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芳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计划生育指导站 223300
宫腔镜是一项微创性妇科诊疗技术,用于宫腔内检查和治疗的一种纤维内窥镜,它是利用镜体的前部进入宫腔,对所观察的部位具有放大效应,达到直观、准确的目的,避免了传统的盲目手术所带来的伤害,减少了受术者的痛苦。本文对120例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行宫腔镜诊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1.1 一般资料 本站从2010年1月-2011年6月行宫腔镜手术共120例。其中宫腔镜直视下取器30例,直视下清宫75例,人工流产后闭经行宫腔镜检查15例。1.2 方法 本站采用亿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宫腔镜。术前常规做体格检查、妇科检查、阴道B超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3d内无性交史,如妊娠残留时间大于1个月且出血不多,口服消炎药及雌激素7d后再进行手术。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2%利多卡因做宫旁神经阻滞麻醉,扩张宫颈口至8号,5%葡萄糖液膨宫至宫腔充盈,视野明亮。镜下观察IUD的位置,是否断裂、变形及嵌顿情况。镜下确定妊娠残留物的大小、位置。镜下分离粘连,粘连严重者于B超或腹腔镜监视下行电切割治疗。刮出的宫腔组织物常规送病理检查。术后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持外阴清洁,禁止性交1个月。
2.1 宫腔镜下取器 30例宫腔镜直视下取器中,IUD位置正常6例(20%);IUD断裂及部分残留14例(47%),其中1例未取出;IUD嵌顿及变形10例(33%),其中3例用刮匙轻轻搔刮取出,2例用微型剪剪开组织取出。取出IUD后均行盆腔X线平片复查,成功率达96.7%(29/30)。
2.2 宫腔镜下清宫 宫腔镜下清宫75例中,人工流产不全60例,距手术时间15d~5个月不等。其中7例为多次刮宫(4例2次刮宫,2例3次刮宫,1例4次刮宫)后B超检查仍报告为宫腔内强回声。其病理检查结果为54例为坏死胚胎组织;4例为分泌期子宫内膜(残留组织已机化、变硬,取出困难);2例为子宫内膜息肉。术前妊娠残留物诊断确诊率为96.7%(58/60),宫腔镜治愈率93.1%(54/58);药物流产不全10例,中期妊娠引产胎盘残留3例,稽留流产2例,病理报告与术前诊断均相符,宫腔镜治愈率100%。
2.3 人工流产后闭经 人工流产后未转经15例中,宫腔镜下检查发现宫颈口粘连9例,用探针分离粘连;宫腔粘连6例,其中轻度膜状粘连5例,用探针、扩张器及微型剪刀分离;肌性、纤维性粘连1例,转诊后在腹腔镜下行电切割治愈。术后放置IUD 3个月,同时行人工周期治疗,有14例月经恢复正常,1例因内膜损伤严重未恢复。宫腔镜治疗成功率为93.3%(14/15)。
宫腔镜不仅能确定病灶存在的部位、大小、外观及范围,且能对病灶表面的组织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在直视下取材或定位刮宫,即可以在诊断的同时进行治疗,更新、发展和弥补了传统诊疗方法的不足。
IUD嵌顿、断裂、残留均给常规取器手术增加了困难,宫腔镜可以在确诊的同时使用宫腔镜的特殊手术器械(如微型剪刀、异物钳等)将其完整取出。本文取器成功率96.7%,1例IUD残留部分完全嵌入肌层未能取出。人工流产不全、药物流产不全及引产后胎盘残留,组织机化、粘连或子宫畸形,或位于宫角,再次手术失败率较高,本文中有7例多次刮宫失败。据报道,盲目刮宫有35%的区域刮匙可能触及不到[1],即发生残留可能性较大。一次或多次清宫不全再次常规清宫容易损伤子宫内膜而使子宫肌层组织裸露,且多次侵入操作易导致感染,从而造成宫腔粘连,导致月经量减少、闭经或继发性不孕症等不良后果。子宫结构异常也给不全流产的诊治带来困难,赵彩琴[2]报道早孕吸宫不全者往往因为子宫畸形造成。在宫腔镜下手术可以避免上述不良后果。本文75例流产不全中无1例出血、感染、损伤发生,故宫腔镜在宫内妊娠残留物的诊治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流产后闭经的原因,多数是多次或过度刮宫而使子宫内膜损伤,造成肌层组织裸露、加之侵入性继发感染,引起创伤性宫腔粘连(Asherman综合征),妊娠或近期有过妊娠史者较非妊娠妇女子宫容易受到伤害。产后2~4周刮宫或过期流产刮宫,宫腔粘连的危险性更高。所以有反复宫腔操作史的月经异常者应行宫腔镜检查,了解粘连的范围和性质,从而达到彻底治疗粘连的目的。
总之,宫颈镜直视下操作避免了盲目手术所带来的伤害,减少了受术者的痛苦,改善生殖预后,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操作简单、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诊治。
[1] 夏恩兰.宫腔镜技术的近年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3):182.
[2] 赵彩琴.宫腔镜诊治宫内妊娠残留物31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6):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