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生态型蚕桑生产模式初探

2012-12-08 21:03王永平何光燕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小蚕省力桑园

王永平,何光燕

(楚雄市农业局蚕桑站,云南 楚雄 675000)

楚雄市地处云南省中部,属北亚热带冬干夏湿季风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雨量826 mm,蚕桑发展自然环境条件得天独厚,是丝绸古道之乡和云南省最早的栽桑、养蚕及制种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新时期国内外蚕业生产的不断转化升级,楚雄市传统的蚕桑生产呈现出生产手段落后、劳动力资源缺乏、规模化程度低、机械化利用率不高、经济效益明显低下等弊端,严重制约和阻碍了蚕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到2011年,全市459 hm2桑园仅饲养蚕种7 997张、生产鲜茧17.18万kg、实现产值527.47万元,公顷桑仅养蚕种17.4张、生产鲜茧374.25 kg、养蚕收入1.15万元。

为进一步解决生产手段落后、劳动力资源缺乏、规模化程度低、机械化利用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根据楚雄综合试验站下达的《国家蚕桑体系“十二五”重点任务及2011年工作任务》要求,于年内购置引进各种蚕桑机械和高效优质省力用具,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相结合,在20 hm2核心示范样板内探索出一条省工省力、生态优质、节本增效的生态高效型蚕桑产业发展新模式,现就其推广应用情况作进一步说明,以期为探索生态高效型蚕桑生产新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1 生态型蚕桑生产模式推广应用

1.1 桑园管理模式

桑园面积20 hm2,桑树品种为农桑系列和盛东1号,树形养成为低干有拳式,夏伐冬封梢桑园。

(1)桑园翻挖。全年翻挖桑园3次,第1次在春季桑树发芽前 (3月中上旬)结合施春肥进行,翻耕深度10 cm;第2次在夏伐结束后 (5月中上旬)结合施夏肥进行,翻耕深度10 cm,结合锄草;第3次在桑树落叶进入休眠后 (12月中下旬)结合桑园封梢、整枝进行,翻耕深度20 cm。

(2)桑园锄草。全年2次,第1次于夏伐后 (5月中上旬)结合翻耕施肥进行;第2次于夏蚕结束后(7月中旬)结合施秋肥进行。

(3)桑园灌水。全年2次,第1次于春季桑树发芽前 (3月中上旬)结合施春肥进行;第2次于夏伐结束后 (5月中上旬)结合施夏肥进行。

(4)桑园施肥。全年3次,第1次在3月中上旬结合灌水施春肥,每公顷施尿素750 kg;第2次在夏伐后 (5月中上旬)施夏肥,每公顷施尿素150 kg;第3次在夏蚕结束后 (7月中旬)结合锄草施秋肥,每公顷施尿素150 kg。

(5)桑园联防。全年进行4次统一 (统一时间、统一用药、统一用药量)联防工作,第1次2011年1月28日至30日,使用30%甲胺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500倍液进行桑园喷施防治;第2次2011年2月10日,使用30%甲胺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进行桑园喷施防治;第3次2011年7月1日至3日,使用73%克螨特乳油3 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第4次2011年7月12日至15日,使用73%克螨特乳油3 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

通过桑园管理,桑园病虫害的蔓延得到了有效遏制,桑园水肥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同时做到2行桑树1条沟,使桑树长势达到楚雄市历史最好水平,每公顷桑产叶量均达4.5万kg以上,起到丰产桑园的示范带动作用。

1.2 养蚕模式

20 hm2核心示范区全年春、夏、秋、正秋四季饲养蚕种1 852张 (公顷桑养种92.55张),因受工业废气污染全年仅生产鲜茧23 314.2 kg(公顷桑产鲜茧1 165.5 kg)、蚕茧产值85万元 (公顷桑产值4.25万元);按养种量计算,大约减产鲜茧39 653.8 kg左右。

(1)选养优质、高效、抗逆性蚕品种菁松×皓月。

(2)选用高效、广谱、低毒蚕药,如漂白粉、福尔马林、消特灵、脓僵大克星、防病一号、新鲜石灰。

(3)实行小蚕共育。小蚕共育率100%,改传统3回育为2回育。

(4)大蚕推广应用省力化简易蚕台。全年共使用省力化简易活动蚕台600套 (次),推广使用率为100%,比用方形蚕箔养蚕每张种节约购置成本约400元 (蚕箔张种40个×15元-蚕台张种1套200元=400元),给桑、除沙、扩座所用时间比用蚕箔节省1/3以上。

