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新,闫 欣,孙 艳
(1.沈阳药科大学体育部,辽宁 沈阳110016;2.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 沈阳110016)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进行体育运动而引起的人体运动能力暂时降低的一种身体状态,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生理现象,是运动中必然发生的,它对运动技术的发挥起到了制约作用。随着人们对身体素质、健身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体育水平的不断发展,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疲劳发生后,若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恢复方法和手段,就能够达到提高机体运动水平,提高机体综合素质的目的。反之,运动性疲劳不能够及时地消除,会使疲劳累积,甚至造成机体的损伤,影响健康。因此,只有科学地对待运动性疲劳,掌握有效的恢复方法和恢复手段,才能有效地巩固运动效果,提高运动成绩。目前恢复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与手段很多,但既能增强运动员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又能尽快消除疲劳,且无毒副作用的药物,是国内外体育科研人员致力寻求的目标,也是重点研究的课题。中药在我国资源丰富,在中医药中应用广泛,因其应用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并侧重于通过调补结合,达到提高运动能力,加速恢复机体运动性疲劳的目的,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具有独特的调节作用。所以,近年来很多医学界学者致力于将传统中药应用于运动性疲劳的预防和消除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在阐述运动性疲劳的中医机理的基础上,就目前应用于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中药复方制剂作一简述。
阴虚内热是运动性疲劳的重要机制。中医认为: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而把脾胃称为“气血生化之源”或者“后天之本”。运动后出汗过多,伤津耗液,易致阴液不足,而脾主肌肉,肌肉劳损,脾先受损,脾失健运,又可致湿热内生,所以中医认为,阴虚内热是引发运动性疲劳的重要原因。训练后运动员出现的疲劳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可以用中医的脾气虚理论来解释。
运动性疲劳的根源还在于肝。《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记载:“肝为罢极之本”。《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记载:“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张仲景谓:“动作劳甚为之罢。肝主筋,人之运动由乎筋力,运动过劳罢极。”肝功能发生损伤直接影响筋的功能,进而导致肌肉软弱、拘挛、颤动等病变。此外,肝主疏泄,肝能调节、推动气血的运动,从而保证脾胃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维持肌肉的活动;肝还藏血,《素问·五脏生成篇》中曾记载:“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即肝具有储藏与调节血液的作用,同时具有调节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作用,当然也包括肌肉的运动功能。也就是说,肝与运动性疲劳密切相关。
肾气虚弱为运动性疲劳发病的根本。《素问·举痛论篇》中记载:“劳则喘息汗去,内外皆越,故气耗矣”。意思是说,运动量过大会导致机体出现肾阳气虚弱。《素问·六节藏象论》中也记载:“肾为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水、主纳气、主生长发育、主骨生髓,由于“劳则气耗”、“气能生精”故“气伤必及精”,即:劳倦过度,久而久之,必将引起肾阳或肾阴的大量消耗,致机体肾气虚弱,引起肢软乏力、神疲倦怠等疲劳症状。
补益中药是用于治疗中医虚病的一类药物,制成复方后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更能发挥其作用。常世和等研制的中药补剂参宝片经动物实验发现,具有提高小鼠运动能力,促进疲劳恢复和消除疲劳的作用。牟秀荣对脾肾双补的参芪补剂(含人参、肉苁蓉、黄芪、刺五加等)进行研究发现,该复方制剂具有抗疲劳增强体力的作用。彭肃惠以菊花、垒银花、山楂、黄芪、茯苓、大枣为主要原料,研制而成的中药复合饮料,经动物耐缺氧和抗疲劳实验发现,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窒息和抗衰老的能力。以生脉饮和当归补血汤为主,配以淫羊藿、菟丝子、巴戟天及五味子、仙鹤草等制成的健力消疲汤可提高机体氧自由基的防御能力,保护骨骼肌的超微结构,防止或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李良鸣等发现,由黄芪、党参、当归、川芎、桃仁等原料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能提高机体抗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效抵制长时间运动所致的自由基代谢增强、保护组织细胞,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含灵芝、肉苁蓉的中药复方补剂经小鼠的耐缺氧及游泳实验发现,具有抗疲劳的作用。用鳖甲、人参、当归、石菖蒲、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核桃仁、益智仁、远志、红花等中药制成制剂,经体内抗氧化实验发现,该复合制剂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可显著提高SOD水平,降低MDA和NO的含量,对缓解运动性疲劳有效。吴新正等对红景天复方制剂的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小鼠的游泳实验发现,红景天复方制剂可通过提高小鼠肌组织中Ca2+-Mg2+-ATP酶的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强自身的抗氧化能力,加速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贾丹兵等研究发现,由西洋参、锁阳、桂枝、干姜、淫羊藿等组成的参姜锁阳益气片,可提高内源性睾酮水平、降低皮质醇、血尿素水平,减少运动性蛋白尿的发生,具有调节机体内分泌的功能,提高机体体能和耐力的作用。由丹参、黄芪、黄皮果、淫羊藿组成的复方丹参健力浓缩颗粒具有显著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是一种有效抗运动性疲劳的中药制剂。以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为原料煎制而成的六味地黄汤,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可延长小鼠爬杆时间和转棒运动时间,降低运动性后小鼠血清乳酸的浓度,维持血睾酮的水平,从而在一定上起到抗疲劳的作用。