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蕾 张 刚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 河北 保定 071003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1]随着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胜利召开,低碳经济的概念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与接受,这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浪潮。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和污染排放大户,电力企业同时也是清洁能源的创造者,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扮演中重要角色。[2]在低碳经济时代,电力企业除了要承担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需求保障任务以外,还要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与表率,成为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代表者和垂范者,推动整个社会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发展。因此,为了推动低碳经济下电力企业更全面地履行社会责任,有效承担起低碳经济所赋予的责任,以低碳经济为背景构建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是十分必要的,对在电力企业纷纷出台社会责任报告的同时加大企业社会责任的科学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的构建,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对电力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进行评价,推动电力企业低碳经济发展。
早在1924年,美国学者Oliver Sheldon就在其著作中提到了“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但直到1953年,“企业社会责任之父”Howard R.Bowen才真正意义上地定义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随着20世纪90年代美国“反血汗工厂运动”的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并逐步开展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工作,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研究也随之不断发展完善。所谓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就是通过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衡量与评价,从而确定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发展水平,为企业进一步开展社会责任实践提供方向指导。
在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中,美国学者Archie B.Carroll在1979年提出了著名的金字塔模型 (如图1所示),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最早概括,也是最典型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3-4]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采用不同理念和方法构建的评价模型。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马学斌和徐岩在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技术应用研究》一文中,较早论述了AHP和线性插值法等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具体应用,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提供了研究思路。[5]近几年,孙健、梁星等人也开始了模糊理论在不同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中的研究,还有学者专门研究了针对国有企业和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模型,为行业性社会责任评价提供了依据。[6-9]同时,随着我国各大企业连续推出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从2009年开始建立了一套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并按年度发布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报告。而在低碳经济时代,紧密结合低碳理念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进行的研究还很少,尤其是行业性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这样的现状难以适应低碳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本文以电力企业为切入点,以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指导,探讨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的构建是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对今后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与发展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图1 Archie B.Carroll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
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进行有效评价的基础,是评价结果得到广泛认可的关键。在进行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之前,要紧密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保证评价过程和结果的科学完善。电力企业是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电力生产和供应的企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其安全可靠地进行电力生产和供应的责任在某种程度上高于经济发展的责任;而在低碳经济时代,还要将电力企业的环境责任提到更高的层次来对待。因此,我们要在借鉴经典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处理,建立符合电力企业特点的指标体系。本文综合考虑以往的研究成果、电力企业的现实状况和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将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划分为5项一级指标和15项二级指标,建立了如表1所示的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表1 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权重是各项指标重要程度的反映,对指标进行赋权的方法有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两大类。[10]为了提高权重分配的科学性,对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赋权采取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AHP方法,该方法分析的逻辑性和处理的定量化,能够使指标权重的分配更加客观,有利于提升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为了使赋权过程和结果更加科学,我们邀请了电力企业社会责任部门负责人4人和社会责任领域学者4人,组成了2个赋权小组,采取1~9标度法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并在取得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两次归一化处理,最终得到了各项指标关于上一层对应指标的权重。整个赋权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对准则层的赋权,经过对赋权小组的评价矩阵进行计算得到了准则层关于目标层的权重向量wi=(0.324,0.187,0.201,0.145,0.143);其次是对指标层的赋权,同理得到指标层的权重向量:
最后,对上述指标权重进行综合得到组合权向量:
根据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所经历的不同阶段,结合以往对社会责任评价的研究,本文借鉴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等级的划分,将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语集确定为V=(v1,v2,v3,v4,v5)=(卓越,领先,追赶,起步,旁观),即从高到低将电力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5个等级。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对评价指标关于评价语集进行打分进行重新审视,确定了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
在当前的评价领域,存在着很多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AHP、模糊综合、灰色关联、可拓物元、DEA、熵权、TOPSIS和人工神经网络等。对于不同的评价内容,需要科学选取合适的评价方法,在综合考虑评价指标特性和与电力企业管理专家进行协商的基础上,本文决定选取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评价。这样构建的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就实现了在用AHP确定权重基础上定量与定性方法的有效结合,符合综合评价的客观要求和实际情况。
在确定指标体系、评价语集和指标权重的前提下,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中的应用可划分以下为3个步骤:
(1)建立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R。
(2)利用模糊算子S=W。R进行多层次模糊合成,在对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中,我们选择加权平均型算法,以免造成评价过程中信息的丢失,从而确保评价的准确性。
(3)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被评价对象所属的评价等级,即确定电力企业社会责任的等级。
终上所述,紧密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和要求,通过评价指标的构建、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语集的选取和评价方法的选择等操作,最终确定了低碳经济时代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模型。该模型通过全新指标体系的构建、AHP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有效结合,实现了低碳经济时代对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全新认知,并做到了评价过程定量与定性的紧密结合,能够在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了验证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应用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本文选取了B市供电公司作为评价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以问卷的形式向包括该公司领导和工作人员、高校专家等在内的10人进行了调查,得到了评价结果,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了单因素评价矩阵R。具体处理方法为:例如对安全生产指标的评价,10名评价专家中选择卓越、领先、追赶、起步和旁观五个等级的人数分别为7人、2人、1人、0人和0人,则其单因素评价结果为:(0.7,0.2,0.1,0.0,0.0)。
按照本文所构建的评价模型,进行该市供电公司社会责任评价,得到了最终的模糊合成向量: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以确定该B市供电公司的社会责任发展总体上处于“领先”水平,与“卓越”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另外,关于其他三个等级的隶属度都大于零,可以说明该供电公司社会责任实践还未能尽如人意,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综合评价结果,我们认为B市供电公司的社会责任处于“领先”水平的低级阶段。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本文重新审视了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结合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低碳经济时代电力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模型。经过对B市供电公司的实证分析,得到了该公司社会责任发展处于“领先”水平的结论,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因此可以认为,本文构建的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对在低碳经济时代评价电力企业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符合低碳经济发展对电力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同时还要注意,在模型应用过程中要不断进行修改完善,这样才能够在动态平衡中适应低糖经济和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发展的要求。
[1]贾正源,张刚.低碳经济时代我国电力企业环境责任新探[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5.
[2]崔选民.中国能源发展报告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王新新,杨德锋.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及其启示[J].企业研究,2007,(2):28-31.
[4]蔡月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及标准研究[J].生态经济,2011,(12):126-130.
[5]马学斌,徐岩.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技术应用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5,15(2):55-62.
[6]孙键.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中国金属制造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J].经济师,2010,(5):9-11.
[7]梁星.基于模糊AHP的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评价[J].会计之友,2009,(33):95-97.
[8]高强,刘嘉玮.关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设计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2):29-32.
[9]贺正楚,张训.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及实例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7):119-123.
[10]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