作提高了心律失常诊断的准确性,同时进一步细化了心律失常的病因和分类,为临床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证实,24h 动态心电图检测相对于传统的心电图检测,漏诊误诊率明显下降,诊断的准确率明显升高。
由于老年人存在着退行性与心脏老化特有的现象和特征。其心电图有一定的生理性改变,如频率变慢,P 波振幅降低,QT间期延长,PR 间期轻度或明显延长,时限增宽,切迹增多,QRS波振幅下降,T 波低平,电轴左偏等,给临床诊断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使得临床的误诊和漏诊率高于其他心律失常患者。因此在老年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中的使用24h 动态心电图检测较传统心电图检测的准确性更高,具有更重要的诊断价值[6]。
根据我院研究数据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证实,24h 动态心电图对老年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准确率较常规心电图更高,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尤其是老年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相关研究显示,24h 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心律失常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同时还进一步细化了疾病的分类,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 李颖,姜玉蓉,吕建琼,等.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1,20(3):188-191.
[2] Irfan G,Ahmad M,Khan AR.Association between symptoms andfrequency of arrhythmias on 24-hour Holter monitoring[J].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2009,19(11):686-689.
[3] Goldsmith YB, Liu J,Chou J,et al.Frequencies and types of arrhythmia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light-chain amyloidosis with cardiac involvement undergoing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on telemetry monitoring [J].Am J Cardiol,2009,104(7):990- 994.
[4] 朱晨.956 例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9:385.
[5] 卢喜烈.12 导同步动态心电图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医学出版分社,2007.
[6] 谢富兰.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脏血管病杂志,2009,3(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