由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当归、大枣、蜂蜜等成分研制的复方生脉饮,具有缓解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谢敏豪等以仙茅、仙灵脾等制成的仙灵口服液,可通过加速运动后血乳酸的清除来缓解疲劳,从而加速体力的恢复。以补阴为主的黄精口服液,经实验证明,能显著提高小鼠的抗自由基能力,并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以人参、甘草、白术、茯苓等成分组成的复方制剂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善机体的机能状态,加快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此外,复方芪参口服液能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和游泳耐力,具有抗疲劳作用。助阳复方“高效强力饮”通过实验发现,可提高心脏的收缩指数,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和肌肉力量。以人参、肉苁蓉、黄芪、刺五加等成分组成的参芪补剂具有抗疲劳,增强肌肉力量的作用。徐忠端等研制的口服液,其中含有五味子、炙甘草、党参、熟地、牛膝等成分,经实验证明具有明显的中枢兴奋作用,可提高运动能力。有研究者经人体实验发现,运动员在进行较大运动负荷后,服用含黄芪、刺五加、党参、大枣等中药的复方饮剂能缩短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时间,从而间接地提高运动成绩。含巴戟天、淫羊藿、刺五加等成分的复方制剂也能增强运动员的免疫能力,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由郁金、益母草、人参、仙灵脾、杜仲、肉苁蓉、桂枝、熟地黄、芍药、阿胶等组成的复方制剂能提高有氧运动的能力和运动耐力,起到延缓疲劳的作用。
鳖甲、山药、生黄芪、丹参等理气活血中药,能改善体内自由基代谢,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有效地清除机体代谢产物,减少运动中肌糖原的消耗,有利于增强运动耐力。由黄芪、熟地黄、白术、茯苓、枸杞、菟丝子、麦门冬等组成的复方中药经试验证明,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血清睾酮水平和抗疲劳的作用。于洋等研究发现,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楂、麦谷芽、陈皮、半夏等组成的健脾理气汤,能改善运动员脾气虚症状,提高血液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的含量。中药复方制剂“体复康”,由枳实、黄芪、党参、丹参等中药组成,经实验发现,它能有效地改善心肌的供血和供氧功能,可以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谢,有效地恢复由运动性疲劳引起的中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的损伤,同时使心肌线粒体结构在耐力训练后产生良好的适应性,进而达到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作用。由人参、黄芪、刺五加、田七、当归、丹参、陈皮等组成的中药复方,通过小鼠的游泳实验发现,具有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另有研究发现,由中药枳实、香附、青皮、人参等组成的复方枳实合剂,可提高运动员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降低运动后机体血乳酸的含量,减慢心率,提高运动耐力,加快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复方“补脾活血汤”以人参、黄芪、三七、红花等为主要成分,经研究发现它具有提高运动能力,消除疲劳的作用。王松等研究发现,由黄芪、党参、熟地、当归、白芍、枸杞、红花、陈皮、桃仁、甘草组成的健体Ⅰ号,同样具有抗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含有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的传统方剂“四物汤”能改善体内的微循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运动能力。陈理标研制的补气养阴清热活血方,通过对小鼠力竭游泳时间的测试,发现其有延缓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促进体能恢复的作用,又通过对骨骼肌酶的活性实验,发现其能增高参与能量代谢的酶的活性,从而促进能量的有效利用,间接地对抗运动性疲劳。此外,有研究表明,由生黄芪、桑寄生、党参、白术、补骨脂、淮牛膝、陈皮、木瓜、路路通、川芎等中药组成的健力颗粒,能通过提高大鼠的免疫功能,达到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曹佩江通过小鼠游泳实验发现,以党参、黄芪、怀山药、炒白术等为主要成分的健脾生血制剂,可提高小鼠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乳酸的水平,减少乳酸堆积,消除运动性疲劳。
在研究用于恢复运动性疲劳的中药复方制剂时,其组方的选择应遵循中医的药物配伍理论,即“十九畏”和“十八反”,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同时,运动员在服用中药复方制剂时,饮食上还需注意食物与药物的配伍禁忌,如猪肉反乌梅、桔梗、黄连、百合、苍术;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铜、丹砂,鲫鱼反厚朴,忌麦冬,猪血忌地黄、何首乌等。若服用药物的同时也在食用这些食物的话,就会降低药物的疗效,甚至产生一些毒副作用,因此在服用中药时必须注意这些禁忌。此外,中药复方制剂在用于运动性疲劳的恢复中,必须根据运动员的性别、个体差异、身体状况,甚至是疲劳产生的环节、不同的运动项目以及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三个不同阶段等方面,灵活地选择中药组方,做到辩证施治,有针对性地治疗。
本文中收集到的用于运动性疲劳的中药复方制剂,多为汤剂,不易保存,携带也不方便。若制成片剂、方剂、胶囊剂、口服液、保健饮料等则易保存且携带方便,因此,开发和研制多种剂型的复方制剂,以满足运动员方便、快捷的需要,是今后中医药运动性疲劳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此外,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也可以利用现代的最新技术,如生物芯片、化学芯片等,进行药物组分的筛选及配伍;通过改进提取技术或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增加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浓度及含量,确保复方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近些年来,中药复方制剂用于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也加深了人们对中药抗疲劳作用的认识。中药复方制剂应用安全,无毒副作用,可通过调补结合,达到提高运动能力,加速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作用。相信,中药这种独特的作用,必然使未来利用中药来防治和恢复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更加深入更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