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军工研究所军民融合发展现状

2012-12-03 11:42:36孟艳孟强胡密
中国军转民 2012年6期
关键词:民品军品民用

■文/孟艳 孟强 胡密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从“军民结合”的指导思想到“建立和完善寓军于民的体制”到“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继承基础上又不断发展。本文从新时期军民融合发展的角度,结合实例分析我国军工研究所军民融合发展现状,以期更好的开展工作。

1、对军民融合的理解

研究发现:“军用和民用科技工业体系之间的部分技术、制造工艺和产品等存在着军民通用特性,但无论是满足军事需求,还是满足民用需求,其产品都需要包括原材料、人力、设备和资本等在内的各项投入。无论军用还是民用,工业生产的最低层次都是基础工业(如钢、铁、石油等),中间层次是中间产品(如半导体设备、锻件、机械工具等),最高层次则是最终产品(如飞机、车辆等),在最终产品上会体现出军用和民用的不同目标”。可见,在通用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和生产的都是产品,用于军事就是军品,用于民用就是民品。

综合各种材料,对军民融合的理解是:从大的方面讲,军民融合指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基础工业的有机融合,采用共同的技术、工艺、劳力、设备、材料和设施,建成统一的国家工业基础,满足国防和民用两种需要。从小的方面讲,军民融合指同一个研发团队能够同时开发军用和民用的产品,同一个车间能够用相同的设备、工艺完成军品和民品的生产等,实现“一套资源,两种能力”,即实现武器装备和民用产品的科研生产能力的统一。

2、军工研究所军民融合发展现状

细看我国军民融合发展,一项技术如果没有被军用、民用都应用时谈不上军民融合。军民融合更强调产业的发展和科研生产资源的共享。军民融合式产业化发展做的好的,大多数是企业或企业集团,尤其是在生产销售方面有实力的厂家。军工研究所优势在于科研,所以在军民融合科研和产业化方面面临的挑战比较大。本文拟从研制技术、生产、销售等方面探讨军工研究所军民融合的特点。

2.1、研制技术方面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军工研究所技术可以分为:军用技术、军民两用技术、民用技术,相应的产品可分为军品、军民两用产品、民品,如下图所示:

军民两用技术是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载体,技术团队承担来自军品、民品不同渠道的研制任务。通过军民品不同领域的应用实现相互促进,最终促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目前技术团队研制任务一般来源于三方面:一个是传统军品任务,比如各种型号;另一个是对外承接的产品开发任务,比如为技术接近的民用市场公司配套设计新产品;第三个方面是项目团队申请国家科技部、国防科工局、上级集团公司、本研究所基金等各类科研任务。从研制任务可以看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团队既注重军品本业,也注重民品市场创收,还注重基础研究和技术积累。

在军工研究所,管理方式的僵化和鼓励政策的不到位导致大部分团队申请各种资金支持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偏重垂直体系内的资金申请,对于体系外的从单位属地申报的资金支持相对忽视。多渠道资金申请是军工科研院所建设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方面。因为不论从申报要求、专家评审系统、技术成果验收、经费使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体系外的项目申请强调技术的前瞻性和应用前景,不强调军用还是民用,甚至与民用市场更为接近,可以开阔视野,对于提高团队整体技术水平有积极作用。

以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悬挂团队为例,2008年利用多年军工技术积累,给某型号全路面起重机设计配套产品,着力推进民用工程机械市场的开发,合作过程中关注和了解到更多国际领先技术,反过来对推动新技术在军品上的应用。2009年以来,又陆续为重型卡车、宽体自卸车等设计开发了系列产品,主要从设计阶段介入配套体系,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通过军民技术的相互融合,目前已经开发出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产品。

但我国军工研究所大部分技术成果还处于样机阶段,研究所有试制能力的成果还可以进行中试和小批产,没有试制能力的只能暂时搁置,所以我国军工研究所技术的军民融合式发展处于比较初级的状态,正在通过典型的一些军民两用技术以点带面地逐步发展。

2.2、生产方面

军民融合式生产,没有通过生产体系给民品供货,谈不上军民融合式生产。军工研究所生产能力相对薄弱,主要拥有试制和中试能力,研制阶段生产和小批量生产可以满足需求,但产业化过程会遇到很多挑战。

目前军工研究所产品如果直接面向最终用户,会受到行业壁垒的问题,每个行业进入门槛高低不同,但一般都会有该行业的“准入证”——各种资质证书。比如汽车行业要求整车企业新产品上公告,要经过汽车行业ISO16949质量体系认证等等。如果作为一级供应商进入配套体系,会面临整车厂对供应商的严格考核,对于生产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

