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世文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
2011年瑞士女排精英赛中日之战失利原因分析与重要启示
谭世文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
当代竞技排球运动已呈“大型化”发展趋势。在2011瑞士精英赛半决赛中,占据网上绝对高度的中国女排,被平均身高低于中国队13cm的日本队3∶0完胜。继而在决赛中,日本队又以3∶0击败一向以高度和力量称霸排坛的古巴女排,无可争议地获得了冠军。“大型化”败给了“小快灵”,这是近年来国际排坛亚洲流派战胜欧美流派的经典战例,引发了世界排坛的震惊。中国女排追求数年形成的“大型化”阵容,被日本的“小快灵”击败了,使中国女排陷入了迷茫的境地。理性地分析、思考失利的原因,对现阶段以及今后中国女排技战术指导思想、体系的定位,技术、战术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排球官方网站中关于2011年瑞士女排精英赛的技术统计,进行归纳整理,为本文的分析和讨论提供理论依据。
1.2 录像统计法
对2011瑞士女排精英赛中日女排半决赛进行技战术统计。
1.3 数理统计与比较分析法
运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统计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和比较分析。
2.1 技术统计结果与分析
对中国排球官方网站关于2011年瑞士女排精英赛的技术统计进行分析,中国女排与日本女排差距明显。其中在扣球、拦网、发球、失误送分、最佳得分和总得分五项技术统计中,除拦网一项超出对手10分、显示出网上优势外,失误送分相同,扣球、发球、最佳得分队员三项皆负于日本女排。特别是在可以充分显示身高优势的扣球方面,竟然落后对手18分。身高仅仅1.76m的江畑幸子全场独得22分,而中国队全队加起来也只得到了29分,暴露出中国女排长处不长、短处更短的问题。
在中国排球官方网站2011年瑞士女排精英赛技术排名统计中,日本女排除狩野舞子外全部进入了前十名。特别是主攻新锅理沙,一人获得扣球第四名、一传第四名和防守第八名。而中国女排只获得一项第五名、一项第七名和三项第十名,其中有三项处于空白,表明中、日女排队员在技术运用效果和全面性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
2.2 一传统计结果与分析
在中日之战中,中国女排的一传到位率比日本女排低11.46%,而接起率、接失率却高出7.3%和4.17%。一传到位率低、接起率高直接影响了战术的组成率。进攻只能依靠被动的强攻,快变战术无法实施。特别是接发球失误直接送对方8分,超出对手接发球失误率的50%,都表明接发球是中日之战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后排防守统计结果与分析
后排防守与日本女排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虽然防起到位率与日本女排相近,但是后排防起率却低于日本女排12.83%,后排防失率高出对手12.38%。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女排接发球总数超出日本女排24次,日本女排防起率超出中国女排14次,说明中国女排“一攻”成功率低,日本女排在“防反”中连续得分的能力优于中国女排。
2.4 战术组成率统计结果与分析
日本女排“一攻”和“防反”战术组成率分别为43.92%、18.69%,中国女排为33%和11.65%,分别低于日本女排10.92%和7.04%,说明中国女排在比赛中的进攻主要是通过被动的强攻来完成的。一攻与防反的战术组成率低,使中国女排战术由以快变为主衍变为以被动强攻为主,由优势转变为劣势,而一传和后排防守质量差是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
2.5 得分手段统计结果与分析
将本场比赛得分手段划分为强攻、快攻、发球、后排攻、拦网、其他(前五项以外的得分)等六项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女排只有拦网一项超出对手11分,说明拦网成为本场比赛的主要手段。快攻、后排攻得分双方基本相同,发球和其他两项均低于对手3分,没有较大差距。而在强攻一项双方得分为16∶31。在中国女排身高、网上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日本女排还能在强攻方面强势超出,主要是由于接发球到位率高,因此强攻都是在快攻的掩护下进行的,所以得分率高。其次是战术节奏快,导致中国女排队员拦网跟不上对手的速度和节奏。而中国女排由于一传到位率、防守到位率较低,因此,一攻、防反中的强攻扣球有46.88%、74.28%都是在没有形成整体战术下的强攻。因此,导致双方强攻得分上出现较大差距。
在快攻得分方面,虽然双方得分相近,但这是在日本女排强攻频频得分、中国女排强攻得分落后的前提下产生的,表明中国女排在快攻得分上也没有优势可言。
3.1 快速、多变的战术思想在传承中异化
雅典奥运会后,中国女排同主要对手俄罗斯、古巴、巴西、意大利和美国相比,是唯一场上主力没有1.90m以上队员的强队。要继续和这些对手抗衡,中国女排需要培养一些高大队员。近年来,中国女排为“脱亚入欧”、比肩欧美做了大量的工作,上场队员平均身高超过1.90m,已经达到了“国际化”标准。然而,在场上队员全部实现“大型化”的同时,就悄然改变了技战术风格与打法,热衷于网上的争夺,忽视了后排防守。有了网上高度的优越感就忽视了一传的到位率和快变战术的组成。进攻快速、多变、防守顽强始终是中国女排的优良传统。然而,传统与特色都在“攻势排球”中异化。
