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智勇 曾建明
(1.商丘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2.新疆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乐舞研究
崔智勇1曾建明2
(1.商丘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2.新疆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新疆少数民族体育乐舞是新疆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体育与音乐舞蹈艺术紧密结合的产物。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研究方法, 以现今传承下来的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乐舞种类、历史资料、出土文物为依据,探析其产生的渊源,发展特征及历史地位。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乐舞
古代新疆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产生和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乐舞。新疆少数民族体育乐舞是各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乐舞交融与共生的产物,是民族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从古至今新疆各少数民族重要的文体娱乐形式。本文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体育乐舞的研究,目的在于加深对其内容和特征的基本认识,为促进民族体育乐舞的进一步研究和繁荣起到积极作用。
自“民族体育乐舞”一词出现以来,关于它的概念、类型划分、特征分析等问题的研究日趋增多。但目前最核心的问题——“民族体育乐舞究竟是什么”仍有很多争议。要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科学的界定,从而有助于读者、有关学者了解和研究民族体育乐舞的内容与特征、起源与发展。通过查阅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比较,部分学者将其确定为:“民族体育乐舞是指民族传统体育中与音乐舞蹈艺术结合比较紧密的体育文化形态”[1],还有学者也得出了相关的结论:“民族体育乐舞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与民族民间舞蹈交融与共生的产物,是民族地区群众健身娱乐活动的重要内容”[2]。根据以上结论,可以对其进行较为合理的界定,其一,民族体育乐舞是客观存在的,是属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同相似的文化特征,即民族性、社会性、地域性、交融性等;其二,民族体育乐舞是与音乐舞蹈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文化形态,既具有音乐舞蹈的性质,同时具有明显的体育活动特征,即健身性、娱乐性、观赏性、竞技性等;最后,民族体育乐舞是融音乐、舞蹈和体育(杂技)在内为一体的民族艺术,这三种要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1新疆民族体育乐舞的产生
从收集的历史文献资料显示,作为古代早期北方游牧民族的新疆各民族,其原始农牧业、狩猎业等生产劳动方式、战争与民族体育乐舞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这与狩猎和战争是当时社会重要的生活内容有很大关系。
例如在古代,当人们通过辛苦劳动获得猎物时,喜欢用一种具有舞蹈性质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吐鲁番维吾尔族的“那孜尔库姆”舞蹈,“那孜尔库姆”含意为模仿动作,表现众人出猎并打到猎物时的欢庆场面。在跳“那孜尔库姆”舞过程中,当舞蹈动作进行到高潮时,舞者会以幽默滑稽的动作模仿各种动作,一方面表现获胜动物的形象,一方面表现战败动物的形象。
除了表现狩猎文化的乐舞,还有表现农牧文化的体育乐舞。在民族体育乐舞中有许多内容和形式都是直接或间接反映生产劳动状况,如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叶尔羌河、塔里木河畔的麦盖提、巴楚、莎车和阿瓦提等地区被称为刀郎地区。生活在这里的维吾尔族人被称为“刀郎人”,在刀郎地区经常举行的各种麦西热甫便称为刀郎麦西热甫,据说“刀郎舞是由古代维吾尔族的收割舞发展而来的”[3]。达斡尔民族的“罕肯拜”,罕肯拜舞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均是从实际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仿效创作编成,即是自编自演的集体舞,模仿生产劳动:摘豆角、苞米、担水舞、挤牛奶,有模仿各种鸟类鸣叫及动作、学鹰飞雁舞的动作、狩猎动作等。
现今新疆罗不人传承下来的传统“狮子舞”堪称中国西部少数民族仿兽舞蹈中的瑰宝。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该舞有别于汉族民间狮子舞,所用的道具、舞蹈的动作、扮演的人数都不一样,新疆罗不人不管人数多少,狮子都是由一人扮演。表演时,舞蹈者踏着节奏,手舞足蹈,既有仿雄师威风凛凛的手、眼、步等形态,又有扑、抓、腾、挪、跃等动作,有利的表现了狮子奔腾的雄健姿态,具有明显体育活动的特征。
