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粮食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2-12-08 21:03陈俊良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曲靖市全市粮食

陈俊良

(曲靖市农业局,云南曲靖65500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在全球粮食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用世界9%左右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左右人口的中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曲靖市地处滇东北乌蒙山区,辖7县1市1区,耕地面积28.67万hm2,总人口632.27万人 (农业人口占84.93%),农民人均纯收入5 035元,是云南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是云南省粮食主产区,素有“滇东粮仓”的美誉。人多地少,土地贫瘠,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口粮问题历来是曲靖市的头等大事。“十一五”以来,曲靖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三农”工作的首位,加大扶持力度,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扩大复种指数,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以来实现并保持了基本自求平衡的历史性成就,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互动格局。

1 粮食生产现状

1.1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长

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最根本的措施就是严格保护耕地,强化耕地质量建设。曲靖市地处云贵高原腹地,大部分耕地集中在山区、半山区,基础设施薄弱,土壤瘠薄,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生产效益低下。2006年以来,曲靖市坚持把中低产田地改造作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抓手,按照“大连片、大规模、高标准、高效益”原则,整合各种力量,充分发动群众,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扎实抓好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形成了“项目大集中、资金大整合、政府大投入、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建设”格局和“市级领导和领导小组成员挂钩包县、县级领导挂钩包乡、乡级领导包村的三级挂钩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领导协调机制。在工作中,把中低产田地改造与山区综合开发相结合、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基本烟田建设相结合、与粮食增产计划相结合、与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相结合、与土地占补平衡开发项目建设相结合、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坚持治水、改土并重,以水利为基础、山区为重点、农民为主体、投入为保障,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类指导、连片推进、综合治理。针对各种类型的中低产田地,综合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科技措施,把中低产田地建成“渠相通、田成方、路相连、树成带、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农田。

2006年以来,全市共争取农业项目资金37.6亿元,累计建成旱涝保收农田10.93万hm2,创造出以马龙“己沃模式”为代表的曲靖经验,连续3年被省政府表彰为“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一等奖”。同时,大力推广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合理间套作、聚土垄作等生物和农艺措施,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秋播绿肥面积常年稳定在6.67 hm2以上,绿肥种植利用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通过中低产田地改造,变每年1季为每年多熟,为冬季农业开发和提高晚秋作物种植规模奠定了基础。2011年全市粮食作物间套种面积达39.67万hm2,天拉大,地拉宽,提高了单位面积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产出能力,实现了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连续稳定增长。2006年至201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分别为50.6万hm2、51.67万hm2、54.67万hm2、57.2万hm2、58万 hm2、64.98万 hm2,分别较上年增长3.1%、2.1%、5.8%、4.6%、1.4%、12%。

1.2 粮食产量和质量稳步提高

1.2.1 切实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完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

粮食生产点多面广,涉及千家万户,专业性很强,工作艰辛而复杂,队伍建设对推动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曲靖市把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措施来抓。一是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切实做好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素质优良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截止2011年底,全市有农业科研推广机构271个,专业技术人员2 717人。其中,研究员20人,高级农艺师252人,农艺师1 290人。二是强化培训,切实提高广大科技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自学考试、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步伐,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业务水平。截止2011年底,专业技术人员中,拥有硕士学位的46人、本科学历的1 524人、大专学历的1 089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2005年增加122人。三是注重实绩,搞好优秀人才选拔工作。8年来,曲靖市农业系统有100余人 (次)分别获得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特殊津贴以及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荣誉称号。

在此基础上,曲靖市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围绕粮食增产量、农民得实惠、农技人员长才干的目标,按照科技与产业配套的要求,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应用力度,在农作物育种、农机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应用前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多年来,曲靖市选育并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62个,占全省1/5,居全省各州 (市)首位。其中,会泽县农技中心选育的“会—2号”、“合作88号”成为西南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会泽县农技中心选育的“会单4号”、宣威市种子公司选育的“宣黄单4号”成为云南省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宣威市马铃薯研发中心被确定为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曲靖市农业科学院被确定为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展康、黄吉美、唐永生等科技人员分别被国家农业部聘任为综合试验站站长,国家创新团队中出现了曲靖农科人员的身影。