目前军工研究所依托自身试验和试制能力,新产品研制阶段的产能自己完成,主要是发展关键系统集成产品,通过自主设计,主要部件外协生产,然后汇集到内部加工中心组装,进行系统集成,最后通过试验和军工质量体系检验后交付产品。但对于产品定型后的批产,尤其民用工程机械、重车等对供应商供应能力考查严格的客户,会遇到难题。批量生产和试制生产,从生产设备、工艺技术、质量要求等多个方面都有差异,所以批量生产需要通过自主建设或对外合作建设生产线来实现。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

自主建设生产线可以统筹规划军民融合的生产制造系统。比如可以采用军民品通用的前端加工生产设备、仪器;工艺上采用军民品通用的生产线,采用军民通用的测试和检验的仪器与设备。针对军民品后端装配的不同特点,建设分离的装配系统,军工产品实行柔性生产,民用产品实行规模化生产,满足生产需要。但投入比较大,也需要依托公司实体运营。

2.3、销售

随着军工领域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军民品市场开拓有更多共同点。对于军工研究所,在开拓民用市场的同时,可以利用自身熟悉军用产品要求的特点开拓更广泛意义上的军品市场。

目前,军工研究所一般没有专门的市场营销团队,主要通过相关部门提供市场需求信息、技术团队进行技术交流达成协议这样的方式进行。技术团队同时负责订单、生产、供货、回款等事项,这种模式目前还行,但对于进一步发展,还是会受到很多限制。

近几年探索发现,通过技术交流和新产品设计更容易进入整车产品的配套体系,所以依托技术团队开拓市场成为一种模式。以零部件产品为例,从整车设计阶段进入配套体系相对容易,通过二级市场售卖或后期加装难度都很大,花同样的精力不如重点攻克新车型配套领域,因为研究所优势在于设计,不是生产同质产品进行低价竞争。对于直接面对客户的产品,目前在通过建立渠道的方式正在进行。

实践证明:军民品市场开拓可以相互促进,比如将民品市场的快速反应意识、成本意识、效率观念等引入到军工市场,在军工市场开发中形成强烈的市场观念;将军工市场的质量可靠性、稳定性意识等引入到民品市场,在民品市场开发中传达给客户可靠、稳定的信息。

可见,在军民融合式市场开拓方面,军工研究所已经作了积极探索,但具体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3、建议

3.1、转变观念

观念指导行为,思想指导实践。我们可以通过多方位地组织学习、宣传、报道等手段,进行多渠道文化传播,树立“军民融合”的观念,使它得到团体意识上的认同,成为团体的利益取向和价值取向,这样才能指导实践。这是需要时间、人力、物力投入的过程。军工研究所还是要鼓励技术人员多渠道申请资金支持,多走访调研,积极开拓民品市场,通过民品市场的应用真正实现军民技术相互促进与融合。

3.2、更新制度

制度是新主张新思想推进的有力保证。当前阶段军民融合式发展建议大力发展军民两用高新技术和产业,确立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从政策上给予资金支持、成果奖励等,以点带面式发展,最终建立以军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军民两用主导产业为主体,以军工制造业为基础的产业格局,建立小核心、大协作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结束语

军工研究所在军民两用技术的融合式发展方面有优势,但在军民融合式生产和销售方面有不足,需要探讨适宜的模式实现规模化的军民融合的研制、生产、销售。因为没有在民用领域的应用谈不上军民融合和对军品的促进,所以先重点开拓民品市场,还是军民一体式生产、销售,根据不同的军民两用技术可以做不同的尝试。在实际工作中,从文化和制度上持续创造和提供适宜的环境,促进军民融合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民品军品民用
航天企业民品文件归档工作的思考
民用直升机在反水雷中的应用探讨
军工企业军品单机配套立项风险评价浅析军品
某横向军品项目快速集成研制的创新实践
湖北省民宗委组织召开全省贯彻落实民贸民品优惠政策视频会议
民族大家庭(2020年2期)2020-11-30 13:35:56
本资民用 切莫为殃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20
政府投资、军民工业标准差异与民品企业进入军品市场的困境
民用安防的新势力
民用GPS自主式欺骗技术与应用
电子测试(2017年23期)2017-04-04 05:06:54
军工沃土上的民品之花
军工文化(2013年6期)2013-11-06 07:39:26