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病原体检测及分析

2012-12-07 09:03陈娟娟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内酰胺酶克雷伯耐药性

陈娟娟

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疾病,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肺炎最有效的药物,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成为了严重问题,为了解笔者医院小儿肺炎病原体分布,为临床提供用药指导,本文对2010年1月~2011年5月在笔者医院儿科住院的肺炎患儿痰培养及药敏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1年5月在笔者医院住院肺炎患儿共521人,其中痰培养阳性72人,患儿年龄3个月~13岁,男性38人,女性34人,病程7~30天,大叶性肺炎20例,支气管肺炎44例,间质性肺炎8例。

2.方法:入院后在未行抗生素治疗前即行喉深部负压抽吸痰标本,将标本置无菌痰液收集器中,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结 果

1.患儿临床相关因素分析:72例患儿中≤3岁60例(83.33%),>3岁12例(16.67%),男性38例(52.78%),女性 34 例(47.22%),X 线胸片显示大叶性肺炎 20例(27.78%),支气管肺炎 44例(61.11%),间质性肺炎8 例(11.11%)。

2.病原菌种类及构成比:其中G-菌占81.94%,依次为鲍曼复合醋酸不动杆菌24例(33.33%)、大肠杆菌 14例(19.44%)、肺炎克雷伯菌 10例(13.89%)、铜绿假单胞菌8例(11.11%)、臭鼻克雷伯菌3例(4.17%)。G+菌占18.06%,其中金葡菌8例(11.11%),肺炎链球菌5例(6.94%)。

3.G-菌药敏结果:5种G-菌均对丁胺卡那、亚胺培南,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对第一、二、三代头孢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检出率依次为臭鼻克雷伯菌(100%)、大肠杆菌(28.57%)、肺炎克雷伯菌(20%)、 铜绿假单胞菌氧化酶阳性检出率100%(表1)。

表1 G-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

4.G+菌药敏结果:2种G+菌均对青霉素耐药,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β-内酰胺酶阳性率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0%),肺炎链球菌(60%)(表2)。

表2 G+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

讨 论

从上述统计结果来看,患儿年龄越小,细菌性肺炎感染率越高,其中婴幼儿(≤3岁)60例(83.33%),可能有以下因素:①婴幼儿的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感染且一旦感染后容易向下呼吸道转移而生长繁殖[1];②家长的重视不够,造成不及时或不规则治疗,使得病情延误。由此说明,细菌性肺炎在婴幼儿期多发,也说明对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对年龄较小者进行痰培养的重要性,对临床治疗有很大的帮助[2]。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X线胸片以支气管肺炎多见,占61.11%,其次是大叶性肺炎,占27.78%,间质性肺炎比例最少可能与该类型多见于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有关。

婴幼儿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其次为萄萄球菌,其他细菌如链球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等在婴幼儿时期比较少见[3]。但本组检出病原菌以G-菌多见,占81.94%,依次为鲍曼复合醋酸不动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臭鼻克雷伯菌。G+菌较少,占18.06%。这与文献报道一致,这可能与环境中肠道杆菌的污染有一定关系,也可能是因小儿免疫力较低,机体屏障功能差,机体微生态环境平衡不完善,促进条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导致条件病原菌感染率较高[4~6]。

随着临床抗生素的滥用,大部分微生物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耐药性。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可通过下列3种机制:①外膜渗透力下降和主动泵出;②靶位点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改变;③产生β-内酰胺酶(BLA)。PBP的改变是革兰阳性菌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最主要的机制,而在革兰阴性菌中BLA是最普遍的。随着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导致细菌对新一代内酰胺酶抗菌药物耐药,其主要原因是细菌染色体或质粒介导的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的产生,ESBL主要由质粒介导,可通过接合、转化、转导等方式在细菌种属之间进行传递,导致耐药现象的扩散[7,8]。从本组数据来看,G-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臭鼻克雷伯菌都有不同程度的ESBL产生,铜绿假单胞菌100%氧化酶试验阳性,因此对大部分β-内酰胺类、头孢类药物均不敏感,但是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喹诺酮类药物、及含酶抑制剂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无耐药性产生,G+菌中10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60%肺炎链球菌产生β-内酰胺酶,因此对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严重耐药,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性也不容乐观,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无耐药性,对含酶抑制剂的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性也很高(耐药率为20%)。由于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分别由于其肾毒性、耳毒性和对小儿软骨发育的影响,在患儿中应慎用。ESBL的出现主要与当前滥用抗生素有关,是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应引起临床重视,鉴于此,对于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该尽早做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及时对耐药菌株进行检测和耐药性分析,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1 王卓英.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学及耐药性观察[J].安徽医学,2005,9(5):377

2 华春珍,郑怡,尚世强,等.痰培养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中的价值[J].浙江预防医学,2002,9(14):6 -7

3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74-1175

4 王枢群.医学感染学[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13-17

5 Tenover FC,McGowan JE.Reasons for the emergenc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J].Am J Med Sci,1996,21(3):133

6 罗黎力,熊英.新生儿肺炎患者病原菌分析及药敏实验分析[J].四川 I医学,2007,28(7):788 -789

7 蒋燕群,李轶,李卿,等.上海发现同时产CYM-2型质粒AmpC酶及CTX-M-14型超光谱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J].检验医学,2007,22(6):672 -676

8 张秋桂.产β-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4):457-458

猜你喜欢
内酰胺酶克雷伯耐药性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研究进展
乳及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常用检测方法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抗生素耐药性并不新鲜——它早在人们使用药物杀菌前就存在了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防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