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健,王莉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与解决对策
赵 健,王莉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文章解析足球改革20年后,丰富的培养路径却使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却出现了严重萎缩,在足球人才储备上中国足球的发展已难以为续,以及人才匮乏导致的国字号队伍大赛成绩循环下降的种种现状。意在找出阻碍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足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对策
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科学培养是中国足球复兴的必经之路的观点已经达成普遍共识,借足球扫赌打黑的契机,在净化的足球发展大环境下,认真思考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未来发展。文章探究目前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萎缩的原因。并结合国情,为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未来科学培养提出解决对策。
1992年红山口会议后,中国足球进入到了职业化改革的初期。改革将足球青少年的培养,由原有计划体制的省市专业队向市场性质的职业化进行转变。培养形式也由传统的专业化培养向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业余足球俱乐部、足球学校等多种形式共同进行。1995年,我国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的人数达到了历史最高的几十万人,但从2000年后,却呈现出逐年下滑的态势。究其原因是足球职业化改革过程中相应的配套政策已跟不上改革的进度,使足球环境逐步恶化,最终导致今天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严重萎缩,接受足球培训的青少年人数急剧的下降,足球运动的青少年成材率越来越低。如今,我国青少年足球项目注册人数下降到不足7000人,足球学校由鼎盛时期的上千所,下降到了目前的20余所。
目前,中国青少年足球培养工作由教育系统、地方足协和俱乐部、中国足协以及社区共同承担,各系统都根据自身发展目标设置了不同年龄段相应的培养流程,正是由于各系统对青少年足球培养的理念不统一、思路不清晰、各自利益不一致、以及青少年赛事设置过于理想化等诸多因素,造成今天青少年足球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下降,并直接导致了国字号球队与职业联赛竞技水平长期处于低水平,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已进入了人才匮乏的瓶颈。
足球职业化改革初期,忽视了原有的专业化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向职业化培养体系的过渡。快速的放弃原有的青训体制,而市场化的青训体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将青少年的培养完全推向了社会与市场,也就放弃了政府的主导作用,放弃了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最重要的渠道。并且,作为市场主体的职业俱乐部自身建设刚刚起步,难以承担起培养青少年后备人才的重任,只有极少数的职业俱乐部能够进行长期、稳定、系统的进行青训工作。
教育系统长期未给予校园足球足够的关注与扶持,并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使青少年足球的体教结合工作的执行力不足,落实的效果欠佳。导致了球员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这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规律。教育上的缺失和职业足球环境的恶劣,使青少年球员家长对子女从事足球运动的信心严重丧失,投入的积极性不断下降,进而导致青少年对足球运动缺乏热情,成为了足球运动在青少年普及过程中的一大障碍。
我国职业足球市场发展存在诸多不规范,加之缺乏对行业的有效监管和法律约束。使足球俱乐部和足球学校均出现了违背行业准则的行为,以牟利为主要目的青训,不仅使青少年承担过高的足球培训费用,青训环境的恶化也使社会资源对足球青训的投入热情锐减。近年来,职业联赛“假、赌、黑”现象频发,球市连年的萎靡不振,使青少年对踢球的前途产生担忧,从而选择其他的成才方式。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环境,除青少年数量萎缩、篡改年龄、师资匮乏、场地缺乏、专项发展资金紧张等问题外,还存在应试教育的阻碍、家长培养理念的僵化、独生子女现象等等诸多问题,都制约着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3.1.1 赛制设计问题 全运会、城运会成绩已成为各省市体育部门工作评价的最重要标准,但全运会、城运会足球项目的赛制设计方面却严重阻碍了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决赛阶段名额数量的设置问题,进入决赛阶段的名额数量的减少(调整原来12支队到现在的8支队进入决赛阶段),使许多省市在对全运会、城运会足球项目的投入产出比较后,如若进入决赛阶段困难巨大,便放弃组队参赛,并将其资源用于其他优势项目的发展,这样就断绝了本省市的体育资源向足球项目的投入,其省市的青少年也很难参与到专业化足球运动。
3.1.2 小年龄段比赛的设置问题 全运会、城运会足球项目设置小年龄段比赛的本意是遵循足球运动项目的发展规律,增加后备人才培养的厚度。但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小年龄段的比赛使各省市组建队伍时的年龄段相应变得更小,这样不仅保证不了青少年的文化学习,也严重打击了同年龄段青少年从事业余足球培训的积极性,形成了“养一棵树,死一片林”的局面。设置小年龄段的比赛并没有使我国的足球人口得到增长,反而出现了严重萎缩,已经不能为国家队和职业联赛输送足质足量高水平的足球人
