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香 王 宾
1.安徽省界首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安徽界首236500;2.安徽省界首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界首236500
山羊业在界首市畜牧业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界首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初步形成了“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2011年,界首市山羊存栏21.3万只、出栏34.0万只,规模养羊场314 家、养殖数量占全市总数的36%,山羊业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势头。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羊肉作为一种有保健价值的优质肉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消费量逐年上升。近年来,羊肉价格持续坚挺,羊皮制品也逐渐走入千家万户,养羊业前景广阔。
主要养殖品种有安徽白山羊、莎本杂交羊、波本杂交羊和莎波本杂交羊等。
适度规模羊场一般年存栏能繁母羊50~100只;均采用垫床养殖技术,用竹子或废旧木料制成羊床(离地约50~80cm),便于清扫。大部分以家庭饲养为主,家庭劳动力即可满足羊场的劳动力需求;规模稍大一些的羊场,可聘用1~2名工人。大型羊场建有沼气池、青贮池,并配有粉碎机、揉切机等。以存栏80只能繁母羊为例,总投资约13万元;羊场每年出栏山羊200只,每只羊纯利润按300元计算,年可获纯利6万元。
目前,界首市规模羊场技术人员均能掌握高床养殖、科学繁育、疫病防治、羔羊补饲、秸秆青贮氨化等技术。养殖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主要有粪肥还田、沼气利用等。在做好强制免疫口蹄疫疫苗的同时,相关部门还采购了羊痘疫苗、三联四防疫苗等,免费提供给规模养羊场。
养羊户自发组合,成立了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六统一”(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养殖品种、统一产品销售、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动物防疫、统一污染治理)的生产、经营模式。
适度规模养羊的优势主要是投资少、风险小、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劳动力以家庭成员为主,饲草以农作物秸秆为主;存在的不足主要是饲养管理水平不高。
界首市设立了扶持山羊发展基金,市财政每年出资100多万元,对能繁母羊和规模羊场进行补贴;以扶贫方式无偿送给贫困户、军烈属和五保户,每户1只优良母羊;规模羊场用地按农业用地对待,用电按农业用电计价;对招商引资客商,在土地、金融、技术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并采购了羊痘、羊三联四防疫苗等,免费提供给养殖户进行防疫;定期对养羊户进行技术培训。“十一五”期间,界首市山羊产业累计投入社会资金1.3亿元。
界首市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兴建了安徽立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银海集团,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安徽立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 800万元,填补了界首市山羊产品深加工的空白。安徽银海集团集种植、养殖、交易、加工为一体,总投资1.2亿元,下辖的银河山羊繁育有限公司年存栏肉羊10 000只,出栏13 000只;银河皮革有限公司年加工裘革500万张;鑫河清真牛羊肉加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富海斋”牌冷鲜肉、清真水饺、清真汤圆等产品,畅销省内外。
界首市斥资在城区南8km 处陶庙镇建了一座高标准山羊交易屠宰市场,云集全国各地客商,产品畅销全国,使界首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山羊集散地。紧邻市场的陶楼村,被安徽省农委评为山羊养殖特色专业示范村。
近年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秸秆养羊示范项目、安徽白山羊保种项目、省级标准化规模养羊示范场、阜阳市养殖小区等项目在界首市共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安徽省肉羊产业体系界首试验站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实现了界首市山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11年实现山羊产业产值2 400万元。
本地白山羊繁殖力强,4月龄左右性成熟,6月龄可初配,全年发情,平均每胎产羔2.2只以上;要选留本地具有多胎羊的白山羊后代作基础母羊,选择具有生产双羔或多羔潜力的波尔山羊作种公羊。
提高种公羊和繁殖母羊的营养水平、加强饲养管理,是保证其繁殖力的基础。给种公羊多饲喂富含蛋白质的饲料,并控制其膘情;对营养差的母羊,要在配种前1个月进行补饲,妊娠后期的母羊要注意保胎、防止流产。
适度规模羊场要根据能繁母羊的存栏数量,在作物秸秆收获季节备足饲草;也可在沟边、河沿等荒地种植优质牧草,以提高饲草质量和补充草料的不足。
本地山羊具有繁殖率高、泌乳性能好、适应性强、板皮质量优等优点,已被安徽省农委确定为地方保护品种。试验发现,用波尔公羊与本地母羊杂交生产的一代羔羊,平均初生重2.85kg,比本地羔羊(1.83kg)增加了1.00kg;5 月龄平均体重25.10 kg,比本地羔羊(17.3kg)增加了7.80kg,杂交优势明显。
用优质纯种波尔公羊与本地母羊杂交,生产杂交一代羊作为商品羊出售,是界首市养羊业的最佳选择。近年来,不少农户选留波本杂交一代母羊作种羊,用纯种波尔公羊交配生产杂交二代羊。但实践证明,波本杂交一代母羊的发情期长、产羔率低。广大养殖户应尽快走岀误区,合理利用杂种优势。严禁近亲交配,以防品种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