1.2.2 狠抓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粮食产量稳步提高

2006年以来,市农业局深入开展“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带动”高产创建和“科技样板工程示范”活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搞好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典型示范服务工作,以集成、配套、创新高产栽培技术为核心,将高产创建与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有机结合,认真制定落实高产创建实施方案,做到“三定三配套”(即定标准、定产量、定人员和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措施集成配套、科技人员的工作绩效奖惩配套),抓节令、推科技、办样板,强化样板示范和带动功能,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水平。2006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各级各类高产示范样板33.33万hm2。其中,2010年举办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示范样板63片,示范面积4.72万hm2;2011年举办高产创建示范样板93片,示范面积6.41万hm2,组织实施了宣威部级整县推进,陆良三岔河、沾益白水、师宗丹凤、会泽者海、罗平罗雄部级整乡推进等高产创建项目,辐射带动23.33万hm2。在高产创建中,实现了各级有样板、每个大宗作物有样板,实现了高产示范区良种覆盖率100%、测土配方施肥100%、科技措施普及100%,使全市粮油作物单产取得了新的突破,2009年沾益县菱角乡玉米样板每公顷最高产量达15 897 kg,会泽县火红乡马铃薯样板每公顷最高产量达76 340.4 kg,创全市马铃薯单产最高记录;示范区平均产量都比上年增加10%以上,带动全市大面积粮油作物增产增收。

在样板实施中,曲靖市整合各专业的科技推广技术优势,狠抓了良种良法配套,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由注重单项技术应用向系统集成技术应用转变,促进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按照“稳定面积打基础,优化布局增效益,提高单产保总量,主攻品质上水平,产销联动促流通,政策扶持谋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品质,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推广优质农作物专用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根据专用化、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要求,充分利用各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推广种植专用玉米、脱毒种薯、优质水稻、专用小麦、啤饲大麦、优质杂粮,提高了全市粮食产量和质量水平。其中,玉米以推广“宣黄单4号”、“靖单13号”为主,马铃薯以推广“会—2号”、“合作88号”为主,水稻以推广楚粳系列、云粳系列品种为主,小麦以推广“靖麦11号”、 “川麦107”为主,大麦以推广“澳选3号”、“V43号”为主,全市良种覆盖率由2005年的82%提高到目前的100%。二是大力推广配套技术,提高种植效益。围绕“保证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增加种植效益”的目标,集成创新具有区域特色、适应现有生产力水平的简单化、标准化的技术规程,特别是加强了应对异常气候影响和有害生物防治的关键技术集成推广,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水稻上,重点推广优质稻及“一增四推”配套技术 (增有效穗,推钵盘育秧、推精确定量、推双行条栽、推统防统治);玉米重点推广种子包衣、地膜覆盖及“一增四改”配套技术 (每公顷增密7 500株,改高秆大穗品种为耐密品种、改等雨播种为抗旱抢墒播种、改露地栽培为覆膜栽培、改净种为间作套种);马铃薯重点推广高垄双行、覆膜栽培和“一种一防”(脱毒种薯、晚疫病防治);麦类重点推广“一精二推”技术 (精量播种,推氮肥后移、推宽窄行栽培);油菜重点推广宽窄行栽培及“一种三推”配套技术 (优质“双低”高油品种,推育苗移栽、推增施锌硼肥、推喷施多效唑),把主导品种推广到村入户,主推技术培训到田间地头,进一步提高农业新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所有高产创建示范片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测土配方施肥达到100%、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达到100%、培训农户达100%以上,实现项目区户均有一个科技明白人。

通过样板工程的实施和带动,全面提高了项目区种植水平和单产水平,使全市粮食产量取得了新的突破,辐射和带动了全市粮食产量稳步增加。2006年至2011年,全市实现粮食总产分别为 20.65亿 kg、21.97亿kg、23.05亿 kg、24.42亿 kg、25.46亿 kg、28.77亿kg,分别较上年增长2.2%、6.3%、4.9%、5.9%、4.26%、13%。

1.2.3 狠抓农业标准化工作,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近年来,曲靖市建立和完善了粮油种子安全体系、病虫害预警控制体系、农业信息体系、农业安全监管体系、生产技术服务体系,狠抓了农业标准化工作,加速发展粮食品牌。一是制定和推广了49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指导和规范企业、农户科学用药、合理施肥,提倡和推进清洁生产,健康养殖。组装和集成了《曲靖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全市大宗农产品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二是建成了3个国家级粮油标准化示范区 (会泽马铃薯、罗平油菜、陆良马铃薯),形成了会泽马铃薯等13项云南省地方标准,填补了曲靖市地方农业标准的空白,促进了品牌农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累计认定“三品”面积47.18万hm2。三是累计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27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由2005年的85.5%提高到目前的100%(全省例行抽检结果),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1.3 粮食生产效益稳步提高

