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平 黄 显 黄顺忠 潘家宽 韦 贤 龙福全 陆冰梅
(1来宾市经济作物站,广西来宾 546117; 2象州县蚕业服务站,广西象州 545800 ;3象州县中平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象州 545807)
来宾市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近几年来,随着桑园面积的不断扩大,桑树病虫害也越来越严重,在老蚕区不同程度地发生桑青枯病危害,特别是象州县的运江镇、中平镇[1],忻城县的北更乡桑青枯病的发生情况最为严重,部分发生严重的连片桑园,无法再种植桑树,现已改种玉米等其他农作物。针对这一情况,为筛选出适合当地的高抗逆性、抗桑青枯病桑树品种,恢复蚕区生产,促进桑蚕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来宾市从广东省化州市廉江丝绸有限公司引进抗桑青枯病桑品种抗青283、抗青10 号和抗青283 ×抗青10 号,并与当家桑品种桂桑优12 号进行对比试验,为桑树的品种更新及在桑青枯病疫区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抗青283、抗青10 号和抗青283 ×抗青10 号,从广东省化州市廉江丝绸有限公司引进;对照品种为桂桑优12 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当家桑品种,从象州县当地市场购买。
1.2.1 不同桑品种的桑青枯病抗病情况对比 试验桑品种为抗青283(B)、抗青10 号(C)和抗青283 ×抗青10 号(D),以桂桑优12 号为对照桑品种(A),共4个品种;每个品种设3个重复,共12个试验小区,每小区种植267 m2,形成交叉种植(图1)。2009年1月种植,栽植密度每667 m2为5 000 株,每个小区约种植2 000 株桑树。试验地为水田地,土壤质地较好,沙壤土,能排能灌;前茬栽植桂桑优12 号,是桑青枯病的疫区。总试验面积6 400 m2,其中象州县罗秀良种场3 200 m2、中平镇平山垌3 200 m2。种植方式是抗青283 和抗青10 号为埋条种植,抗青283 ×抗青10 号和对照品种为实生苗移栽。
图1 田间设置分布
1.2.2 不同桑品种不同栽植方式的桑青枯病抗病率与产叶量情况对比 试验品种与对照品种均以扦插和埋条的方式种植(埋条种植是将桑树冬伐枝条埋到土中,待枝条生根发芽后进行选芽,所留新枝生长为新的植株),每个品种每个小区面积267 m2,4个品种以扦插、埋条的方式各种植1/2,即每个栽植方式的面积为1 3 3. 5 m2,各种植1 0 0 0 株桑树。2010年1月种植,试验设置、试验地点、田间设置分布、试验面积同1.2.1。
试验桑园全年采用2 次测土配方施肥,确定施肥配方后,第1 次于春季3月6日施追芽肥,第2 次于7月8日夏伐后开沟施肥;以后每采完1 次叶,撒施1 次尿素,每667 m2桑园施10 kg,上半年撒施4次,下半年撒施2 次。中耕、除草等农艺措施与常规桑园种植方式相同;用敌敌畏和乐果等农药800 倍液防治桑园虫害,分别于3月、5月、6月、8月上旬在每批蚕饲养前10 d 进行,用粉锈宁和甲基托布津等农药1 000 倍液防治桑园病害,每年4~6 次,其中有4 次与杀虫药物混合喷施,另外2 次是在4月中旬与9月上旬单独进行喷施。
桑青枯病发病率:每个小区中所栽植的2 000株桑树全部进行调查,3—10月份每月调查1 次桑树感染桑青枯病株数与枯死株数。发病率(%)=[(单位面积累计感染株数+病枯死株数)/单位面积种植株数]×100。
桑园产叶量:条桑片叶数调查方法是依据叶片与已采叶片的叶痕数计算的加权平均数;6月与10月下旬分别对试验区统计所有枝条数,4 次随机抽取100 根调查枝条叶片数,计算枝条平均叶片量;每枚叶片平均质量是4 次随机抽取百枚叶片的平均质量。因此,本次产叶量调查以上半年和下半年养蚕结束时各调查1 次,用作估算全年的产叶量。单位面积桑园产叶量(kg)=单位面积枝条数(条)×单位枝条叶数(片/条)×平均片叶质量(kg/片)。
从不同桑品种的桑青枯病发病率调查情况看,2009年种植当年与2010年上半年所有试验品种与对照品种均未发现感染桑青枯病,但2010年夏伐后,开始陆续出现感染桑青枯病植株,2011年4月份后桑青枯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中8—9月份为桑青枯病盛发期。从表1 看,抗青283 的抗病率最强,桂桑优12 号的抗病率最差,到2011年10月底各品种桑青枯病的发病率大小顺序:抗青283(发病率4.58%)<抗青10 号(发病率6.92%)<抗青283 ×抗青10 号(发病率16.70%)<桂桑优12 号(发病率29.22%)。
表1 不同桑品种的桑青枯病发病率情况
对表1 不同品种的发病率数据进行方差分析(表2),F0.05=3.49,临界值<0.05,说明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 法)进行多重比较(表3),分析结果表明,对照品种桂桑优12号桑青枯病的发病率极显著高于其它3个桑品种,抗青283 与抗青10 号之间的桑青枯病发病率差异不显著,抗青283 ×抗青10 号的桑青枯病发病率显著高于抗青283、抗青10 号。