(5)上蔟使用纸板方格蔟。全年共使用纸板方格簇66 750片 (次)(其中2012年新增使用5 000片),推广使用率为100%,上车茧率达95%以上。

1.3 蚕桑机械和优良用具购置、示范使用情况

新购和示范使用切桑机2台、自动升温补湿器2台、小蚕共育盒200个、高压消毒喷枪2支、桑园微耕机1台、伐条机2台、纸板方格蔟5 000片。通过示范,在省工省力、生态优质、节本增效等方面效果明显。具体情况如下:

(1)切桑机。该机具有切叶快、桑叶切口光滑整齐、切叶大小均匀、不碎烂、无污染、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系数高、省工省力、生态安全高效等特点,所切桑叶完全能够达到小蚕各龄期用叶质量标准。以共育80张蚕种为例,1龄蚕期每次切叶时间约10 min、2龄蚕盛食期最长切桑时间每次约40 min、3龄蚕盛食期最长切桑时间每次约1 h,比手工切叶省工省力和提高效率8~10倍,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

(2)自动升温补湿器。该机采用数字式传感器,加温补湿可自动控制,精确度高,单机温湿度可控范围50 m3,能严格调控室内气候环境,有效保证蚕的健康生长和发育,真正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温控养蚕。

(3)高压消毒喷枪。该消毒枪具有压力大、射程远、清洗消毒方便彻底等特点,蚕室、用具和环境清洗消毒比人工清洗消毒提高效率3倍以上,省工省力1倍以上。

(4)桑园微耕机。每天可翻耕桑园0.33 hm2左右,工作效率是人工翻挖的15倍以上,每公顷平均可节省劳力37.5~45个,是实现桑园翻挖机械化必不可少的替代工具。

(5)伐条机。该机主要由气动枝剪、气管、气管收放器和汽油空压机组成,1.4 L 90号汽油能支持2把气动枝剪连续工作3.5 h,最大可修剪直径为30 cm的枝条,剪伐的枝条截面平滑,不撕裂树皮,无污染,比常规桑剪提高效率3~5倍,长时间大面积使用每公顷平均节省劳力达37.5个工日以上。

(6)小蚕共育盒。采用100%高密度聚乙烯制作而成,无毒副作用,耐酸碱腐蚀,清洗消毒方便,透气性好,经久耐用,能充分利用房屋空间和提高房屋利用率,是目前小蚕共育和蚕种催青替代蚕箔的先进设备。

(7)省力化简易蚕台。每套蚕台有蚕台布10张、蚕网20张,塑料绳24 m,铁圈40个,可制作10层蚕台,养蚕1张,比用方形蚕箔养蚕张种节约购置成本约400元,给桑、除沙、扩座用时比用蚕箔省时1/3以上,是目前生产上大力推广的替代蚕箔的养蚕用具。

(8)纸板方格蔟。应用该蔟具上蔟的茧,茧形大,茧色洁白,无污染,能有效提高解舒,上车茧率高 (比用草笼和塑料折蔟上蔟提高5~10个百分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了下脚茧的产生,是目前生产优质蚕茧、提高茧丝质量和蚕茧市场竞争力最好的上蔟用具。

2 生态型蚕桑生产模式应用前景

蚕桑生产的主要作业环节由桑园翻耕、杀虫防病、伐条剪梢及消毒防病、小蚕共育、大蚕饲养、上蔟结茧等组成,若改变传统的全手工生产模式,走机械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生态型生产新模式,可大大节省蚕桑生产的劳动力投入,并为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如用桑园微耕机替代人工翻挖桑园、用桑树伐条机替代手工剪伐枝条、用自动切桑机替代手工切小蚕用叶、用高压喷枪替代人工洗刷蚕室和蚕室用具环境消毒等均会起到明显的省工、省力效果,从而可以大大节省蚕桑生产工时成本投入;用自动升温补湿器替代人工加温补湿,可极大地改善蚕种催青期、小蚕共育期、大蚕饲养期和上蔟结茧期间的温湿度调控,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把蚕室内气象环境调节到目的温湿度,避免了靠人工加温补湿时引起的温湿度骤变等情况发生,真正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在养蚕上蔟方面,推广应用小蚕共育盒共育小蚕、省力化蚕台饲养大蚕和纸板方格蔟上蔟,在省工省力、节约成本和提升蚕茧质量的同时,还可起到节省蚕室空间和提高蚕室利用率的作用。蚕桑生产作为一项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在劳动力日益紧缺、管桑养蚕成本不断上涨的今天,随着国内外蚕业生产的不断转化升级,机械化、规范化、标准化、生态型的蚕桑生产新模式终将要替代传统的全手工生产模式,探索生态型蚕桑生产模式是发展现代蚕业的必由之路,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猜你喜欢
小蚕省力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攀西蚕区小蚕共育质量的提升措施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顶端托管”增收省力省心
省力与费力
省力与费力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