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是一种与坦布苏病毒亲缘关系非常近的黄病毒引起的急性、高热性传染病。
该病在临床上以感染成年蛋鸭、肉种鸭、鹅和鸡并导致其产蛋急剧下降、采食减少甚至死亡为主要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采食突然下降,随之产蛋极速下降(通常在5~6d内下降至10%以下),甚至停产。现场可见部分感染鸭排绿色稀粪,趴卧或不愿走动,驱赶时出现共济失调。感染后期死亡率在5%~30%不等。临床上一般是鸭舍中的一栏或少数几栏首先出现采食和产蛋下降,1~2d后发展到整栋鸭舍,并迅速蔓延至整个鸭场。
剖检病禽可见卵泡出血、萎缩,部分卵黄破裂,并形成卵黄性腹膜炎;青年蛋鸭、肉鸭则表现为心脏内外膜出血,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炎,心包积液明显增多,心包膜增厚、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出现粘连。
1)确诊。首先要排除鸭流感,需要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但临床可据其发病特征作初步判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免造成更大损失。
2)防治。对肉鸭、鹅、鸡和青年蛋鸭,用抗毒一号口服液+呼感宁、人用双黄连+头孢吡肟、利福平、磺胺六甲。对产蛋鸭、肉种鸭和蛋鸡,用抗病毒一号口服液、人用双黄连+呼感宁、头孢吡肟、利福平、磺胺六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