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乡愁

2012-12-06 05:24钟师傅
晚报文萃·开心版 2012年14期
关键词:崔颢远游黄鹤楼

钟师傅

有才薄德名陷轻浪,一生前程为之所累,这人这事还真有。公元723年的进士崔颢就是一例。崔先生少时诗名远播,但大多是“情志浮艳”之作。当青春打马而过,崔颢却拒绝长大,嗜酒好赌不说,“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始乱终弃极为薄情,诗名勾兑薄名,这一壶酒辛辣了他一辈子。最初官至太仆寺丞,当了几年皇家车队调度员之后被调离京都外放,足迹遍布大唐山河20年。一个胸有锦绣却远离政治舞台之人,这20年的浪迹,其间的落寞凄苦如黄鹤楼下的一江烟波悠悠,只那么一个回转,就牵痛了诗人的乡愁。

让崔颢没能想到的是,他在黄鹤楼上掬一捧自己的乡愁,不但被后人誉为“唐诗七律第一首”,而且在当时还能让一代诗仙为之搁笔。其实李白的“思乡曲”更能使人易动故园情。公元724年,24岁的李白认为“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于是开始辞亲远游之旅,跨峨眉渡洞庭穿金陵苏杭。李白在游历中希望一边结交到性情朋友,一边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举荐能够入朝为官来实现心中的政治抱负。

一路山水一路诗情,直到727年,27岁的李白4年远游基本上一无所成,寓居在安陆小寿山道观的李白偶染风寒,望着窗前一地月光,心头的乡情撩人。此情此景虽可入画,此人却一肚子无限光阴有限身的不已惆怅。白居易也写过与李白一样深情摇曳的思乡曲,却是春风沐面之愉。32岁那年的白居易“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考上了进士,尽管笔下不似孟郊那般露骨,但也足够张扬得意心情:“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这种好心情没有维持多久,在返京就职时写了一首《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明着是说与诸同年难分难合,其实是人群中有个青梅竹马的邻家小妹。青春虽然不羁,情人却是心中的定海神针。

(青花瓷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12年10期,图/傅树清)

猜你喜欢
崔颢远游黄鹤楼
“黄鹤楼”安全教育更上一层楼
他让诗仙忘而却步,他的诗
谣言成真
难忘黄鹤楼
远游
黄鹤楼找崔颢
心之厦门 梦想之旅
黄鹤楼
坐飞机去远游
崔颢诗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