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2012-12-08 19:37:14孙继芳崔炜萍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妇产科2667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22期
关键词:缝线进针术式

孙继芳 崔炜萍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266700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占分娩总数2%~3%,在我国仍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其中宫缩乏力为产后出血最主要原因,剖宫产是产科常见的手术,是解决难产与产科并发症的主要手段,宫缩乏力占剖宫产出血原因的70%~80%[1],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解决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显得尤其重要,故及时、有效的预治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国内报道剖宫产的子宫切除率为0.45‰~0.61‰[2]。切除子宫使年轻妇女丧失生育功能,给产妇带来严重身心创伤,因此,有效迅速地控制出血,保留产妇的子宫是产科医师面临的问题,我院产科采用改良B-lynch背带捆绑缝合术处理剖宫产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50例,取得良好效果,避免了子宫切除,现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3 854例分娩产妇中,行剖宫产1 209例,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出血80例。其中50例行改良B-lynch缝合术,出血量500~2 500ml,产妇年龄在22~38岁之间,平均年龄28岁;孕周32~42周,平均39+1周;初产妇34例,经产妇16例。剖宫产指征为产程异常10例,前置胎盘4例,双胎妊娠12例,巨大儿10例,重度子痫前期3例,瘢痕子宫9例(其合并双胎4例,并巨大儿3例),胎盘早剥1例 ,由外院转入我院1例。病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均在胎盘娩出后随即发生出血,子宫收缩不良,呈“软袋状”。常规按摩子宫、宫体及静脉注射催产素,口服米索前列醇,出血部位“8”字缝扎,欣母沛0.25mg宫体注入,以及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等处理后,观察15min左右,出血仍较多,行改良B-lynch缝合术。

1.2 缝合前评估 将子宫托出腹腔,双手托住子宫,由上而下加压按压子宫,同时观察子宫出血情况,如果出血减少,则使用此术式有效。

1.3 方法 首先清理宫腔内积血,用1号可吸收线在子宫下段横切口水平下2~3cm处,距子宫右侧缘3cm处垂直进针至宫腔,止血钳夹住缝线尾端,在切口上缘2~3cm并距子宫右侧缘3cm处出针,缝线沿子宫前壁右侧自下而绕上至宫底处,拉至宫底加压于宫底距宫角3~4cm垂直绕过宫底到后壁。与前壁进针相对应部位的后壁进针入宫腔,水平出针至左侧子宫后壁,继续左半部的缝合,将缝线垂直通过宫底,至左侧子宫切口上缘2~3cm并距子宫左侧缘3cm处进针,于子宫下段切口与右侧相同水平处出针,助手按压子宫体同时,小心缓慢抽紧缝线后打结,打结及常规缝合子宫下段切口前用有孔吸引器吸头吸引宫腔内积血,若无明显出血,则打结,使子宫呈纵向压迫状,子宫表面可见前壁和后壁的两条缝线呈背带式位于子宫两侧,常规缝合子宫下段切口,将结包埋于前反折腹膜下。缝合结束后,必须观察子宫的颜色、轮廓、阴道出血量、尿量及生命体征,证实无明显活动性出血,才可关腹。

2 结果

50例产后出血患者术中行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后均有效,有3例行此术式前,因胎盘位于近宫角部,胎盘娩出后宫角部疲软,行8字缝合止血。1例患者在一次B-lynch缝合术后,仍有较多阴道流血,以同样术式在距原进针处0.5cm偏宫旁进针,行二次缝合术;另1例因胎盘早剥致DIC,捆绑后子宫肌层及浆膜层仍有渗血,使用棉垫纱布压迫,术后48h二次开腹取出,避免子宫切除,术后未因血液循环不良或再出血而再次行手术或子宫切除者,均与同期手术患者同时出院。随访16例患者,2个月后行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月经恢复时间为6~24个月。有2例患者于术后9个月时未避孕,再次怀孕流产。1例1年后再次怀孕生产。

3 讨论

3.1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及产科并发症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研究证明子宫不单是激素的靶器官,而本身也产生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及激素,参与机体生殖、生理变化。如将子宫切除,即使保留卵巢也比子宫完整的正常妇女冠心病的发病率高3.3倍。子宫切除可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因此,保留育龄妇女子宫是非常重要的。

3.2 B-lynch缝合术系由英国milton keynes医院报道的一种新的外科手术控制产后出血的缝合方法[3]。此术式利用子宫前后壁缝线加压子宫,使子宫壁间血管受压,形成血栓而止血,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止血效果立即显现,可免于子宫切除,保留生育能力,称为B-lynch缝线术,其较动脉血管结扎技术简单,不用担心损伤周围脏器和组织,更无损伤输尿管之忧。此法并非动脉血供完全中断而止血,而是交织于肌纤维间的子宫壁间血管、血窦由于压迫被动关闭,使血液凝固成血栓而止血,故不会导致子宫缺血坏死,并可免于子宫切除,更适合剖宫产时使用[3]。

3.3 此术式注意:(1)用可吸收肠线缝合时,子宫前后进出针部位要在同一水平,而且要全层穿透,在拉线时,使子宫前后壁受力均匀。(2)打结前拉线要用力均匀适度,过紧可影响子宫血供,过松则起不到止血作用,而使手术失败。以打结后缝线和子宫浆膜间可容纳一手指为适度。

3.4 缝合方法的改良:(1)原术式采用2号铬制肠线,而笔者改用1号可吸收线,缝线质地好,有韧性,打结可靠。(2)可二次手术,避免切除子宫。(3)子宫肌层有疲软处,可辅助8字缝合。(4)术中有渗血者,缝合后可用棉垫纱布压迫,于术后48h开腹取出,避免子宫切除。

总之,我院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处理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是行之有效的,可避免子宫切除,保留了孕产妇的生育能力,减少损伤,提高生活质量。本组资料证明该术式对月经恢复无影响,对再次妊娠分娩无明显影响,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且此术式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1] 李慧娟,王亚军.捆绑式缝合子宫治疗剖宫产出血16例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3):42,49.

[2] 曾荔苹.产科急症子宫切除41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4):255-256.

[3]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1-845.

猜你喜欢
缝线进针术式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缝线抗议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中外医疗(2015年18期)2016-01-04 06:52:10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