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艳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目前,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大多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进行,很多实质性工作已经有序展开,随着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猛增,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就业竞争加剧,而另一方面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却很少。从表面上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是由于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而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是毕业生选择创业的人数太少。因此,对学生的创业教育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极为迫切,我国的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需要,是稳定生源、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从广义上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开放型的个性教育。从狭义上来说,就是通过开设创业学课程,给学生传授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等,掌握创业的本领和技巧,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够创造性地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在教育领域弘扬科学发展观、倡导教育“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有限的生命中,都希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也必须依靠创造,而创业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也是追求并实现人生最大价值的过程。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社会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实现人生最大价值的创业过程,实际上也是对增进人类利益做出社会奉献的过程。创业者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科技社会化的背景下,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创业在价值观方面的认识应该与时俱进,并在创业过程中得到具体的体现。事实上,创业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每次选择都是人生价值增值的一次机会,每次选择都毫不例外地受到价值观的影响。
通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来影响创业职业教育价值观取向。多元价值观并存且相互冲突的现象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上表现得十分突出,高职生价值观教育必须使大学生认同集体主义价值观。当前,许多学生的创业选择和创业态度带有明显的个人功利色彩。经济收人的高低、物质生活的舒适安定构成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部分学生在其个人知识和能力水平较大提高的同时,其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却越来越淡薄,对诚信、美德等人格修养方面重视不足。因此,开展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树立社会主导的职业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使自我的职业价值观与自身所处的职业社会所提倡的职业价值观相吻合。高职生的价值定位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高职生的成长和就业实际,注重职业理想教育,更新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积极开展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摒弃只有正规就业或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传统观念,摒弃把工作岗位分为高低贵贱的不正确观念,树立职业平等和劳动光荣的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只要依法从事有一定报酬的劳动,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自主创业。
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工学结合背景下,创新精神的教育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增强职业适应能力,适应纷繁复杂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和生活环境,适应竞争规律,善于转换角色,化被动为主动,不断争取自身在工作环境中的优势地位,所以,以创新意识为特征的职业价值观才是最宝贵的竞争力。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主动搏击职业市场的创业精神和善于创业的品格,培养学生凭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一番事业、创造工作岗位的能力。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作为和制度导向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推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高校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压力巨大。所以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开辟就业渠道的同时,大学生创业日益被重视,大学生创业也开始享受一系列的政策待遇。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创业政策有利于降低创业障碍,促进创业活动,进而对校园内的创业教育又起到一种积极的引导和扶持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充分利用主管部门的信息优势和行政职能传递国内外创业教育信息,引导国内创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利用教育管理平台为大学创业教育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从单纯提供优惠政策向提供系统辅导和政策扶持转变,从优惠政策向构建普惠的创业支持体系方面转变。这样,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作为全民创业系统中的有生力量,才会更有张力和前途。
创建创业型大学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的战略选择,拥有知识和技能的大学毕业生理应成为创业的主力军。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创业型”的内涵,切实转变和更新教育理念,树立适合创业型高职院校需要的价值观和实践观,形成全校师生自主创业的文化氛围;制定和实施鼓励学校师生从事科技创新创业的制度,建立创业的内在动力机制,强化师生的创业意识,使广大师生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由自发行为变成自觉行动,培育学校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形成符合创业型高职院校基本要求的课程体系,重视对现有师资的创业教育与培训,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创业和创业教育水平,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课内外相结合,广泛开展创业教育,以训练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核心,改革和完善大学生科研实践制度,积极开展有特色的校园创业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努力建设大学生实践基地,依托专业实践基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创业实践,提高创业能力。
公益创业,兼顾公益诉求和创业梦想,其旗帜鲜明的社会使命导向性为高校创业教育开辟了一个新天地。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公益创业教育领导机构,把公益创业纳入本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体系,把公益创业教育和公益创业实践当作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引领青年成长的重要创新载体来抓。通过先孵化公益项目,培养学生的公益创业视野;抓住民间机构举办的公益创业大赛这一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可以设立学校自己的公益创业基金,成立大学生公益创业联盟、创建大学生公益创业网站、企业家进高校介绍公益创业成功经验,开展公益创业能力培训班,搭建交流和能力培训的平台,为大学生公益创业培养骨干和“种子”,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成立公益创业研究机构,做好国内外公益创业教育发展的信息收集和对本校公益创业实践经验的总结,消除大学生公益创业面临的公益项目选向、计划书撰写、团队建设、社会资金募集、项目管理和运营、项目效果评估、创业公信力维护等“能力恐慌”。
实施创业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需要转变观念,将学生职业价值观和创业能力培养作为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创业教育无疑迎合了这一趋势和要求。高职院校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的重要举措。在高呼教育改革的今天,高职院校应树立起科学的素质教育理念,按照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的要求,造就我国“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以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
[1]麻丽.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与就业难问题探讨[J].西南教育论丛,2008(3).
[2]朱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3]电子类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和就业能力调查报告[EB/OL].61job电子人才网.
[4]沈春英.基于创业教育理念下的高职生成功素质教育[J].职教论坛,2010,(6).
[5]唐林伟,杨寿林.技能型创业教育向素质型创业教育的转变[J].职业技术教育,2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