表2 不同桑品种桑青枯病的发病率方差分析
表3 不同桑品种抗病性多重比较(LSD 法)
2.2.1 不同栽植方式的桑青枯病发病率情况2010年我们对不同桑品种进行了扦插和埋条2 种方式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表4),扦插种植的桑青枯病的发病率比埋条种植的桑青枯病的发病率高0.4%~3.2%,说明埋条种植的桑树对桑青枯病的抗病力稍强。
表4 不同桑品种不同栽植方式的桑青枯病发病率情况(%)
2.2.2 不同桑品种不同栽植方式的产叶量情况从表5 中可以看出,桑叶产量最高的是抗青283,平均每667 m2桑园生产桑叶2 429.0 kg,比对照种桂桑优12 号增产459.6 kg(增23.34%);其次是桂桑优12、抗青283 ×抗10 号;桑叶产量最低的是抗青10 号,每667 m2桑园只有1 304.2 kg,比对照种少665.2 kg(少33.78%)。这次试验桑树栽植在水田的沙壤土中,抗青283 表现为叶厚肥大,枝条长,叶片多,加上抗青283 品种抗桑青枯病能力强,死株缺苗少,总株条数多,因而产叶量较高。
表5 不同桑品种不同栽植方式的产叶量情况调查(2011年)
本试验结果表明,抗青283 对桑青枯病的抗病能力最强(平均抗病率达95.30%),其次是抗青10号、抗青283 ×抗青10 号,而对照品种桂桑优12 号对桑青枯病的抗病能力最差,并且3个试验品种对桑青枯病的抗病能力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桂桑优12 号。产叶量也是抗青283 最高,平均每667 m2桑园产桑叶2 429.0 kg,比对照品种桂桑优12 号增产23.34%。
埋条种植的桑树比扦插种植的桑树对桑青枯病的抗病能力强。埋条种植类似于压条繁殖,因桑树老枝条营养充足,新的植株生长健壮,并仍保持原桑品种的抗体,加上埋条时将整根枝条埋入土中,不用剪成短枝,伤口少,病菌感染机率小,因而埋条种植抗病能力相对较强。因试验田的前茬为桑青枯病疫区,土壤中存在病原菌,土壤中的病原菌与寄主植物根部接触可以传染,又能随水蔓延扩大,桑园作业粗放,可造成茎部创伤传染[2],扦插种植需将枝条剪成15~18 cm 的短枝,伤口多,在种植后仍有少量愈伤组织未愈合,因而对桑青枯病菌的感染稍有增加。
桑青枯病的发病条件是高温多湿容易发病,尤其是夏季雨后暴晴,发病率会急剧增加[2],2009年与2010年5月中旬前,没有大洪水发生,干旱持续时间不长,正是风调雨顺,又是新植桑树,不受外来病菌感染,各品种的感病率也较低;2010年5月底至6月初,试验区遇上连续暴雨,6月中旬变高温晴天,因而,试验品种与对照品种在7月份夏伐后发病率均急剧上升。2011年7月份至8月上旬,试验区持续干旱,8月中旬时雨时晴,土壤温度相对较高,造成树势较弱,对桑树生产的影响较大,桑树抗逆性减弱,特别是当家品种桂桑优12 号感病率较高,抗桑青枯品种感病情况也相应增多。
经对试验地进行观察,临近非试验地的田块,因肥培管理水平跟不上,感病植株明显增多,桑青枯病发病率高达20%以上。因此,防治桑青枯病时,在选种抗病品种的同时,还要加强桑树的肥培管理,增强植株的长势。
从试验调查结果与有关资料[3]显示,桑青枯病通常是在7月份夏伐后感染,8—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桑青枯病的发生与夏伐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桑青枯病的防治方面,同时考虑错开夏伐时间。上年已发病的桑树提前在5月份夏伐,或一年内只冬伐,不夏伐,或实行只采叶不剪枝、不降枝的收获方法[4],可有效预防桑青枯病的发生,减少病死株,减轻病情,达到综合防治的效果。 从本试验结果看,抗青283 抗病力最强,且产叶量也较高,值得在桑青枯病疫区推广,建议采用埋条繁殖的方法种植,并配以科学的肥培管理方法,更有利于防止桑抗青枯病的感染。本次试验田块是在沙壤土、质地较好的水田地上进行,而当家品种桂桑优12 号普遍适宜于广西地区的山地和旱地上种植;因此,这些桑树品种在不同质地类型、不同区域、不同环境情况下对桑青枯病的抗病情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1]韦广锋,韦应科.桑树青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广西蚕业,2010,47(2):27 -29.
[2]吕鸿生.栽桑学原理[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68 -269.
[3]李乙,朱方容,陈小青,等.广西桑树主要病害调查初报[J].广西蚕业,2010,47(2):24 -25.
[4]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栽桑养蚕技术大全[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