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鹏, 江 涛
(云南省腾冲县人民医院, 云南 腾冲 679100)
带状疱疹是春秋季最易流行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潜伏在体内再发,造成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出现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伴随神经痛。免疫力低下、老年人和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容易感染带状疱疹,而且一旦染上病情更为严重。由于这种病毒有亲神经的特点,发病总是沿神经走向,呈条带状,故称“带状疱疹”。
选择自2010年5月~2011年1月本院艾滋病患者8例。8例患者感染途径均为性传播途径,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在32~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岁,7例汉族,1例傈僳族。
1、病人HIV抗体阳性。2、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3、年龄在18岁~65岁之间。4、无严重心、肾等重要脏器疾病。5、受试者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患有精神疾病,包括严重的癔症等。2、对药物过敏及不能耐受者。3、妊娠或哺乳妇女,或准备妊娠妇女。
根据中医症候分型,予相应的中医治疗。证候分类: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舌苔簿黄或黄厚,脉弦滑数。方药选龙胆泻肝汤加减;脾虚湿蕴:颜色较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方药选除湿胃苓汤加减;气滞血瘀: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方药选血府逐瘀汤加减。8例患者中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经辨证分型后肝经郁热6例,脾虚湿蕴1例,气滞血瘀1例。服药方法:使用由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提供的中药免煎颗粒配方,加入450 mL开水混匀,分3次服,每次150 mL/次。
采用临床评价(包括发病的时间、部位、分布、面积、合并症及皮损程度)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0代表无痛;10分代表疼痛忍受不住,需要服用止痛药物的疼痛)为主要指标。经治疗3周后,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显效:皮疹消退约30%,疼痛明显减轻。好转:疱疹部分消退,疼痛减轻。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或遗留神经痛。
8例中治愈5例,占62.5 %;显效2例,占25%;好转1例,占12.5%。总有效率为100%。
梁某,女,37岁,傈僳族,已婚,2007年确诊为HIV感染者,感染途径为性接触,2008年接受HAART 治疗,CD4淋巴计数基线为:26/mm3。2010年3月16日到本院门诊就诊,自诉3天前无明显诱因左侧胸部疼痛,昨日左侧胸部出现红斑及密集成群的疱疹,且伴随较明显的持续性烧灼痛。检查:左侧前胸2~5肋间及左背部的区域出现不规则的红斑及疱疹,疱疹密集,疹色深红,疱液较混浊,皮疹局部抚之有灼热感。情绪烦躁,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8分。临床检查:CD4淋巴计数为:150/mm3。血常规、肝肾功检查示正常。西医诊断:带状疱疹;中医诊断:蛇串疮。治以清热利湿、通经活络、解毒止痛。方药:龙胆草10 g,木通10 g,泽泻10 g,柴胡10 g,黄芩10 g,车前子9 g,栀子9 g,蜈蚣5 g,元胡10 g,青皮20 g,金银花10 g,黄芪10 g,甘草5g。每日1剂,开水450 mL冲服,分3次服用。服药6天后随访,患者诉疼痛已明显缓解,视觉模拟疼痛评分:3分,疱疹已破溃,少量分泌物渗出,部分干瘪,瞩其继续服药。12天后随访,患者诉患处皮疹已结痂,无明显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0分,嘱患者停药继观察。第3周随访,复查血常规、肝肾功均显示正常,皮损基本消退,散在少量疤痕,疼痛消失,痊愈。
艾滋病属中医疫病范畴,《素问·刺法论》所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艾滋病的发生,其外因是感染温邪淫毒HIV,损伤机体;内因是正气受损,气血亏虚。其基本病机是温邪淫毒循经、乘虚而入,伏于血络,内舍营分,热陷营血,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病属本虚标实。带状疱疹中医认为本病系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毒,外溢皮肤而发;或脾失健运,湿邪内生;或感染毒邪,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成。属中医“缠腰火丹”、“蜘蛛疮”、“蛇串疮”等范畴。《医宗金鉴》对“缠腰火丹”是这样记载的:“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溃烂流水,较干者多疼,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祖国医学将其发病原因归结为风、湿、热。与肝、脾诸脏有关,病机可因情志内伤以致肝胆火盛,或因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受毒邪而诱发。毒邪化火,与肝火、湿热搏结,阻遏经络,气血不通,毒邪稽留体内,阻于经络,滞于脏腑,气血受阻,经络不畅,症见灼热疼痛,毒热蕴于血分则发红斑,湿热凝聚不得疏泄则起水疱。据报道HIV感染者/AIDS患者出现带状疱疹的风险普通人群的15~25倍,可以出现在HIV感染的任何阶段,与CD4淋巴细胞数量无关,但CD4淋巴细胞数量下降,会导致带状疱疹病情变得复杂,除表现疱疹、疼痛症状之外,还可表现为全身疲倦无力、食欲不振、发热,甚至疼痛剧烈,影响睡眠。因此项目目的在于观察与分析HIV感染者/AIDS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辨证分型;治则;治疗方药,探索艾滋病带状疱疹的中医药治疗的更佳治疗方案。通过系统回顾分析,笔者认为:艾滋病病毒本身引起的各系统病证,以正虚为多;而机会性感染引起的病证,如带状疱疹,则以邪实为多,该病为“本虚标实”,治疗时按中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故在治疗上以清热利湿、通经活络、止痛为主,此法为立方之本,同时驱邪不忘扶正,辅与扶正之药。经治疗8例HIV感染者/AIDS带状疱疹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