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地膜滴灌棉花栽培关键技术分析

2012-12-08 16:03刘雪羽曾红军
园艺与种苗 2012年5期
关键词:果枝灌水棉花

施 敏,刘雪羽,曾红军,刘 干

(新疆惠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石河子 832000)

目前的新疆地膜滴灌棉花是在滴灌的技术平台上将现有的一些栽培技术重新组装,集地膜棉花30年以来所有技术之大成。从2005年起,这一套技术日臻完善,使新疆的棉花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甚至在北疆也出现了10500 kg/hm2籽棉的高产田。但实践中也有些棉田仍处在相对较低的产量水平,经济效益不佳,究其原因还是对这一套技术各个环节的作用和要求没有理解透彻,时间与用量不完全协调,导致技术环节之间难以相互匹配,没能发挥出各项有效技术的合力作用,事倍而功半。笔者对近年来实践中一些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北疆地膜滴灌棉花栽培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旨在为提高棉花产量提供参考。

1 品种选择

近2年生产者在棉花种植上对新品种、新品系的追求十分执着,十几元甚至几十元1 kg的种子都有人买。笔者认为,除了合同扩繁外,并无必要盲目追求价格昂贵的种子。从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品系来看,要获得籽棉产量4500~6000 kg/hm2的棉花品种(系)比比皆是。如新陆早26、新陆早36、新陆早28、新陆早 33、新陆早 42、新陆早 45、新陆早 48(惠远710)及新品系中的惠远703、惠远1号、惠远2号等。这些品种都可以获得稳定的产量,早熟性比较好。至于选择什么品种要根据种植地块的土壤条件、供水水平、所处位置的自然生态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确定。

2 施用底肥和壮苗早发

棉花生产中,大面积施用底化肥已历时20年。实践证明,翻施底化肥是棉花高产栽培中一项成熟和不可替代的技术,是棉花高产的基本技术之一。底化肥的主要作用,一是满足棉花苗蕾期对养分的需求;二是能促进棉花的早发,而这是追肥所代替不了的。

棉花目标产量6000~7500 kg/hm2籽棉,秋翻肥量中等肥力土壤需要补充2100~2400 kg/hm2标准化学肥料(标肥),氮、磷、钾比例 1.0∶0.4∶0.1~0.2,1425~1500 kg/hm2标准氮,525~600 kg/hm2标准磷,150~300 kg/hm2标准钾。秋翻肥的总量应该是氮肥的20%和磷肥的80%。过多的氮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会带来苗蕾期的旺长,过多的磷会被土壤固定造成浪费,因此,一般秋季翻施尿素120~180 kg/hm2(折合330~390 kg/hm2标准氮)和三料过磷酸钙150~180 kg/hm2(折合390~465 kg/hm2标准磷)即可。但生产中不少人秋施三料过磷酸钙都在300 kg/hm2左右,折合标准磷765 kg/hm2,已经超过了棉花生长需要量,加上生育期滴水因补钾而滴施150~180 kg/hm2的磷酸二氢钾中所含的磷,施磷总量比需要量多出3020 kg/hm2左右的标准磷,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如果考虑施尿素因挥发而损失,可以在秋季底肥翻施磷酸二胺180 kg/hm2再加尿素75 kg/hm2就能满足苗蕾期对肥料的需要。

3 适期早播

在北疆早播有一定的风险,主要是来自于4月20日前后的降温。在这一阶段如果最低温度在0℃左右,早播早苗就是安全的;如果最低温度在-2℃以下,必然会发生冻害。这种冻害的几率在过去30年间是20%~30%。早播需要冒冻害以后重播的风险,但播种晚的棉花也并非没有风险。晚播的棉花往往在将要出土或刚刚出土的时候遇上4月下旬的阴雨天,形成地表板结,需大量的机力人工辅助出苗,要投入不少的资金还难以获得全苗。总结这几十年棉花播种早晚的得失,笔者认为,相对来说,早播占有优势。

4 早期化学调控

苗期2次早期化学调控的作用有2点,子叶期化学调控以促根生长为主,2叶期化学调控兼具促早熟的功能。在推行早期化学调控过程中,很多人认为棉苗本就生长缓慢,尤其是在出苗后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生长更慢,进行化学调控会更影响棉苗的生长。这导致早期化学调控技术往往难以及时准确地贯彻执行,因而耽误了最佳化学调控时期,达不到早期化学调控的预期效果。

事实上,化学调控并不影响棉苗植株细胞数量的增加,而只影响细胞的长度,化学调控后,棉苗表现出植株稍短而颜色较浓,并不会因化学调控而造成棉苗的生长缓慢,还会因为根系生长的改善而有利于早发壮苗的培育。