战争一直伴随着新疆民族体育乐舞的发展,如一些乐舞就使用刀和剑等战争兵器作为体育乐舞的舞具。还有如锡伯族“走马舞”模仿马慢跑、小跑、驰骋的舞蹈动作,尤其表现在草坡上、水中、冰上行走的步态。
2.2宗教的兴起与民族传统体育乐舞的发展
古代新疆一带地区先后受佛教、萨满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影响,以至于现今各民族还保留着不同的原始宗教信仰和由此衍生形成的各种祭祀活动。古代人在进行宗教祭祀活动时,用各种抒发感情的歌舞表达对神灵的无限崇拜,由此,“新疆古代各民族在拜神的宗教活动中产生了宗教舞蹈,在祭天、祭地、祭祖的礼仪中产生了祭祀舞蹈。”[4]这样便形成了最早的原始乐舞,尽管原始乐舞当时还缺乏一定的规范和旋律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新疆体育乐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前80年左右印度佛教经由克什米尔,越过葱岭,传入西域于阗地区,东汉时代佛教沿西域古道丝绸之路分南北两路传播于西域诸地。东晋高僧法显在《自记游天竺事》中曾两次记述他在西游途中所见到的大会,其中一次就在古代于阗(即今新疆和田),举行大会时,当地所有的歌舞技艺汇集一起,表演各种乐舞,年年举行。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入龟兹古国,举国上下迎接高僧玄奘的到来,百姓们跳起了热烈欢腾的“乞寒舞”和“狮子舞”,这是龟兹国佛教繁荣的最生动的写照。可见当时古代新疆地区普遍信仰佛教,随着佛教的传播和盛行,伎乐舞者广受重视,民族乐舞得到了发展,古代新疆民俗舞蹈就依附于这种宗教习俗活动而保存了下来,对民族体育乐舞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新疆古龟兹石窟群,也叫克孜尔千佛洞,是我国早期开凿的石窟之一。经科学测定,约开始于公元三世纪,终止于九世纪,这一段时间恰恰是佛教在新疆发展兴盛的时期。当时人们信奉佛教,并取材佛教中的故事,用实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刻绘在石窟墙壁上,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就始建于这一时期,是当时人们对宗教信仰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新疆克孜尔石窟遗留在壁画中的伎乐图中,第76窟保存于德国柏林民俗博物馆。画中有两身对舞伎乐天人。左侧为女舞者,左手作抃指,右手叉腰。伎乐图中舞师女左腿微后提,左臂平展,小臂扬起,翻掌,右小臂下伸,手翻掌,舞姿优美动人。从新疆克孜尔石窟中可以看出,龟兹舞蹈中胯的摆姿、手形的多变、身体形态、面部神态等,多为印度舞蹈的特点,而佛教最早的发源地就是古印度,后经古丝绸之路广泛流传至现今新疆一带,从另一侧面也说明,宗教对古代新疆体育乐舞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通古斯语中,萨满一词的含义是指非常激动不安,并疯狂舞蹈以通达神鬼的人。萨满的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跳神,通过跳神来祈求生产的丰收,乞求人们生活的平安和富足,通过跳神人们驱邪治病,使民众健康,攘灾避祸。由此,萨满舞蹈便成了萨满表现形式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萨满教祭祀仪式中使用舞蹈和各种功夫的表演,其中一些舞蹈后来又经过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当时新疆各族人民特有的体育乐舞。
“萨玛”舞是维吾尔族的传统体育乐舞,“萨玛”是“萨满”的异译,意为“巫师”。“萨玛”舞这种舞蹈主要流行于喀什、莎车一带。16世纪时维吾尔族形成了姿态可观的“巴赫西”舞,手臂、腿激烈挥动,身体猛烈旋转,这种舞带有宗教的神秘性,不能用音乐伴奏,只能用“哦”、“嗨”等声音来伴奏,加强气氛。后来,维吾尔族对其动作规范化并配有音乐伴奏和歌曲,穿插了许多身体快速旋转、踢腿、甩臂等体育动作,是维吾尔族将体育活动融入乐舞当中的生动体现。
2.3新疆少数民族体育乐舞与传统习俗的结合
新疆少数民族在重大的民族节日、节日集会、结婚喜庆的日子中,都离不开民族体育乐舞,传统节日成为新疆各民族体育表演与艺术盛会。通过表演形式以其生动的、形象的、高超的技艺表达欢庆喜悦之情,吸引着众多的观众,带有强烈的娱乐特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使民族体育乐舞成为各族人民的民俗节日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例如新疆蒙古族,在每年七八月份,都要举行那达慕大会,在大会期间人们载歌载舞,舞者上千,其中大多包含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内容。因此,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往往是蕴含民族体育乐舞娱乐表演的盛大集会。