3.1.3 成才渠道问题 全运会、城运会结束后,16到20岁的球员无论在足球技战术能力,身体条件等方面都难以快速过渡到职业赛事阶段。并且,目前职业俱乐部资源有限,存在业余联赛与职业联赛人才输送路径不畅等现实问题。因此,完成全运会、城运会任务的超龄球员不得不面临选择退役或者走向社会的窘境。全运会、城运会造成了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利用率偏低,造成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大量浪费,最终形成全运会、城运会与职业联赛在人才方面不能实现有效的衔接,职业联赛也不能有效地吸收和利用举国体制下专业化培养的人才资源。
青训教练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成才有着深远的影响,职业运动员的运动寿命长短更多的取决于其青少时期的基本功建设。但目前,我国青训教练的培训制度与青训教练的资格认证体系并没有科学的建立。青训教练执教理念与方法上没有统一,使青少年足球成才之路无形中增添了许多的曲折,甚至直接影响其今后的职业化发展。
在我国青训教练的水平有待提高的同时,青训教练的数量增长缓慢也已成为了棘手的问题。究其原因,青训教练与职业俱乐部教练的待遇差距巨大,优秀的足球教练更倾向于投身职业俱乐部执教,急功近利的心态使更多的教练不愿成为收益缓慢的青训教练。青训教练的待遇问题直接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也形成了我国从事足球青训工作的教练人数与积极性均达不到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需要。
3.3.1 应试教育的弊端我国的应试教育使青少年的可自行支配的课余时间变得越来越少,相应的青少年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也逐渐减少,渴望参与足球运动的青少年不得不受制于不尽的习题集与补习班。造成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应试教育必然是原因之一,应试教育不仅成为足球运动甚至是体育运动发展的巨大障碍。
3.3.2 校园足球的相关问题 校园足球由国家校园足球办领导管理,由布局城市建立省、市领导小组,并下设市级联赛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中国足协与教育部联合成立校园足球的领导机构,但至今机构的建设仍不完善,部门没有公章,教育部门选派的人员迟迟不到位,造成机构人员也只有中国足协专职3人负责。全国校园足球的工作,在工作规范上、以及专业人员配备上均达不到全国校园足球的发展需要。
已经开展校园足球的有3978所中小学,155万学生参与,每年投入4000万,虽然投入资金总数可观,但实际上,每所学校所得的分配资金极为有限,这样也限制了学校对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积极性,校园足球的赛事稳定性也得不到资金的保障。然而,我国校园足球今后发展的瓶颈绝不是资金问题,而是校园足球师资力量的匮乏问题。校园足球的开展虽然拓宽了青少年足球人才发展的路径,但如若没有专业的校园足球教师,没有与校园足球配套的专业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大纲,这样的培养模式对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未来发展还是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20年来,中国足球经历了跌宕起伏,给处在转型期的足球发展增添了诸多不稳定因素。近年来,国字号队伍大赛成绩低迷,联赛“假、赌、黑”的现象频发,让中国足球从运动成绩、群众基础、社会形象到文化氛围都陷入到了低谷,也使我们青少年的家长们丧失了通过足球成才的信心。社会资源向足球运动的投入,经过积极的努力运作可以实现;但家庭资源对足球的投入,其突破口更多应是通过宣传进而改变家长的培养观念。青少年的家长们总是希望通过足球可以收获名誉、可以获得经济利益,但真正重要的是培养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然而极少数的家长可以正视足球运动仅仅是培养过程中的一种手段。
4.1.1 调整现有的全运会,城运会的赛制合理安排全运会、城运会、省运会、市运会的足球比赛年龄组设置,通过赛制的改革使其与职业联赛得到融合,不仅要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行政、资源优势,也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优势。将全运会的赛程由原来的一年调整到三年,赛事安排参照国际足联比赛日方式,设立全运会、城运会比赛日,与各层级联赛穿插进行。由于全运会足球项目的全运会奖牌数是3块,所以三年的赛程每年的冠军将获得一块全运会金牌。年龄组别方面三年的赛程都进行U21的比赛,城运会年龄组别为U18。
这个措施使全运会、城运会足球竞赛安排具备了常态化、长效化、专项化、制度化的性质。各省市地方不再注重着眼于一支全运会、城运会队伍的建设,将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范围扩大。使适龄球员参加的其他联赛得到稳定的保证,不必再为全运会、城运会进行长期的集中训练,并且借助社会力量也使各省市减轻了建队的压力。U21、U20、U19三支队伍为全运会准备,U18、U17、U16三支为城运会准备,使两个大型赛会在年龄结构上实现对接,同时参加全运会、城运会的运动员数量的增加,有助于更多的足球人才得以发现。
4.1.2 建立青训工作评估体系和奖励机制国家体育总局应对各地方体育局和地方足球协会的青少年足球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以青少年球员注册人数及比赛场次、青训教练员注册人数及培训次数、青少年足球活动场地数量,以及青少年足球活动的经费投入等,作为其工作业绩的评价标准,对开展情况较好的单位以及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4.2.1 完善青少年培养体系推动地方体育部门和会员协会建立新型青少年足球业余训练体系。分阶段的选择试点的省市,建立不同形式的业余足球训练示范点,以实践验证效果,再进一步向全国范围推广。实现以城市联赛和校园足球为基础,通过搭建不同层级的、覆盖社区的、提高类的培训中心,让合作城市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周末的时候可以参加足球比赛。