不过在早期化学调控过程中,也应该视温度、水分、品种、土壤的差异而适当调整缩节胺的用量,以期获得最好效果。

5 适时灌水

在棉花栽培过程中,什么时候灌水合理也是生产中分歧比较大的问题。在以下2种情况下,许多种植者会急于灌水:①种植者认为自己的棉苗长得太小、太矮,认为用水促一下棉苗就能长得壮;②春季温度比较低,棉苗的高度、出叶速度不如往年,种植者就想灌水加肥促使棉苗快速长高、长大。在第1种情况下,种植者不了解棉花苗蕾期壮苗的标准。苗蕾期棉花要有一定高度,但更重要的是叶片数量,在同样的条件下(播期、温度等),叶片的多少体现了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反映出棉苗生育进程的快慢。只有在确实缺水的情况下灌水,才会起促进生长的作用,否则灌水不仅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会使棉苗旺长,叶片数和高度不协调,形成徒长,推迟现蕾进程,或现蕾后因徒长而增加脱落。同时过早灌水影响棉苗根系的下扎,形成浅层根系,花铃期极易遭受旱灾。在第2种情况下,春季温度低,出叶速度慢,棉花不长,这时更忌灌水。此时棉花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温度不够而影响了茎叶的生长速度。这时灌水使地温下降,更不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因此,适当加强中耕,提高地温才是有利于棉花生长的措施。

6 合理施肥

在生产中,很多人认为每次多施些肥更能保证棉花高产,这是一种误解。棉花是一种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间长的作物,在其一生中既要有合适的营养体的生长,以生产出满足棉株所需的有机产物;同时营养体又不能过大,造成枝高、叶茂,阴蔽严重,生殖器官大量脱落,即使进入花铃期需肥需水的临界期也不能过量用肥。实践追肥中以氮素为主,吸收过多的氮素使棉花植株内的蛋白质含量大大提高,这些物质与植株内碳水化合物结合促进营养生长,减少进入花铃中的碳水化合物,导致花铃因营养供应不足而脱落。

经过近10年的试验和实践,笔者发现,中等肥力土壤产6000~7500 kg/hm2籽棉需标肥2100~2400 kg/hm2,N∶P∶K=1.0∶0.4∶0.1~0.2 的模式。这是在目前技术水平下形成的模式,不同的技术水平该比例会有所变化。按照这个模式进入花铃期6月下旬—7月底的40 d中总追肥量氮素供应仅为尿素450 kg/hm2左右,每次灌水尿素用量90~105 kg/hm2就足够。均匀供肥才能保持棉花植株内的碳氮平衡,使棉花既不旺也不衰,功能叶中合成的产物平稳供给棉铃生长,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在苗蕾期和植株生长后期更应该遵守“按需供给”的原则,从而保持棉花一生不旺长。

7 打顶

在北疆棉花打顶要早,到目前为止,早打顶难以贯彻执行的思想障碍主要有2点:①认为早打顶棉花植株矮小;②认为早打顶后果枝数太少。打顶的依据是果枝数而不是棉花植株高度。“枝到不等时”的打顶原则是指打顶时能留够必需的果枝数即为适宜时期。在不同的密度条件下,北疆单株果枝数留6~8台比较合理,苗数低于12万株/hm2可以留到9~10台。能留够这么多果枝数的时候就可以打顶,如果留不够这么多果枝数说明未到打顶时间。高度只是个参考依据,一般初花期棉花高度45~55 cm就足够,过高的植株是蕾期旺长的表现。打顶以后进入7月份,肥水充足的条件下,棉花植株很快就会长到60~70 cm。推行早打顶十几年来,单位面积留果枝数已经有了非常清楚的结论,正常棉田根据品种、密度,留6~8台果枝是田间理想的结构。在试验和生产实践中,现有的品种常见的是6台果枝6个铃,而留9~10台果枝,田间棉花脱落率反而因果枝过多而增加,导致产量并不增加。

8 结语

基本技术贯彻到位率的高低决定棉田产量的高低,其中一些关键技术如果出了较大的偏差,可能使棉花减产10%~50%。棉田管理的重点是要抓住当时棉花生长发育的主要矛盾,遵循棉花阶段发育的规律,采取符合管理目标的措施,实现棉花的优质、高产、高效。

[1]刘凤仪,刘忠.简化棉花栽培 提高植棉效益[J].中国棉花,1997(4):25-26.

[2]余政军,唐海明,余筱南.湖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J].湖南农业科学,2010(3):4-7.

[3]安瑞明,姜新华.地下滴灌在34团棉花栽培中的应用与效果[J].新疆农机化,2005(4):38-39.

[4]汪荣康.论棉花栽培模式与相适应的试验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1991(1):37-39.

[5]黄齐,孙永明,刘青,等.鄱阳湖区棉花不同间套作模式效益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6):20-22.

[6]成少华,唐明星,陈晓玲,等.氮素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综述[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9):72-74.

[7]肖春芳.棉花平衡施肥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0(3):55-57.

[8]EN W ,C H EN Q ,SU N H Y ,et al.D eterm ination of collectionstandard of cotton ovlues on different days before flowering[J].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2011,12(1):88- 89,95.

猜你喜欢
果枝灌水棉花
密植条件下陆地棉不同果枝铃重、衣分及纤维品质差异研究
棉花是花吗?
黄桃树形及整形修剪
利用winSRFR模拟畦灌入渗参数和灌水质量变化规律
灌水取球
棉花
一灌水
灌水秘笈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杏树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