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赵昱鲲
假如有两份工作,其他条件都一样,但第一份的年薪是5万,而同事的年薪是2.5万;第二份工作的年薪是10万,而同事的是25万,你选择哪个?
又假如有两份工作,其他条件都一样,但第一份的年假是2个星期,而同事的年假是1个星期;第二份工作的年假是4个星期,而同事的是8个星期,你选择哪个?
这其实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莎拉·索尔尼克和大卫·何门威的两个实验。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法兰克在《奢侈病》一书中介绍说:“大多数人在前面的问题里选择第一份工作,而在后面选择第二份。”
为什么呢?照理说,如果你喜欢实惠,应该两种情况下都选第二份工作;如果你喜欢攀比,应该两种情况下都选第一份工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呢?
法兰克解释说,消费分为两种:炫耀性消费和非炫耀性消费。休假是非炫耀性消费,人们一般不会比较谁的假期更长,因此在面对假期的选择时,主要考虑的是假期本身带给自己的快乐,因此假期越长越好。但年薪就不一样了,钱是最可炫耀的东西,因此,哪怕5万美元能买的东西比10万美元少,人们还是更在意自己比别人赚的钱多,而不是钱能给自己带来多少东西。
这个实验虽然是在美国做的,但是我们中国人一定都不陌生。炫耀性消费和非炫耀性消费在中文里有两个更直截了当的名字:面子、里子。在上面的两个问题里,选择了第一份工作的人,中文也有一句直截了当的话来形容:赢了面子,输了里子。
人生在世,有谁没做过几件“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呢?
要面子本是人正常的心理,它本质上是提醒你要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生存和繁衍与别人对我们的态度息息相关。我们天生就会注意别人怎样看自己。
但是,过分注重面子可能会妨碍你得到真正的快乐。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在《大象与骑象人》一书中举了个例子:人人都喜欢住大房子,都讨厌上班路途太远。但是,对于在城市里工作的人来说,同样价格的房子,肯定是离市中心越近的越小,要住大房子,只好到远郊去了。那么,到底是应该住小房子、就近上班呢,还是住大房子、每天奔波呢?
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研究表明,房子的大小与幸福没有关系,但上班的通勤时间太长却会损害幸福感。因此,你应该住小房子,就近上班。
但是很多人显然不同意这个结论。比如大部分美国人都宁愿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奔波在路上,也要在远郊住上大房子。为什么呢?
原因当然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房子能给人们长面子,而上班时间则没有这个功能。你可以邀请别人到你的大房子里来做客,或者平时有意无意地提起:“我家的房子嘛,不大,才200平方米。”但你就很难向别人炫耀:“我上班也挺累,要15分钟呢。”因此,很多人会选择远郊的大房子。他们这样做固然有面子,但日积月累下来,虚荣心会消退,通勤的苦恼却与日俱增,悄悄侵蚀掉他们的幸福感。
因此,面子虽然能给我们带来一时之快,但我们需要防止它过度膨胀,才能更好地利用我们有限的资源,得到更长久的幸福。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一天之中所追求的大部分是别人的艳羡,而不是自己的幸福,就需要警惕面子心理对你的劫持。正如罗大佑所唱:“或许你将会发现人生还算美丽,只要你抛开一些面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