曲靖市是一个有着537万农民的农业大市,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务工收入。长期以来,由于曲靖市粮食生产产业化水平偏低,集约化程度不高,加工增值很低,造成粮食价格不高,种粮效益一直偏低。再加上种子、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涨价过快,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为此,曲靖市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强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广泛宣传,增加政策的透明度,确保补贴发放的公开、公正,真正做到政策落实不走样、不缩水,给农民的实惠不转移、不减少,认真抓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落实、发放工作,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仅2011年,全市通过“一折通”兑现支农惠农补贴资金50 912.15万元,其中粮食直补1 274万元、良种补贴5 392.7万元、农资综合补贴40 123万元、油菜补贴1 922.45万元、农机购置补贴2 200万元。同时,努力争取上级扶持,逐年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努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仅2011年,争取中央和省级投入科技增粮生产扶持资金9 965万元,全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各项支农贷款26.4亿元。

在此基础上,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将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采取措施强力推进粮油种子产业、薯类产业、畜牧产业,以此提高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延长粮食产业链,拉动粮食内需,提高粮食价格和生产效益。全市农业呈现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优势特色逐步显现、龙头带动日益增强、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的局面,为粮食生产的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1.3.1 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围绕龙头企业发展“127”目标,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外引内扶,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长。截止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320个,其中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13个,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44个、市级龙头企业151个。成功引进正大、蒙牛、康恩贝等知名企业。云南东恒经贸有限公司带动2万户农户发展养殖,年销售收入达3亿元,带动了玉米等饲料粮的发展壮大。

1.3.2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稳步发展

通过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加强管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从2005年的178个发展到现在的1 071个,专业合作社成员达3.1万人,带动非成员农户23万余户。全市农业物流企业和农产品营销大户累计达668户,建成大中型农产品产地批发交易市场18个,其中7个被列为农业部定点市场,农产品出口到15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各项强农补贴的落实和惠农政策的扶持,有效地提高了曲靖市的粮食生产能力,提高了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益。2006年至2011年,全市分别实现粮食产值37.48亿元、42.72亿元、46.93亿元、49.72亿元、52.2亿元、65.51亿元,增幅分别为 6.87%、14%、9.85%、5.94%、4.99%、12.55%。

2 存在问题

2.1 发展不平衡

由于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少数地方的干部群众对粮食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粮食生产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造成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差距明显。

2.2 基础设施落后

全市至今仍有17.73万hm2中低产田 (地),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脆弱,农田水利化程度依然较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不强,粮食生产总体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改变。

2.3 农民素质偏低

农民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相对偏低,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保护农民权益的机制和体系还不健全,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

2.4 科技队伍素质不高

农业系统干部职工队伍年龄结构老化趋向明显,外出进修和学习的机会很少,科技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造成知识老化,观念陈旧,能力不强,办法不多,与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不相适应。

2.5 农业投入不足

多年来,各级政府及部门对农业的投入比例减少,缺乏专项科研推广经费投入,科研条件总体较差,工作条件简陋,基础性科研举步维艰,科技成果转化进展缓慢。

总之,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粮食生产仍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巩固和强化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新形势下对粮食生产工作的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抓住机遇,主动迎接挑战,把思想真正统一到稳粮增收安天下上来。曲靖是一个人口大市、农业大市,粮食安全生产任务十分繁重,工作差距很大,面对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影响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因素层出不穷,实现粮食安全生产目标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艰难,各级各部门应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工作的领导,巩固和强化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真正把粮食生产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3.2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耕地总量和质量

加强高产稳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耕地总量不下滑。通过中低产田 (地)改造等农业项目的实施,增强发展粮食生产的源动力,促进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明显提高。按照全市“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要求,拓宽思路,下功夫重点研究、争取、指导实施好项目,根据各地条件和优势来确定发展的重点,选准突破口,突出特色,突出优势。统筹协调各方力量,认真组织实施17.73万hm2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做到目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充分发动群众,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加大坡耕地改造治理和中低产田地改造,以改促退、以改促调,做到能排能灌、能水能旱,变一季为多熟,变净种为立体多熟种植;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农耕农艺措施结合,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有机肥开发利用,通过耕地整治和改造,做到良种良制良法配套,耕地用养结合,保证耕地持久发挥效益。要实施管理好各种项目,切实发挥项目的“龙头”作用;积极争取国家政策鼓励的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沼气、沃土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旱作节水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阳光培训工程”和“村容村貌”新农村建设等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积极申报争取纳入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的建设项目和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西部特色农业示范项目,重点选择一批全市有区域特色、较好基础、较大规模和较好发展前景的农业项目进行申报,力争做到申报项目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与发展粮食生产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曲靖市的粮食综合生产水平。通过项目建设,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带动、辐射作用,提高全市农产品竞争力,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3 突出科技支撑,提高科技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

