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影 孙燕荣
中药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包括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和矿物药资源,除矿物药资源外均属于生物资源的范畴。中药资源是中医药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回归自然”热潮的兴起,世界各国对天然药物的需求快速增长,给中医药事业发展带来极好契机,中药资源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根据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的第3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结果,我国中药资源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1]。但另一方面由于遗传衰竭、过度采收、环境恶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药资源正面临着资源锐减、生境恶化、分布区域萎缩、相应物种濒危程度加剧的严重考验[2]。因此,保护中药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中医药的生命线,只有合理利用中药资源,实现中药资源的永续利用才能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资源消耗严重:我国12000余种中药资源,基本上以野生为主,多年来由于利益趋势过度开发利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药资源,特别是野生中药资源消耗严重,我国野生中药资源面临严重的危机,野生物种分布范围日益缩小并呈岛屿状分布,动植物失去天然栖息地,种群趋于衰退[3]。据统计我国1985年后新开发的中药达8000多种,导致资源逐年减少,加速枯竭,如野生甘草20世纪50年代蕴藏量达200多万吨,目前还不到35万吨,麝香资源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70%,有些种类的野生个体已经很难发现[4]。目前经常使用的400余种药材每年有20%的短缺,中草药的价格连年上涨[5]。
2.资源生物多样性锐减:伴随着中药资源的严重消耗,除数量上的减少外,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优质种类正在面临消失和解体,部分种类已经灭绝,以至于造成了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严重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一方面由于资源本身的生物性特性限制了其生存和繁衍,造成了遗传衰竭而灭绝,另一方面则是人为原因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一些物种的消失。2004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布的报告显示,世界上已经认知的药用植物的1/5正面临灭绝的危险[2]。我国1992年公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中收载398种濒危植物,其中药用植物高达168种。
3.综合利用水平低:对于中药资源我国虽然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但对于中药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还比较有限,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一方面对于植物药资源,往往局限于只利用某一药用部分,如人参、西洋参过去只利用其根,目前研究表明其茎叶、种皮都含有大量的人参皂的原料。枸杞在种植过程中,要修剪茎叶,而这些茎叶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如果能够进行深入地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可有望开发出安全又有效的降血糖药物[6]。另一方面,我国丰富的中药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迄今为止我国仅对10%的植物药资源做过比较深入的化学研究[7]。而对于我国丰富的海洋药用资源,目前认识还十分有限,开发使用的仅约40种,对其利用率不足1%[8]。
4.质量参差不齐:几千年来中药因其低毒性等优势被认可和接受,也为我国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可是由于目前环境污染严重、种植药材盲目等因素,造成我国中药资源无法保证质量均一、稳定。我国中药资源长期处于自然发展状况,近年来其地理环境、土壤质量等生境恶化趋势加剧,中药资源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及微生物污染等问题已经较为严重。2001年美国加州卫生部门抽检了760种从中国进口的中成药,其中有123种混有西药、化学物质及重金属和其他有毒物质[7]。同时目前我国中药的种植养殖生产目前还处于较为盲目状态,我国在中药材遗传育种和良种选育工作方面还相当落后,因此药用作物的高产、优质还难以保证。
5.生态环境脆弱: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类活动的加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中药资源赖以生存的生境受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脆弱,同时对于中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近乎疯狂的掠夺,更使得生态环境破坏程序不断加剧,引发恶性循环。据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完成的“中国土地退化(荒漠化)防治国家行动方案预研究”报告的结果,全国已经荒漠化的土地面积达8.3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8.7%,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地和耕地退化现象十分严重。此外,长期排放的废水、废渣、废气使得中药资源面临遭受污染的严重威胁。
1.需求迅猛增长:长久以来中国特有的中医药文化,使得中药资源一直处于被不断被开发利用状态,特别是近年来中药产业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中医中药的信任和依赖,使得中药除了在药品使用外,近年来更是在食品、化妆品、保健品中广泛应用,中药资源的需求迅猛增长,而另一方面中药资源的剧减,珍惜药材品种濒临的灭绝,供求矛盾突出。据统计,我国中成药年产值727亿,保健品年产值达207亿,中药提取物年产值7.4亿,中药饮片年产值11亿,这些累计消耗中药材200亿元,约每年中药需求量达40万吨[3]。目前,中药材价格居高不下,根据中国中药协会的监测数据统计,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
2.世界范围竞争加剧:“回归自然”趋势和国际上对中医药的逐渐认可,世界范围内制药企业更是竞相投入到中药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到2003年全世界已有124个国家和与地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机构[7]。2005年诺华在中国设立了其以中草药作为主要研发项目的第8大全球研发中心。辉瑞公司拟定了全球中草药计划,并在中国设立了中草药组[8],这些研究和利用让原本缩减的中药资源竞争更加剧烈。同时,在民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外厂商更是到中药材原产地开始收购优质药材,很多国内优质药材被廉价出售。