4.2.2 保障基层俱乐部青训培养的利益严格遵照亚足联明文规定:申请获得俱乐部许可证的每家俱乐部,必须要拥有4支在法律上完全属于或隶属于本俱乐部的4支青少年梯队。包括:(1)至少2支年龄在15~21岁之间的青年队;(2)至少1支年龄在10~14岁之间的青年队;(3)至少1支10岁以下的少年队。切实提高职业俱乐部的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能力,并制定出相关的青训在资金、软硬件配套设施等标准。通过在球员转会合同中加入培养俱乐部享有一定比例的转会费等等保障条款,切实保障原培养俱乐部的经济利益。
4.2.3 扩展交流学习渠道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针,积极开展国际青训经验交流活动,输送更多优秀的青少年球员到足球发达国家接受培训和比赛,同时鼓励我国优秀的青训教练出国深造学习先进的青训理念与方法。规范青少年足球教练员的培训体系,建立严格的青训教练的等级制度,完善专项教练员、讲师培训及使用制度。聘请足球发达国家的足球讲师来我国进行青训教练员的培训工作,并规定全国优秀教练员和学成归来的青训教练每年义务承担一定时数的基层青少年培养工作。
4.3.1 持续激励将校园足球的开展作为布局学校校长工作评估的标准之一,鼓励创办足球特色学校。在现有青少年校园足球和城市联赛的基础上,完善大学联赛以延续足球训练以及文化教育,提供给具有足球天赋,又不愿放弃学业进入职业发展的青少年一个竞赛的平台。
4.3.2 资格审查校园足球要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和继续培训的执教管理制度,确保具备执教能力的人员走上青训教练的岗位。用专业的人才做专业的事情,使校园足球的发展更具专业化。
4.3.3 制定大纲积极与中国足协合作,推进《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及足球专项技能形成规律,细化各年龄段的训练原则、内容和方法,监督学校严格执行。
4.3.4 教学相长应逐年扩大高校特招足球优秀运动员的学校数量,并吸收全国14所体育院校和综合类大学体育学院足球专业的学生进入校园实习助教。充分发挥体育专业学院的优势,组建一支理论研究和科研应用相结合的团队,为青少年足球运动提供了理论和科研的双重保障。
4.4.1 资金保障拓宽青少年足球培养资金的来源,寻求与其他社会公益性组织合作建立“青少年足球发展基金”,或是在体育彩票和足球彩票的收益金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发展青少年足球专项资金,为青少年足球运动提供多方面的资金保障。
4.4.2 正面宣传积极宣传足球运动的积极方面,解放社会和家庭对足球运动的传统思想,建立良好的足球舆论环境,重拾足球成才的信心。积极申办高水平足球赛事,使高水平赛事在青少年心中产生正面的影响,为其今后从事足球运动打下基础。
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严重萎缩的现状已不容回避,中国足球的复兴离不开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科学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正视阻碍发展的各种因素,更需要体育部门、教育部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李卫东,何志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1(3):106-108.
[2] 杨一民.关于我国青少年足球主要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7(1):33-35.
[3]刘浩,薛俊,赵 勇.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407-409.
[4]吴磊,崔智勇.我国青少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3):97-99.
[5]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官方网站[EB/OL].http://www.schoolfootball.cn/.
[6]李锡明,赵巧,张庆春.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管理及其执教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1)::83-86.
Problems and Resolutions on Youth players Training of Chinese Football
ZHAO Jian, WANG Li
(Graduate School,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The essay analyzed that after two decades’ reform, various measures of player training led to inadequate youth resources. The players’ reservation cannot supply the developments of Chinese football, to the result of recursive-descent of national team performances. The essay tried to figure out the problems in athlete trainings for reference.
Football ;Youth football players ;Train up ;Countermeasures
G843
A
1008-2808(2012)04-0059-04
G843
A
1008-2808(2012)04-0059-04
2012-07-01;
2012-07-21
赵健(1987-),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学。
编辑 郭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