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艳,赵海泉,张 莉
(1.安徽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230061;2.皖西学院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237012)
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属紫萁科紫萁属多年生草本蕨类植物[1],别名老虎牙、紫萁贯众等[2]。其嫰叶干制后称为“薇菜”,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山野菜[3]。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过敏降血糖、降血脂等功能,具有广阔开发前景[4]。本研究对不同生活时期紫萁的不同部位进行黄酮含量比较研究,为紫萁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紫萁植株分别于2008年4月22日和5月7日采于安徽省金寨县的响洪甸水库南边的山地。
1.2.1 仪器
TU-1901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设备有限公司);101AS-2型不锈钢数显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浦东跃欣科学仪器厂);HH-4数显恒温水浴锅(国华电器有限公司)等。
1.2.2 试剂
芦丁为标准品、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乙醇、无水乙醚等均为国产分析纯。
将干燥后的各生长期的样品分别称取约3g,用乙醚脱脂后用70%乙醇,在90℃水浴中回流浸提,浸提固液比第一次采用1∶15(g∶ml),以后每次固液比为1∶7(g∶ml),浸提时间每次均为2h。共浸提11次,收集11次浸提液与250ml容量瓶中,并用70%乙醇定容至250ml。
采用陈乃富等人[7]的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
由标准系列的测定得回归方程:Y=12.064 X-0.018,相关系数r=0.9996
首先,在进行深度校企合作时,应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并邀请工程造价一线从业人员对企业内部业务进行讲解。通过实训的方式给学生营造真实的操作环境,使其对实际的业务内容有直观的了解。其次,在企业设置并完善实习生制度。应根据实习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要合理利用已建或在建的相关工程资料来检验学生的工程造价技能,并利用激励和淘汰机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相应的工程计量和计价任务,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最终优秀毕业实习生获得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工程获得了锻炼与实习的机会。
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取一定量的粗黄酮提取液在6 000r/min下离心10min,取上层清液测定其黄酮含量。
Ⅰ期和Ⅱ期部分器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不同部位的黄酮含量差异未进行分析。
2.1.1 生长Ⅲ期紫萁各部位的黄酮含量
生长期Ⅲ紫萁各部位黄酮含量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紫萁根状茎的黄酮含量很高,叶片、植株地上部分(整体)和叶柄的黄酮含量近似且较低。以植株地上部分(整体)为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与根状茎的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而与其他部分比较差异不显著。
表1 紫萁生长Ⅲ期黄酮含量结果分析(S)
表1 紫萁生长Ⅲ期黄酮含量结果分析(S)
注:**差异极显著(P<0.01)
紫萁部位 净重(g)吸光度(A)黄酮含量(%)植株地上部分(整体)3.0023±0.0003 0.1941±0.0033 1.498±0.0432叶柄部分 3.0016±0.0002 0.1738±0.0023 1.320±0.0347叶片部分 3.0014±0.0002 0.1709±0.0030 1.568±0.0244根状茎 3.0042±0.0004 0.5574±0.0038 3.531±0.0337**
2.1.2 生长Ⅳ期紫萁各个部位的黄酮含量
生长期Ⅳ各部位的黄酮含量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紫萁叶片和植株地上部分(整体)的黄酮含量近似且较高;叶柄部分的黄酮含量低。以植株地上部分(整体)为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与叶柄的黄酮含量差异显著;与叶片部分比较差异不显著。
表2 紫萁生长Ⅳ期黄酮含量结果分析(S)
表2 紫萁生长Ⅳ期黄酮含量结果分析(S)
注:*差异显著(P<0.05)
紫萁部位 净重 (g)吸光度(A)黄酮含量(%)植株地上部分(整体)3.0048±0.0002 0.1721±0.0031 1.2437±0.0623 3.0059±0.0004 0.1438±0.0025 1.1243±0.0241叶柄部分 3.0047±0.0001 0.1156±0.0020 0.8749±0.0433*叶片部分
2.1.3 生长Ⅴ期紫萁各个部位的黄酮含量
生长Ⅴ期各部位的黄酮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紫萁根状茎的黄酮含量最高,其次是叶片部分和植株的地上部分,叶柄部分的黄酮含量最低。以植株地上部分(整体)为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与叶柄、叶片和根状茎的黄酮含量差异都极显著。
表3 紫萁生长Ⅴ期黄酮含量结果分析(S)
表3 紫萁生长Ⅴ期黄酮含量结果分析(S)
注:**差异极显著(P﹤0.01)
紫萁部位 净重(g)吸光度(A)黄酮含量(%)植株地上部分3.0031±0.0004 0.3456±0.0031 2.7233±0.0422叶柄部分 3.0044±0.0002 0.1982±0.0023 1.3652±0.0541**叶片部分 3.0087±0.0004 0.5246±0.0035 4.0438±0.0473**根状茎 3.0064±0.0003 0.8969±0.0014 8.1223±0.0235**
2.1.4 生长Ⅵ期的紫萁各个部位的黄酮含量