高快结合是国际排球运动发展的方向,欧美队在高度的基础上学习亚洲的快速、多变,亚洲球队在快速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高度,谁能够将高、快有机结合,谁就将占据比赛的主动。因此,中国女排发展高度“大型化”的原则是在保证快速技战术打法的基础上,而不是弃快增高,否则必将舍本求末,欲速不达。而日本女排全面快速多变的风格保持至今,选队员最看重的也是这一点。在逐渐向“大型化”发展的同时,仍然保持和发扬快速多变的战术特点,因此她们的表现也越来越好。这一点正是中国女排向“大型化”转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快速多变”是中国女排创造辉煌、克敌制胜的法宝,特别是对已经“大型化”的现中国女排,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更改性。战术指导思想的异化,使“快速多变”战术传统丢失,优势变成劣势,这是中国女排比赛失利的重要原因。
3.2 选材出现误区
在追求队员“大型化”的影响下,选材出现误区。用“大型化”取代了形态、机能、素质、心理、智能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选材标准,使许多具有天赋的球员被“大型化”的门槛挡住了,导致我国排球队伍虽然大型化队员云集,却缺少了具有特点的队员,而缺少特点球员的球队必然失去特色。
3.3 体能、技术、全面性亟待提高
在中国女排的大型化进程中,始终面临的问题,就是队员一旦高大了,往往也失去了快速、灵活,甚至机智。中国女排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慢”主要与体能有关。受体能影响所表现出来的“慢”必然导致技术、战术节奏缓慢,并逐渐形成惯性。高大队员培养,从选才开始就要注意专项体能发展,我国篮球运动员姚明之所以到了NBA后能够适应全队的攻防节奏,是因为得益于体能的增强。因此,加强对运动员,特别要加强对“大型化”队员的体能训练,对于促进中国女排构造高快结合的战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精湛、全面是当今排球运动员应具备的条件,尤其对已经跻身于世界排坛前列的中国女排尤为重要。从2011年瑞士女排精英赛的技术排名统计结果看,日本女排共获得十一项排名,居各队之首。而中国女排只获得四项排名,尚有较大差距。尤其是防守性技术已成为制约攻防战术效果的瓶颈。
技术的全面性差是中国女排暴露出的又一突出问题。从日本队六人共获得的十一项排名、一人获得扣球、一传、防守三项排名的统计结果来看,技术全面是日本女排的又一突出特点。而中国女排队员技术的单一性暴露明显。例如中国女排主攻手王一梅,进攻性技术具有相当能力,但由于防守性技术较差,出现了在前排是“硬件”、在后排是“软肋”的现象。因此,迅速提升中国女排队员技术的全面性,是今后中国女排在训练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分析与总结2011年瑞士女排精英赛日本女排获得冠军及中日之战失利原因后,得到如下重要启示:
世界排球大赛的实践证明,坚持发展“技术全面、快速多变、多点进攻、能攻善守”的技战术体系,是中国女排及亚洲女排诸强队制胜欧美“大型化”队伍最有效的杀手锏。
要研究与探索现代排球运动技战术发展规律,准确跟踪与掌握其发展动态,适时大胆创新适合中国女排自身技战术发展需要并具有中国女排特色的攻防技战术体系,是中国女排始终保持世界最强队伍的必备条件。
大型化队员的培养要从基础抓起,要重点抓好基本技术和体能。在寻求发展“大型化”队伍的同时,切不能忽视“快速多变”的传统及战术打法和顽强作风的培养与训练,并应在训练实践中始终贯彻与树立“防守起球率作保障,才有高质量的防守反击”的训练思想理念。要特别加强青少年排球队伍的建设。在国少、国青队伍,青年队员已经形成的技战术风格、特点,也必然会影响成年队伍技战术特点的形成。因此,要保持和发扬“全面、快速、多变”,首先要加强青少年女排队伍的建设。要实行全国一盘棋,统一技战术思想和风格,实行分阶段目标管理,禁止拔苗助长,才能实行少、青、成队伍无缝隙链接。
国家队成绩往往与青年队的成绩成正相关,2001—2009年国青女排的成绩出现下滑趋势,此阶段中国女排也在国际排名中下滑。反观巴西国青女排从2001—2007年始终是世青赛冠军、2009年是第三名。由于巴西国青女排优秀队员层出不穷,巴西女排也一直雄踞国际排坛。因此,加强青少女排队伍的建设是中国女排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1)战术指导思想的异变,改变了中国女排快速多变的战术风格,使传统优势变成劣势,这是中国女排比赛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坚持快速多变的战术思想,对于中国女排的现在和未来,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更改性。
2)中国女排技术粗糙、缺乏全面性,技术运用能力较差,在各项技术统计指标中,除拦网以外,都与日本女排存在较大差距。要特别加强对运动员基本技术的训练,提高技术的精湛性、全面性,并逐渐形成鲜明的技术特点。
3)受“大型化”队员体能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国女排攻防速度、节奏缓慢,隐蔽性差,极大地影响了技战术质量和效果。因此,“大型化”队员的使用,要遵从于与战术的融合性、保障性和创造性。要特别加强对“大型化”队员的体能系统性训练,以尽快实现中国女排快与高的完美结合。
责任编辑:郭长寿 王艳萍
◂运动人体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