一是加大新品种引进选育、推广力度,努力改善曲靖市粮食品种、品质结构,丰富遗传背景,减轻病虫危害,降低生产风险,提高生产效益。二是大力推广粮食作物间作套种、生物多样性栽培等措施,扩大复种指数,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三是认真开展高产创建活动,集成、推广一批综合配套技术,把主导品种推广到村入户,主推技术培训到田间地头,提高农业新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

3.4 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扎实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

一是实行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城市上山战略,实行耕地占补平衡,严格控制把基本口粮田转为非农业用地,保持耕地总量平衡。二是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倡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防止肥料污染;发展食草畜禽养殖,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实行过腹还田;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及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行农村沼气建设,搞好秸秆及其他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三是继续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推行农产品全过程标准化生产。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严格实施,按标准生产,对发展前景比较广阔、区域性特色明显的优势特色作物,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制定地方标准;加强农业标准化培训工作,切实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管理,并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四是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基地认定工作。切实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申报力度,进一步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五是搞好农产品质量检测控制体系建设。以省级检测中心为依托,实施农产品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把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确保市民吃上“放心粮”。

3.5 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发展后劲

农业科研推广是一项以社会效益为目的的纯公益事业,各级各部门应加大对农技推广工作的经费投入,把农业科研推广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经费单列,专款专用,逐年加大对农业科研及推广的经费投入,确保基础性研究、科技推广、科技培训和知识更新业务的正常开展,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运用,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增强科技兴粮的后劲,促进曲靖市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总之,粮食稳则民心安,民心安则天下稳,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要做好此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今后,要切实采取措施,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狠抓落实,切实加强粮食生产工作,确保曲靖市粮食安全稳定,促进全市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4 目标任务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曲靖市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形势将受人口持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种粮效益下降、科技支撑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影响,持续保持粮食稳定发展、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十分艰巨。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 (2008-2020年)》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的意见》要求,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和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推进大会提出的夯实高原粮仓的目标,到2016年,云南省粮食产量要突破400亿kg,曲靖市至少要突破34.5亿kg,还需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5.73亿kg。

目前,曲靖市粮食生产发展有两大潜力。一是提高单产有潜力。目前曲靖市农业生产地区间差异还很大,样板区和非样板区差异巨大,还大有潜力可挖。以玉米为例,曲靖市种植密度普遍偏低,全市平均每公顷52 500株左右,产量5 463 kg,而样板区种植密度平均每公顷达到67 500株,产量可达10 500 kg以上。据专家分析,如果曲靖市玉米种植密度每公顷增加7 500株,再配套相应的技术措施,每公顷产量至少可提高750 kg以上。二是扩大面积有潜力。山区、半山区通过推广地膜覆盖等抗逆栽培技术,改冬闲养地为行间套种秋马铃薯、秋荞、豌豆等措施,可扩大种植面积;坝槽区通过间套种、春提前、秋延后、反季栽培,适当压缩低产作物,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鲜食玉米、反季马铃薯、豆类、红苕,都可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据专家测算,到2016年曲靖市粮食种植面积达到70万hm2,比目前增加5.07万hm2是完全可能的。

为此,曲靖市发展粮食生产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云南面向西南重要桥头堡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结合曲靖市促进农民增收“12345”工程、整乡推进“866”工程等农业农村重大工程的实施,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充分发挥独特的高原优势,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工作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目标,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第一要务,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产业化经营为主要手段,加快构建高原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正确处理好调整农业结构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关系,稳定增加面积,逐步提高单产,发展滇东高原粮仓,构筑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高效、四季飘香的高原特色产业体系,力争把曲靖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推动曲靖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从2012年开始到2016年,确保每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6.67万hm以上,用5年的时间实现粮食增产5.73亿kg,总产量达34.5亿kg,全市粮食自给率达100%。各县(市)区将按照粮食安全分级负责制的要求,把指导性计划目标层层分解下达,认真抓好计划落实的督促检查,确保粮食生产计划顺利完成。

[1]罗孝玲.基于粮食价格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D].中南大学,2005.

[2]龙方.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D].湖南农业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曲靖市全市粮食
珍惜粮食
曲靖市成立“珠源少年宣讲团”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曲靖市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前景展望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那些教我们珍惜粮食的金玉良言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福建会馆今景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