新疆少数民族体育乐舞在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共性,同时自身还保留着一定的个性,表现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体育乐舞特征。例如:锡伯族婚礼习俗中,新郎到新娘家迎取新娘时,要踏着节拍表演恋爱情景,跳着舞走到姑娘的窗外,向着窗户招手示意,直到姑娘同意走出闺房,与新郎跳舞,表现情意绵绵的恩爱场景。维吾尔族赛乃姆舞在节庆、欢乐集会之时进行表演,通常由男女成对表演,也是双方通过舞蹈来表达爱意,交流感情。新疆蒙古族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举行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其中就有民间舞蹈,新疆土尔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新疆少数民族体育乐舞起源于古代西域,是古代西域地区体育乐舞的典型代表之一。新疆少数民族体育乐舞的产生与发展,历经了近十几个世纪的演变。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继承我国各种文化的精髓,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新疆民族体育乐舞文化。
新疆少数民族体育乐舞发展至今,在保留原来西域体育乐舞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内容和形式还在不断的增加,足以说明,新疆少数民族体育乐舞文化对推动古代西域乐舞的继承、发展、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现在的维吾尔族传统舞蹈“十二木卡姆”、萨玛舞、刀郎舞、蒙古族舞蹈“沙乌尔登”、罗布人的狮子舞、锡伯族的“贝伦”舞、塔吉克族的“鹰舞”、柯尔克孜的“木马舞”等等,以上体育乐舞有的是在原来乐舞的基础之上进行创编而形成的,有的就是直接从古代时期产生,并一直保留下来继承至今,并赋予了这些民族体育乐舞思想文化内涵,最终形成现今所看到的内容形式繁多的新疆少数民族体育乐舞。
从汉代直到隋唐时期,通过与周边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进行交流的同时,新疆少数民族还将其民族体育乐舞进行了广泛的传播,辐射到周边其他地区,特别是唐朝时期,其民族体育乐舞的在当时的民间十分流行,极大的促进了地区间的体育文化传播。
对于新疆体育乐舞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部分单位和学者对其已经进行初步的理论研究,并逐步的运用到群众体育、学校教学和大型竞技比赛的表演等实践活动中,其研究成果和社会反响得到了一定的肯定。在国家大力发展全民健身计划和提倡挖掘优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号召下,新疆体育乐舞文化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1] 彭劲松.我国民族体育乐舞的多元文化特征及社会价值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033-1034.
[2] 胡飞燕.民族体育乐舞——土族“纳顿”舞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8):96.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汇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137-154.
[4] 张新辉,朱梅新.新疆古代突厥语族原始宗教祭祀舞蹈——萨满舞特征解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7):36-38.
TraditionalSportsMusicandDanceofEthnicMinoritiesinXinjiang
Cui Zhiyong1,Zeng Jianming2
(1.P.E. Institute,Shangqiu Normal College,Shanqin,476000,Henan,China;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imqi,830054,Xinjiang,China)
Sports music and dance of ethnic minorities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Xinjiang and main component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and the product of traditional sports and music and dance. In this paper,by documents, field visits,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we took types,historical documents,and relics as base,to analyze its origins,characteristics and histrical status.
Xinjiang; minorities; traditional sports music and dance
G85
A
1672-1365(2012)03-0067-03
2012-01-25;
2012-03-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及体系构建的研究”(10XTY004)
崔智勇(1977-),男,河南禹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