生长期Ⅵ各部位的黄酮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紫萁孢子部分的黄酮含量最高;叶柄部分的黄酮含量最低。以植株地上部分(整体)为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与叶柄和孢子的黄酮含量差异都极显著。
表4 紫萁生长Ⅵ期黄酮含量结果分析(S)
表4 紫萁生长Ⅵ期黄酮含量结果分析(S)
注:**差异极显著(P<0.01)
紫萁部位 净重 (g)吸光度(A)黄酮含量(%)植株地上部分3.0031±0.0002 0.3548±0.0010 2.5749±0.0137叶柄部分 3.0043±0.0001 0.1870±0.0025 1.4153±0.0347**孢子 3.0043±0.0002 0.6288±0.0025 4.6204±0.0339**
2.2.1 不同生长期的紫萁植株地上部分的黄酮含量不同生长期的紫萁植株地上部分的黄酮含量如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在紫萁前两个生长期植株地上部分的黄酮含量逐渐增加,在生长期Ⅲ和生长期Ⅳ时,黄酮含量急剧下降,随后在生长期Ⅴ和生长期Ⅵ时,黄酮含量又逐渐增加。以植株地上部分生长期Ⅳ(含量最低)为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与生长期Ⅲ有显著差异;与其他几组有极显著差异。
2.2.2 不同生长期的紫萁叶柄部分的黄酮含量
不同生长期的紫萁叶柄部分的黄酮含量如表6所示。从表6可以看出,紫萁在生长期Ⅳ叶柄部分的黄酮含量最低,其他各期都较高且含量相近。以生长期Ⅳ(含量最低)为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与其他几组有极显著差异。
表5 紫萁植株地上部分不同生长期黄酮含量结果分析(S)
表5 紫萁植株地上部分不同生长期黄酮含量结果分析(S)
注:*差异显著(P<0.05);**差异极显著(P<0.01)
紫萁生长期 净重(g)吸光度(A)黄酮含量(%)生长期Ⅰ 3.0024±0.0001 0.2698±0.0034 2.2932±0.0347**生长期Ⅱ 3.0052±0.0004 0.2139±0.0024 3.0042±0.0418**生长期Ⅲ 3.0023±0.0003 0.1941±0.0033 1.498±0.0432*生长期Ⅳ 3.0059±0.0004 0.1438±0.0025 1.1239±0.0241生长期Ⅴ 3.0031±0.0004 0.3456±0.0031 2.7233±0.0422**生长期Ⅵ 3.0031±0.0002 0.3548±0.0010 2.5749±0.0137**
表6 紫萁叶柄部部分不同生长期黄酮含量结果分析(S)
表6 紫萁叶柄部部分不同生长期黄酮含量结果分析(S)
注:**差异极显著(P<0.01)
紫萁生长期 净重(g)吸光度(A)黄酮含量(℅)生长期Ⅲ 3.0016±0.0002 0.1738±0.0023 1.320±0.0347**生长期Ⅳ 3.0047±0.0001 0.1156±0.0020 0.87±0.0433生长期Ⅴ 3.0044±0.0002 0.1982±0.0023 1.3652±0.0541**生长期Ⅵ 3.0043±0.0001 0.1870±0.0025 1.4153±0.0347**
2.2.3 不同生长期紫萁叶片部分的黄酮含量差异
不同生长期的紫萁叶片部分的黄酮含量如表7所示。从表7可以看出,紫萁生长期Ⅳ叶片部分的黄酮含量最低,生长期Ⅴ最高。以生长期Ⅳ(含量最低)为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与生长期Ⅲ有显著差异;与生长期Ⅴ有极显著差异。
表7 紫萁叶片部部分不同生长期黄酮含量结果分析(S)
表7 紫萁叶片部部分不同生长期黄酮含量结果分析(S)
注:*差异显著(P<0.05);**差异极显著(P<0.01)
紫萁生长期 净重(g)吸光度(A)黄酮含量(%)生长期Ⅲ 3.0014±0.0002 0.1709±0.0030 1.568±0.0244*生长期Ⅳ 3.0048±0.0002 0.1721±0.0031 1.2437±0.0623生长期Ⅴ 3.0087±0.0004 0.5246±0.0035 4.0438±0.0473**
2.2.4 不同生长期紫萁根状茎部分的黄酮含量差异
不同生长期的紫萁根状茎部分的黄酮含量如表8所示。从表8可以看出,紫萁根状茎部分的黄酮含量整体较高;其中紫萁生长期Ⅴ的黄酮含量很高,紫萁生长期Ⅲ较低。以紫萁生长期Ⅲ(含量最低)为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与紫萁生长期Ⅴ有极显著差异。
表8 紫萁根状茎部分不同生长期黄酮含量结果分析(S)
表8 紫萁根状茎部分不同生长期黄酮含量结果分析(S)
注:**差异极显著(P<0.01)
紫萁生长期 净重(g)吸光度(A)黄酮含量(%)3.0042±0.0004 0.5574±0.0038 3.5312±0.0337生长期Ⅴ 3.0064±0.0003 0.8969±0.0014 8.1223±0.0235生长期Ⅲ**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紫萁叶柄部分的黄酮含量普遍很低,紫萁根状茎部分的黄酮含量普遍很高。在同一部位的不同生长期,紫萁植株地上部分的黄酮含量在生长期Ⅰ和生长期Ⅱ逐渐增加,在随后紫萁生长期Ⅲ和生长期Ⅳ的黄酮含量一直降低,在紫萁生长期Ⅴ的黄酮含量又升高,在生长期Ⅵ的黄酮含量又下降;叶片部分的黄酮含量随生长期的变化而逐渐升高,在紫萁生长期Ⅴ黄酮含量达到最高;叶柄部分的黄酮含量一直较低,随生长期的变化不明显;在生长期Ⅵ的孢子体中,孢子部分的黄酮含量较高。综上可知,紫萁在同一生活时期不同部位之间的黄酮含量是存在差异的,具体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吴兆伦,秦仁昌.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2]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3]楼之岑,石碧,王浴生,等.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
[4]冯玉斌,孙华,姜淑兰,等.蕨菜和薇菜的利用[J].吉林农业,2000,(10):14-16.
[5]张莉,陈乃富,吴美.蕨根茎及老嫩叶中黄酮含量的比较[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11):43-46.
[6]徐雅琴,孙艳梅,付红,等.穗醋栗叶片中黄酮类物质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1,13(2):21-23.
[7]陈乃富,张莉.蕨菜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J].中国林副特产,2004,(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