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映福
(洱源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洱源671200)
农业环境包括土地、森林、草原、水资源、生物资源、空气等,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条件。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大,良好的水质、土壤和气候环境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而农业生产提供的产品数量和质量对国计民生影响极大,如果水、土、气等农业环境受到污染,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遭破坏,自然环境恶化,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收益,而且生产出来的农畜产品、水产品、饲料也会受到污染,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农业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污染是人类造成的灾害。农业环境污染,除工厂、矿山、城市 “三废”造成的污染外,主要是农业面源污染,即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对土壤和水体造成的污染,其污染特点是分散、面广、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直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不仅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还危及人类的健康。
化肥广泛、长期和过量施用,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同时,化肥的流失还严重污染了水源,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据研究,作物对N、P的吸收利用率仅为50%、15%,N和P相对过剩。其中的少部分被土壤吸附固定,大部分将通过各种水分运动途径,特别是农田渗漏水、地表水径流和灌溉回流等方式进入水体,使水体富营养化而造成污染。农药施用后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为50%~60%,且不易分解,残留在作物体表的农药成分,也会随雨水冲刷循环污染土壤和水体。在土壤中残留积累的有害物质,将通过 “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 “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健康,导致癌症、畸形、致病等不良后果;过量的有害成分残留在农产品中,危及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农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原料基地,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上也片面追求高投入高产出,而没有考虑其对环境的负面效应,农业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不仅危及人类的健康,农业可持续发展也面临危机。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人类的健康,恢复和保护农田生态,保障农业生态安全已提到重要日程。在洱源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恢复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洱海的迫切需要。
农业生产过程是综合的农事活动过程,涉及种子、土壤、肥料、植保等,因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需要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1)培育和选用高产抗病虫良种。一般高产品种需要更多数量的矿质营养元素,在一定范围内,作物产量的高低与所提供的营养元素的数量呈正比。在现有高施肥水平下,高产作物能够充分吸收利用数量较多的营养元素,在土壤中残留过剩的营养元素相对较少,从而减少因残留和流失所造成的污染。抗病虫良种本身抗性就强,不发生病虫害或发生程度较轻,不仅节约防治成本,还防止或减少了因农药防治所造成的污染。
(2)合理轮作。一种作物多年连作,不仅破坏土壤结构,肥力逐年减退,不利于作物生长,而且为作物病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环境条件,容易引起病虫猖獗危害,增加防治成本和农药污染的机会 (如辣椒、大蒜等连作)。合理轮作,有利于作物健壮生长,提高抗性,也使那些迁移力较小或寄主种类较少的害虫的食物条件恶化,抑制其发生数量,减轻危害,以水旱轮作效果较好。
(1)保护耕地,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保护植被,造林绿化,减少因水土流失造成的污染。
(2)实施 “沃土工程”,增施有机肥,推行有机肥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通过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胶体品质,增加土壤保肥和供肥能力。
(3)科学施用化肥。因土施肥,即根据土壤性质施用不同的肥料和釆用不同的施肥方法。合理确定施肥量,根据作物的产量结构和当季吸收利用率确定施用量,严格控制施肥量,减少肥料残留、流失所造成的污染。选择肥料品种,大力推广高效叶面肥,因叶面肥易吸收,肥效快,避免土壤残留和流失污染。根据作物种类及对各种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特点和土壤养分状况,施专用复混肥,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污染。把握好施肥时期,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各个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掌握好施肥时期。一般在作物的需肥临界期施用,作物才能充分吸收利用,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改进施肥方法,改传统的土表撒施为集中深施,提倡施球肥;推广应用一些施肥器械,将化肥施到作物根部以下,使作物充分吸收利用,减少流失和污染;改普通追肥为叶面追肥,不仅易吸收、肥效快,还可减少肥料被土壤吸附固定和流失而造成的污染。因地制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节本增效,减少面源污染。大力推广生物肥料,减少化肥污染。推广缓释化肥,为控制化肥污染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手段。
(1)加强植物检疫,避免危险性病虫的发生蔓延,从源头上避免了危险性病虫的发生蔓延。减少因农药防治对土壤、水体及环境造成的污染。
(2)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贯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重于治,系统控制”的植保方针。提倡农业防治,开展生物防治;在化学防治上,提倡治早、治小,减少农药用量,提高防治效果。不提倡“治了”,留一点害虫天敌的食物,保持生态平衡,如天敌没有食物生存,就会造成害虫越来越猖獗—大量用药防治—环境严重污染的恶性循环。
(3)安全使用农药,对症下药,选好农药种类及剂型。在剂型的选择上,尽量避免使用土壤处理剂,避免农药成分因雨水冲刷、灌溉回流等方式污染水体;尽量使用内吸性农药,以减少农药在植物体表残留和因雨水冲刷对水体和环境的污染。推广使用无残留、无公害的生物农药。因生物农药与环境相容性好,安全性高,是减少污染的首选农药,如菊酯类农药、BT等。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如有机磷农药DDT、辛硫磷、马拉硫磷、对硫磷等。提倡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因其在作物秸秆、农产品和土壤中残留少,不会引起循环污染。严格控制使用量。把用量控制在既能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又不引起环境污染的有效范围内。
建沼气池可减少垃圾、粪便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及害虫、病菌的传播。垃圾、粪便、残渣等有机物作为原料投入沼气池,农村卫生条件随之改观,蝇蚊等失去滋生条件,减少了疾病的传播。还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也从根本上解决了植被破坏的问题,从而促进植被的恢复和发展,使农村环境进一步改善。
生态农业不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生长调节剂等物质,是一种减少污染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