3.不合理开发利用:在中药材需求增长的刺激下,很多人由于利益趋势,对中药资源开始了违反自然规律的盲目采收、猎捕,如五味子在还未成熟的时候就已经被采收,黄檗被砍倒来扒树皮等,严重影响了中药资源的再生能力,资源再生的速度远远比及开发利用的速度,造成了资源的下降和枯竭;同时更有很多对中药资源的疯狂掠夺式采挖,进而走入“越贵越挖、越挖越少、越少越贵”恶性循环,致使中药资源采收过度,甚至濒临灭绝,《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所列的药用种类的致濒原因就来自于直接的毁灭性采挖[2,4]。
4.管理措施不到位:虽然近年来我国颁布了包括《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药材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同时在《整顿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中药材市场禁止交易国家重点保护的42种野生动植物药材品种,但由于管理体制和法制还不够完善,没有建立起严重的管理措施,对中药资源的危机意识和保护紧迫性还不到位,因而在经济发展和利益的诱惑驱动中,对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还不够。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被越来越多的提出。2003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为中心思想的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中药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对于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可持续发展战略:近年来的研究普遍认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是要合理利用中药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一是要保证发展后劲,确保当代人及后代人对中药资源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2002年,科技部等8个部委联合发出2002~2010年《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中,将“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即“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特别要注意对濒危和紧缺中药材资源的修复和再生,防止流失、退化和灭绝,保障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纲要》等纲领性文件的出台,成为中药资源研究的契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积极推进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才能实现中药资源的永续利用。
2.科技创新战略:我国的中药的研究由于普遍存在靶点、机制不清,缺乏合适的质量和药效评价体系等因素的限制,在国际市场上始终竞争力不足[7]。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中药材生产规模与中药资源储存量的现代调查与监控技术、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药用植物功能基因挖掘与利用、中药材绿色种植技术研究等[9]。近年来以3S技术为代表的宏观定量信息获取及处理技术,以分子生物学为代表的微观定量信息获取及处理技术都被应用到中药资源保护和利用中,如把3S技术引入到中药资源空间信息分析、中药药效成分的形成与积累的适宜性区划等研究中,大大提升和丰富了中药资源调研的手段与方法[10,11]。提高中药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水平,建立中医药标准,实现中药材的标准化和加工规范化,主导世界中药发展,必须坚持技术创新,并将成果转化作为最终目标。
3.标准化战略:在医药行业,标准的制定尤为重要,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实施与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临床使用密切相关的各类规范,包括GLP、GCP、GMP、GSP等,但是相关规范的标准及执行力度与国际先进水平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均未实施国际互认。而有关中药的质量标准制定更是滞后,在我国国家标准中仅收载了中草药983个[7]。我国许多中药由于不符合出口国所制定的相关药品标准,往往以原料名义出口,而被出口国深加工后具有明确标准高附加值的药品返销回来[12]。因此建立一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管理要求,被国际社会认同的重要质量标准规范体系,才能实现中国在以中药为代表的天然药物领域的领先地位。
4.人才战略:医药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药资源的稳定持久的发展,稳定的人才队伍是关键。目前我国中药资源研究人才队伍缺乏系统性、整体性,一方面我国各大院校培养的中药资源人才往往转向药剂学、药理学等领域,另一方面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国外医药企业吸引了很多人才,人才流失严重,中药资源研究人才短缺已经成为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瓶颈[11]。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引进尖子留学人才、利用海外人才、加强研究人才的培养等,建立与中药资源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有效地促进中药资源的发展。
1 冯乾坤,张慧丽.中药资源保护中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2):288 -289
2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留得仙草驻人间——濒危中药资源保护[J].生命世界,2009,10:14-17
3 么厉,程惠珍,杨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 陈士林,郭宝林.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4,6(1):1 -8
5 许赣申,顾培亮.中药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与障碍[J].天津药学,2000,12(2):27
6 陈师西,陈吉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性对策[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8):2026 -2028
7 刘燕华等.发展医药科技 建造医药强国——中国医药科技与产业竞争力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8 孟宪军,刘顺航,王平.中药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5):463-465
9 肖培根,陈世林.中药资源研究战略构架[J].中国天然药物,2009,7(5):321
10 周应群,曹海禄.中药资源生态学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3):247 -251
11 段金廒,周荣汉.我国中药资源科学发展现状及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3):378 -386
12 曲凤宏,黄泰康.国家创新药物体系建设及发展战略[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